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对话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5-26许丽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对话教学

许丽晶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在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中很重要的一条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要让学生从学习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探讨中学会知识,培养新技能。创新,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对话教学;融洽的关系;转变观念;拓宽教学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13-01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智慧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孩子的认知动机、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激发,从而为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教师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的好奇到喜欢,由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三、拓宽英语教学空间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应注意以下二点:

1、激发学生愿问

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如果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智慧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兴趣,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颖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与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如教学—How old are 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 old are 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 old are you?我说Its a 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2、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如练习: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How many English books do you have?时,把学生引向how,how old及how many。的学习。

学生敢问、善问后,要把学生从探究反射引向深入思考。学生在质疑多问的同时,还同时在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学生疑是为了不疑,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之,让一个学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独树一帜的创造力的时候,他就已经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让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努力发展、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大胆质疑,丰富想象,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