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 出神入化,自悔曾为世俗儒
2014-05-27孙聚成岑其
孙聚成+岑其
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对前朝的忠诚往往会让一些文人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置身红尘之外,以冷眼看天下。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些文人创作的顶峰时刻,摆脱了世俗杂事,追求内心的宁静,让艺术作品充满新的意境。陈洪绶就是这样一位前朝遗老,他目睹了明朝的腐败与终结,经历了江山易主的动荡,以出神入化的表达形式,以僻古争奇的人物画风,在明清两代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陈洪绶(1599~1652)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即喜绘画,相传他五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武圣关羽像,长八九尺,一手捋髯,一手执《春秋》,秉烛凝视,神采奕奕。老人见了情不自禁跪拜,并且长期供奉。朱彝尊感慨地说:“盖绘事本天纵也!”
九岁时,陈洪绶的父亲去世,他开始随蓝瑛学画花鸟。后来,陈洪绶将自己的一份家产让与兄长,离开家乡,客居绍兴,在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崇祯三年,陈洪绶乡试落第,不得已捐钱成为国子监生。崇祯皇帝对他颇为欣赏,召进宫中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
陈洪绶的性格,深受他的老师刘宗周的影响。学识渊博的刘宗周登上政坛以后,清正廉洁,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执拗而无所顾忌。这种风骨影响了陈洪绶一生。崇祯十五年,刘宗周因为敢于谏言激怒了崇祯皇帝,被革职为民。两袖清风的刘宗周骑着驴子,在肩扛包袱的仆人陪伴下,从顺城门出京,踏上了回乡之路。陈洪绶作为他的学生,含泪送别恩师,写诗一首,抒发“夫子受谴去国”的悲愤。次年七月,陈洪绶怀着对时局绝望的心情,离京南下,回乡隐居作画。他在诗中说:“病夫二事非所长,乞与人间作画工。”深秋抵达杭州,画出名作《水浒叶子》,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方式,向恩师刘宗周学习,以北宋末年社会动乱的历史画面,曲折地影射明朝的末路,希望当局者警醒。
清军南下,明朝覆没,心灰意冷的刘宗周,绝食而死。刘宗周之死,显示了遗老们与明朝共存亡的风节,极大地震撼了陈洪绶,影响了他晚年的行止进退,也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在陈洪绶的木刻画《屈子行吟图》中,屈原没有史书上歌咏的绰约风姿,而是孤独、瘦削,跨剑踯躅,那眉宇间锁着忧愁,能把人心看碎,可见,这个屈原寄托了陈洪绶的无限敬重。
陈洪绶既有艺术家的天赋,还有坚持学习创新的毅力。他早年下过苦功,潜心临摹前辈画家名作。比如,在杭州府学临摹石刻李公麟的《七十二贤像》,又临摹周昉的《美人图》,不止一遍,而是再三再四。友人对他说:你的临摹画已经超过了周昉原画,为什么还不满意?陈洪绶却回答说,模仿不算艺术!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独立艺术追求,敢于师古而不泥古,这是陈洪绶绘画才气超群的基础。他学古人,但不拘守成法,着重于体会古代画法中的内在精神,大胆突破前人成规,加以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艺术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气势,被人们称之为“高古奇骇”。
陈洪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他所绘山水、花卉、人物多精品佳作,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陈洪绶人物画题材广泛,主要有圣贤、仕女、佛像、罗汉、观音等。他的仕女画多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侍女婴妇形象,大多数取材于市俗女性,并将她们日常听琴、读书、赏花、扑蝶等悠闲的生活情景,作为创作题材进行描绘。所画仕女脸庞丰满但不显肥,端庄温柔,毫无冶艳之态。陈洪绶所画人物不重于写形,而更在于风韵仪姿和不俗精神状态的表现。陈洪绶还擅长画古代文人高士,如他在作品中多次绘制陶渊明、老子、钟馗、白居易、苏东坡等形象。陈洪绶此类的作品较多,如《陶渊明像》、《老子骑牛图》、《李白宴桃李园图轴》、《笼鹅图轴》等,都源于文人高士或历史人物,可见“深得古法”。
陈洪绶所画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流畅,钩勒有力度,大都具有造型古雅,奇骇夸张的特点,在比例上有一定的变形。早期,通过临摹学习,初露个人的变形风格;中期,注重对人物神态精妙之处的刻画,变形随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晚年时,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
陈洪绶对花鸟也情有独钟,其荷花画得相当不错。他一生爱荷,尤以“老莲”为号就可见一斑。在他的水墨荷花,在其它的一些花鸟作品里,或者是作为道具的瓶插,都可以感觉他花鸟画的淡雅妩媚感。
陈洪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在推动中国版画发展方面居功至伟,他的作品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数量很多,流传下来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五种,都由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陈洪绶的著作,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筮仪象解》等。
奇才往往有奇特的品格,陈洪绶的性格可以概括成“狂狷”二字,类似于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恃才傲物,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这样记述:“中年,纵酒狎妓自放,客有求画者,罄折至恭,勿与。”有钱有势者拿了巨额款项,恭恭敬敬来求画,他不予理睬。但是,“及酒边召妓,辄自索笔墨,虽小夫稚子,征索无弗应。”只要有酒喝,有妓女作陪,他自己找来笔墨作画,即使贩夫走卒乃至儿童,有求必应。据记载,清军攻占南京时,大将军固山额真从城中抓获陈洪绶,大喜过望,当即指使陈洪绶作画,不画,拿刀威胁,也不画,最后用酒和美女引诱,才得以如愿。陈洪绶爱美女的天性一直到老,毛奇龄说到:“老莲总角为画,便驰骤天下,特以好酒,尤好为女子作画,故女妓每载酒邀作画。”
作为才华横溢的画坛奇才,陈洪绶的代表作《九歌》、《水浒叶子》等,久享盛名,蜚声中外。他的画作当时已经流传于朝鲜、蒙古、日本、西亚、西藏等地,其绘画技法也远播朝鲜和日本。这些地区不惜以高价收购他的名画,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仿制他画作的竟然有几千人之多,赝品层出不穷。曾有一个故事:宁波人袁鹍,家庭贫穷,在日本商船上做账房先生,把两幅陈洪绶的名画藏在竹筒里,送给日本船主,船主大喜过望,其实那是仿制品。陈洪绶画作精美的赝品,大多出于他的弟子严水子、严山子、司马子雨之手,往往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
陈洪绶以其怪诞、奇崛、纵恣、奔放的独立品格,雄视明末清初的画坛。他以严谨的态度、精妙的笔墨、古朴清简的美来表现出淡雅的形象,创造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使中国古老而伟大的人物画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洪绶的作品属上乘佳作,得来不易,现存流传的作品较多,大多数被世界各地大博物馆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仿赵千里山水、《玩菊》、《问道图像》、《人物图》、《夔龙补衮图》、《杨升庵簪花图》、《玉堂柱石图》等作品,浙江省博物馆收有《楼月德像》、《笼鹅图》等作品,南京博物院收有《咏梅图》是精品之一。国外收藏陈洪绶作品最多的要属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有《宣文君》、《老子骑牛》、《罗汉》,《林下高士》、《寻幽》等经典作品。
陈洪绶不仅画好,诗也写得好。可惜的是,他的画名太大,把诗名完全掩盖。清代学者阮元对陈洪绶诗词流传甚寡颇为感叹:“能诗而名勿著,为画所掩也”。恃才傲物的陈洪绶,孤芳自赏,体现出了一个文人最难能可贵的一种风骨。如陈洪绶所写的《云门寺九日》:“九日僧房酒满壶,与人听雨说江湖。客来禁道兴亡事,自悔曾为世俗儒。枫树感怀宜伏枕,田园废尽免追呼。孤云野鹤终黎老,古佛山癯托病夫。”用精辟的语句,把自己鲜明的个性全面表达显现,也暗喻着他孤傲中的哀愁无语诉说。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