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鱼形玉器鉴赏
2016-05-14景润刚上官荣光杨海青
□景润刚 上官荣光 杨海青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鱼形玉器鉴赏
□景润刚上官荣光杨海青
A ppreciation of Fish-Shaped Jade Articles Excavated from Tomb of the Guo State in Sanmenxia
Jing Rungang Shangguan Rongguang Yang Haiqing
The style and sculpture of fish-shaped jade articles excavated from Tomb of the Guo State h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Shang Dynasty.It is found that fish-shaped jade articles may represent the status of the occupant of the tomb as the nobl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mi-annular jade pendant and the jade plate.
鱼是一个吉祥且生动的素材,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民间取之谐音有“年年有余”、“游刃有余”之吉意,以象征财富和幸福。因此,鱼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大师手中不可缺少的素材之一。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高峰时期,此时期出土的鱼形玉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各异。
这里选介了19件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鱼形玉璜和玉佩,以供读者品鉴。
1.青玉鱼形璜(图1)
长7.1、宽2、厚0.4厘米。青玉,浅冰青色,个别部位受沁呈灰色。玉质细腻,温润微透。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圆睛,用单阴线界出腮、脊鳍、腹鳍,首、尾各有一圆穿。身上饰双排鳞纹。
2.青玉鱼形璜(图2)
长7.7、宽2.6、厚0.25厘米。青白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质细微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圆睛,鱼尾分岔,并用单阴线界出脊鳍、腹鳍等,首、尾处各有一圆穿。
3.青白玉鱼形璜(图3)
长7.1、宽2.5、厚0.4厘米。青玉,浅豆青色,全部受沁呈白色。质较细,微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圆睛,鳃、鳍、尾俱全,首部有一行三穿,尾部有一穿。身上饰三排鳞纹。
4.青白玉鱼形佩(图4)
长9.6、宽1.6、厚1.1厘米。青白玉,青白色,末端受沁有红褐色斑块。质细微透明。系用残断后的柄形器改制而成。圆雕。器身较厚,末端较薄。柄部刻两周凸弦纹。
5.青玉鱼形佩(图5)
长6.9、宽0.8、高0.9厘米。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呈深褐色。质较细,微透明。圆雕。鱼身呈三棱形,横断面呈三角形,头、眼、鳍俱全,斜尖尾,嘴部有一小斜穿。背饰细斜线纹。
6.青玉鱼形佩(图6)
长5.6、宽1.3、厚1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灰白色。质细,半透明。圆雕,两面纹样相同。鱼作直条形,圆睛突吻,以单阴线界出腮、背鳍、腹鳍,尾有三角形钝尖,嘴部有一斜穿。
7.青玉鱼形佩(图7)
长8.6、宽1.1、厚0.9厘米。青玉,墨绿色,全部受沁呈灰白色。质较细,微透明。系用柄形器改制而成。圆雕,正背面纹样相同。鱼作直条形,首端雕成鱼首,圆目平鳃,尖尾直身,嘴下有一斜穿。鱼身保留原柄形器器身节状凹弦纹。
8.青玉鱼形佩(图8)
长3.1、宽2.5、厚0.2厘米。青玉,冰青色泛白。晶莹润泽,半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较宽大,头、眼、鳍、尾俱全,头部有一单面钻圆穿。
9.青白玉鱼形佩(图9)
长6.4、宽2.3、厚0.25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有褐色斑。晶莹温润,半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较宽大,头、眼、鳍俱全,口微张,尾分叉,头端中部和下部各有一个圆穿。
10.青玉鱼形佩(图10)
长2.1、最宽处1.6、厚0.25厘米。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白斑块。质细,半透明。片雕。鱼身较宽大,尾部分叉,头部有一圆穿。素面。
11.青玉鱼形佩(图11)
长9.3、宽1.45、厚0.15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青灰色或青褐色。质稍粗,微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作扁长条形,圆睛,尾部分叉,头部有一圆穿,背鳍、胸鳍与腹鳍均饰阴刻平行细线纹。
12.青玉鱼形佩(图12)
长10.8、宽2.8、厚0.1~0.2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棕黄色,微透明。薄片雕。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鳞俱全。鱼圆睛,象鼻,阴线刻出眼、鳃、鳍等部位。象鼻前端中间成小V形开口,又似将另一条鱼吞入口中,仅留鱼尾于口外。鳃下有鱼爪,鳃上有一细小圆穿。造型奇特,似乎表现大鱼吃小鱼的情景,生动形象。
13.青白玉鱼形佩(图13)
长5.3、宽2.6、厚0.2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头部受沁呈棕黄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体宽短肥大,头、眼、鳃、鳍俱全。头端和尾部各有一个圆穿。
14.青玉鱼形佩(图14)
长6.95、宽2、厚0.25厘米。青玉,冰青色,全部受沁而杂有大片竹黄色斑点。玉质细腻,微透明。片雕。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鳞俱全。
15.青玉鱼形佩(图15)
长7.2、宽1.8、厚0.3厘米。青玉,深青褐色,因受沁有大片黄褐色斑块或斑点。玉质细腻,微透明。片雕。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俱全,头端有一个圆穿。
图1 青玉鱼形璜
图2 青玉鱼形璜
图3 青玉鱼形璜
图4 青白玉鱼形佩
图5 青玉鱼形佩
图6 青玉鱼形佩
图7 鱼形佩
图8 青玉鱼形佩
图9 青白玉鱼形佩
图10 青玉鱼形佩
16.青白玉鱼形佩(图16)
长5.8、宽2、厚0.2厘米。出土时断为二截。青白玉,青白色,因受沁有黄褐色斑点。玉质温润细腻,透明度很好。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体宽短肥大,头、鳍仅示意而已,尾分叉,头端有一个圆穿。
17.青玉鱼形佩(图17)
长10.8、宽3.1、厚0.2厘米。出土时尾上鳍略残。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呈土黄色或黄褐色。玉质较细,半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鳞、尾俱全,张口,尾分叉,头端有一个圆穿。
18.白玉鱼形佩(图18)
长10.5、宽2.1、厚0.6厘米。白玉,乳白色,受沁处有黄褐斑。玉质洁泽温润,半透明。厚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鳞俱全,张口,尾分叉,头端有一个圆穿。
19.青白玉鱼形佩(图19)
长7.3、宽1.1、厚0.4厘米。青白玉,青白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细腻,半透明。片雕,两面纹样相同。鱼身扁平,弓背,头、眼、鳍俱全,张口,尾分叉,头端有一个圆穿。鱼身饰双排鳞纹。
鱼是古代人们最早关注的动物之一,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即有鱼纹图案,而佩戴鱼形装饰之风则始于商代。商代的玉鱼造型皆为片状玉佩饰,大多为平直状,少数为弧形拱背状;有些鱼形玉佩的口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很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鱼造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袭商代风格,但形制不完全同于前代,它有创新和发展。从前面介绍的鱼形玉璜和鱼形玉佩可以看出,虢国墓地出土的鱼形玉器主要有以下几个艺术特征。
1.从造型上看,虢国墓地出土鱼形玉器的制作较商代更为规矩、精细,其造型较商代多样化,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种类有鱼形玉璜、片状鱼形佩和圆雕鱼形佩等。
2.从用作璜或佩饰的玉鱼形状上看,虢国墓地出土的玉鱼大多为弓背形,作出水跳跃状,而直条形玉鱼相对较少。鱼身较长,口部微张,唇厚,上唇上翘,且口宽于鳃部,鱼眼以斜刀粗阴线雕刻成大圆眼,鱼鳃以双阴线刻划并且向下延伸,背鳍腹鳍有突出鱼身体部分,并且以细密阴线刻划出鳍纹,尾部上下尖突,中间成“V”字形开口。少数玉鱼的身上还雕刻鱼鳞,形象更为生动。
3.从雕刻工艺上看,虢国墓地虽然仍保留有商代的鱼与刻刀相结合的形式,但原来接在玉鱼之后的刻刀已被拉长的鱼尾所取代,刻刀的实用性降低。而且有的玉鱼上下边沿斜磨,从而增加立体感。雕刻技法除片雕外,新增加有圆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虢国墓地发现的鱼形玉器(璜、佩)分别出于虢季墓、虢仲墓、梁姬墓和孟姞墓四座墓之中。虢季和虢仲不仅是虢国的国君,也分别是周宣王和周桓王的卿士;梁姬为虢国国君虢季的夫人;孟姞虽级别稍低,但也是虢国大夫级别的贵族夫人。由此可见,在这四座墓葬中陪葬鱼形玉器,有可能是表明高级贵族身份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刘昱)
图11 青玉鱼形佩
图12 青玉鱼形佩
图13 青白玉鱼形佩
图14 青玉鱼形佩
图15 青玉鱼形佩
图16 青白玉鱼形佩
图17 青玉鱼形佩
图18 白玉鱼形佩
图19 青白玉鱼形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