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究

2014-05-26刘兵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刘兵

[摘 要]近年来,中职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成为每个院校、每个中职专业教师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化工专业主干课程,在学生化工技能培养上更具普遍意义,其技能培训过程更加结合工作实践。就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作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分析化学课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方法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化工分析技术是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而化工分析技术是以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为中心,打造以化工生产岗位分析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辅之以适度够用理论知识并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目前随着中等教育大众化,且高考生源递减,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中职的化工专业录取新生文理不分,在有些中职化工专业的录取的新生中,文科生录取比例高于理科生,新生化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尚可,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实验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动手能力又差,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培养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内涵及社会需求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一体化的教室完成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的教学,具体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训功能的多媒体教室,以及一体化的教材。这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能够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熟悉相关概念和流程。

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整合分析化学课程 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将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师生双方边练、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达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职的毕业生主要是服务在工厂生产工作的第一线,生产企业都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如果在校期间,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得不到实验、实物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练习,到生产企业还需重新培训才能上岗,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中职的人才培养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校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合格职业人,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回到工学结合项目化考核实践中,让学生在考核中进入扮演企业职业角色,这是分析化学课改的理想境界。

三、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究

(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发校本教材。课程标准应服从课程结构、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准确体现教学计划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体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师要从本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适应生产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来编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实践部分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立足实践技能培养。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从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分析人手,邀请行业专业人员,共同开发适合地区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课程教材,形成专业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尤其是凸显行业企业生产中的主流技术。校本教材的内容应充分重视专业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改变“书本一黑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提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面向市场,贴近行业,注重专业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材的开发,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的实施,以此为主线设计教学的组织结构和内容要求。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锻炼、培养分析化学专业型人才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的组织更强调以职业能力、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重点。

(二)分阶段,构建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需要分阶段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第一阶段: 基础实验练习,获得感性知识。企业职工培训经验告诉我们,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培训对职工职业能力形成具有最佳效果,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分析课程选择在实验室中授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头脑中建立一个实践基础。例如,在讲解酸碱滴定之前,选择一个酸碱标准溶液滴定的具体实验,并带领学生熟练掌握此实验。过后学生尽管会熟练的操作这个实验,但不懂实验方案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心中必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也必然激起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因此也就增强了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阶段: 探究理论学习,感性上升到理性。第一阶段中酸碱标准溶液滴定实验,在学生心中引起了无数的疑问,他们迫不及待想知道其中的答案,我们按实验过程徐徐地展开了酸碱滴定的理论教学。由实验中标准溶液配制标定讲到基准试剂选择,滴定终点确定需要计算溶液 pH 值,绘制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突跃,再选择合适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再讲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切以实验过程对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层层展开,将理论知识分解到实验教学中为学生解疑答惑,有了坚实的应用基础目标,就能实现学有所用。第三阶段: 设计检测方案,理论指导实践。在此阶段,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上,要出一些有难度的检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归纳本模式的分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的检测项目。例如在酸碱滴定中未知混合碱类型的测定就有较高的难度和综合性,可以布置學生进行滴定终点的探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三)配备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模式。分析化学一体化实训室需要配有电子白板、音箱、投影仪、电脑(可以连接互联网),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还具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碱式滴定管、实验药品若干等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资源。应用完备的教学资源,要积极更新教学模式。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在教室上理论课,然后到实验室上操作课。该模式的弊端是,在操作课中学生容易遗忘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理论不能指导实践。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能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一次理论课安排 2 个课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合理支配课堂时间,首先通过设置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先操作,然后讲解操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学生再次实践,从而理解理论知识和提升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谢洁.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13.11期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