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力:校长治校的应然素养

2014-05-26夏心军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治校校长

【摘 要】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校长根据其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积极推介自己的教育主张,实施对学校发展的影响。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校长自身专业成长的要求。校长必须要优化成长方式,优化教育思想的实施路径,优化推进机制,提升办学效益。

【关键词】校长 思想力 应然素养 治校

随着现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发展与完善,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对校长专业素养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思想力是校长的最基本的能力。

所谓思想力,是指校长准确理解学校文化和发展环境,积极规划学校教育愿景,深化教育合作,科学实施治校策略,建立生态的学校发展系统,提升学校教育质态的能力。思想力受其自身的文化底蕴、教育理念、思维方式、意志品质、行为作风等影响。

一、校长思想力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的思想力是校长判断学校发展形势能力、规划发展愿景能力和推行自己教育主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这是其治理学校的基石,也是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质。

校长思想力是一种内生力。思想力是校长在专业成长和工作实践中,克服困难,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了进一步提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基于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和对学校发展理解而形成的,是一个由感性走向理性、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将零星的教育思考凝练成办学观念,并指导学校发展。

校长思想力是一种学习力。思想力充分显现了校长的学习能力,通过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学习经验,不断积淀,形成自己的治校思想。校长要以一种批判思维解读自己的教育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寻找差距,进行反思,加强学习与工作的有机整合,学会否定和怀疑。校长要通过尊贤学范,提升自己的思想力的深度和广度,优化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学校发展愿景的影响力。

校长思想力是一种创新力。思想力是校长基于学校的历史和现实,借助新思想、新观念,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合集体的教育智慧,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积极推进学校的各项建设有所突破、有所革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但校长的思想力对于学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校长思想力创新,必须克服“拍脑袋”式的极端创新,理性判断,科学规划。

校长思想力是一种展示力。思想力是校长治校的一种思索与理想,充分展示了校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发展的自信,通过努力学校明天会更好;展示了校长的教育理念,显示了校长治校能力,向全校成员传递一个积极而又独特的教育思考,使全体成员信服,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展示了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的信念,凸显了全体成员的教育自信心,齐心协力地积极地创造教育生产力,提升校长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

校长思想力是一种推行力。校长教育思想不能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校长思想力不仅仅关注校长思想的品质,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机制,加强对思想体系的论证和完善,将思想通过教代会、规章、活动等形式传递给学校成员,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行为,强化家长和社区的教育合作。校长思想力帮助学校成员克服认知偏差和个性利益需求的冲突,因势利导地激励全体成员积极理解校长的治校思想,肯定学校文化,期盼学校发展愿景。

二、校长思想力的特征

校长思想力是校长专业成长的本质差异,它会作用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作用于全体成员的行为改进,作用于学校特色建设中,有着独特的成长机理和存在样态。

独创性。校长的思想力不是源于简单地学习模仿的结果,而是校长的教育理解和对学校发展规划系统思考而形成的具有一定个性色彩的思维结果,每一名校长的思想力都有质的差异,是校长自觉探究、自觉捍卫自己思想的权利。因此,校长思想力所表现出来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有自身学校文化特质,目标可预测、切入点独到、内容具体、方法校本、机制民主,且不可复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前瞻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长思想力基于学校历史,立足于学校当下,着眼于学校未来,未雨绸缪。思想力充分表现在洞悉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关注教育新趋向、新变化,解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把握教育改革脉络,具有超前预见、超前谋划、超前决断的能力。有了这种预判力,就能争取学校发展主动权,冷静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变因素。

思辨性。校长思想力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思维结果,是校长根据学校发展的表象来反思教育发展中的隐性因素,从学校传统的历史探析学校发展的未来,从自身的教育理解关注到学校全体成员的需要,从个性的教育判断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从学校物化资源的建设关照到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从学校辉煌成功中辨析存在的危机。思辨性是校长思想力的最基本的表征。

渐进性。校长专业成长基本遵循了“教而优则仕”的原则,由一线优秀教师发展成长起来的,在其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校长对自己教育思想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经过不懈努力,自己的言行和主张深得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拥护,自己的教育思想也逐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德育、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进一步形成全面的、多维度的教育管理影响力。校长思想力的发展是由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散杂无序走向专业成熟的过程。

三、校长思想力在学校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方式,影响着师生的学习生活,也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影响着学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校长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气质。学校气质是指学校作为教育场相对稳定并直接影响校风、学风和全体成员行为方式的办学风格和品位。首先,校长思想力影响着学校的办学品位。校长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其对学校发展的理解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品位,如北大的“自由”,清华的“严谨”,剑桥的“浪漫”,牛津的“古典”等。一所有底气的、成功的学校是应该有其特有的气质的,名校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一个分数或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所羡慕的一种气质。因此,校长必须基于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多关注师生的实际需求,多关注学校社会效益,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一步关注学校的办学模式。其次,校长思想力影响着学校办学风格的形成。学校风格的形成与校长的思想力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这主要缘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工作作风,良好的民主作风有利于学校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学习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校长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群体智商。群体智商是指学习型学校的全体成员,在共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智慧。群体智商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校长思想力影响着成员发展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合力水平。首先,校长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组织结构。建构扁平式组织结构是学习型学校显著的组织特征,克服科层式结构的弊端,使得学校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形成比较直接的共享与互动,全体成员的智慧得以充分释放,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形成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形成多元反馈和开放的学习型学校系统。其次,校长思想力影响着共同的教育信念。信念是对学校未来的一种美好设想、期望或者追求。校长思想力鼓励全体成员在共同的信念基础之上强化对学校组织的理解,建构教育发展愿景,为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校长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是校长思想力的应然结果,每一位校长治校所呈现出来的学校样态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校长思想力对学校办学质态产生根本的影响。首先,校长思想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定位。办成一流学校,是每一位校长的教育梦,校长应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克服“拍脑袋”的决定方式,强化听证和论证制度,确保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引领性和校本性,处理好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其次,校长思想力的深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内涵。校长的思想深度是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内涵理解和建构,对学校发展方式进行系统思考和定位,建构学校发展策略,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着重解决那些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得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都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基本取向。第三,校长思想的广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视域。校长的思想广度决定了学校发展路径的选择,校长必须拓展教育视域,理性分析学校发展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科学选择和有效判断,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和功利主义倾向,强化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学校综合改革,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幸福搭建更为宽阔的教育舞台。

校长思想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效益。校长思想力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发展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投入与受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状态。首先,校长思想力对学校办学成本产生影响。校长思想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判断力。由于校长能力和思想风格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有的校长会智慧地降低学校建设成本,而有的校长则缺乏思想高度和远见,劳民伤财,无端地增加成本。其次,校长思想力对学校社会效益的影响。校长思想力决定了校长的行事风格和工作效率,社会效益是学校发展的应然取向,必须得到家长理解、师生参与、社区配合、政府支持,校长必须基于学校发展,立足于家长愿望,关注社区期盼,满足政府“人民满意教育”标准,积极思考,深谋远虑,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校长思想力影响学校教育品牌的创建。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经过多年努力而形成的正向教育影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不仅代表一所学校拥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反映了师生团队的生存状况以及独特的办学文化,是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的保证。

四、提升校长思想力的有效策略

校长思想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但思想力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校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需要校长智慧学习、理性判断,还需要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完善校长思想的作用机制,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优化校长专业成长方式。校长思想力总是与其成长经历有关,甚至会作用到治校过程,因此,必须进一步关注其教育思想的生成和发展脉络,优化成长方式。首先,加强学习是丰富校长思想力的根本。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其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经验,学习理论,优化工作方式,改进管理思维,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断积累的。其次,理性实践是检验校长思想力的重要途径。蕴含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中的实践智慧是非常丰富的,校长要勤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提高思想的体察力,做一个发现实践智慧、提炼实践智慧、丰富实践智慧的有心人。校长思想力是促进学校发展抑或是“水土不服”?是彰显教育规律还是“移花接木”式改造?这需要通过学校的各项工作去检验校长的思想价值。因此,校长要尊重学校文化,理性处理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修正,提升校长思想力的校本性。第三,科学研究是校长思想力的不竭动力。学校发展需要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需要把握学校改革方向,挖掘学校教育内涵,集聚发展力量,不断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新价值。而学校管理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研究与探索,在研究中寻找到理论依据,在研究中开发教育资源,在研究中实现经验向科学迈进。

强化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凝聚人心、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校长必须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首先,校长要理解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内在于全体成员的一切活动之中,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校长必须明晰学校文化渊源,把握学校文化根基,整合文化元素,提炼文化内涵,优化治校理念,将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力,并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系统。其次,校长要吸纳文化精髓,改进学校的管理策略。随着学校发展的深化,学校文化的校本化特征就会越来越显著,不断传承、不断丰富,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的生存模式。因此,校长必须深入研究学校文化内涵,发掘价值资源并改进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建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机制。第三,强化学校文化核心价值的引领。学校文化具有很强的弥散性,校长要关注学校文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学校文化体系中,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应该反映出学校的核心价值。并使之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教风以及学风建设中,渗透到每一位师生的思想与日常行为中,成为全员认同的共同价值观。

改进校长教育思想的转化路径。校长思想力不仅是指校长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更重要的是将校长的思想转化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态的优化。首先,校长教育思想与师生教育生活相融合。学校是师生成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师生的教育生活相融合,帮助师生理解学校教育愿景,改进师生的教育生活方式,落实在师生的教育行为之中,促进师生发展。其次,校长的教育思想要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校长思想力决定了课程建设目标达成水平,决定了学校课程实施的范围和空间,决定了学校课程内涵。校长的教育思想要真正实现与课程建设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使得校长的教育主张得以实现,教育思想得以依存。第三,校长思想力要与学校的办学行为相匹配。校长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如果要得以传承和弘扬,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行为,融入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改革措施,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

建构校长思想的民主推行机制。校长思想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校长自身的积极努力,还必须从机制上予以保障。首先,强化民主参与机制。校长思想力不是一个独断独行的结果,是校长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凝聚大家的智慧,是一种校本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不可复制的教育文化现象。因此,校长思想力的提升,必须强化学校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民主参与方式,调动广大员工对校长工作的理解与合作,为校长治校不断输送有益的营养。其次,强化规范的执行机制。校长思想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长教育思想的执行能力。执行不是一种固化照搬,必须内化校长教育思想要义和层次性,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既把校长的教育思想推行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又尊重校长的“顶层设计”在执行过程中的客观差异,形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执行机制。第三,强化有效的问责机制。校长负责制是基于我国国情的一种教育管理机制,这对校长本人的专业能力和修养是一种考验,更是对学校发展的一种担当。校长的教育思想在推行过程中还必须实施教育问责制,这对校长思想力的推进有一定的制约和保障,从而确保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责任与义务共存。

校长的思想力是其专业成长的基石,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思想力是学校特色的基因,是学校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品牌的根基。因此,校长思想力不仅是校长个体智慧的体现,更是学校存在品质的彰显。

【参考文献】

[1]夏心军.群体智商:群体智商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7).

[2]王建宗.办学重在思想力[J].北京教育(普教),2005(5).

[3]余清臣等.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治校校长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