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2014-05-26罗崇敏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坚守变革

罗崇敏

【摘 要】教育危机从根本上讲是教育价值的危机。中国教育应该坚守教育的价值,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真。这就需要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中国的教育,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来指引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词】坚守 变革 价值主义教育

谈教育的坚守和变革问题,既要充满对教育的情感,更要富有对教育的理性。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各类在校学生2.6亿,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教育战略付诸实施,教育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我们会发现,我们天天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但人民越来越不满意,是什么原因?这不能孤立地从中国教育内部找原因,当然也不能推卸教育自身的责任。

我们反思人类的教育,会发现:教育培养了社会精英,也培养了社会渣滓;教育培养了反恐英雄,也培养了恐怖大亨;教育培养了人类和平的正义使者,也培养了反人类的战争狂;教育培养了清廉官员,也培养了腐败分子。总之,教育使人智慧,也使人愚昧;教育使人类文明,也使人类野蛮。高科技的发展,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都会给人类的存在构成严重的威胁,给人类设下不少陷阱。为什么?因为人类教育的DNA出了问题,就是教育的价值出了问题。大家知道DNA有两大特性,第一是复制和传承性;第二是变异性。变异的结果经常会给生物带来灾难。我认为教育的DNA变异越来越严重,也就是教育价值的变异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教育工具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愈演愈烈,中国教育的官场化(行政化)、市场化(金钱化)、情场化(非理性)不断上扬。教育把人异化为物,教育把人们引上“拜物教”(崇拜金钱)、“拜权教”(崇拜权力)、“拜伪教”(崇拜伪装)。中国教育呈现出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性、家庭对孩子的取代性、社会对学校的工具性的特点。教育越来越沦为经济的儿子、文化的孙子、政治的佣人。人们经常谈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等,不注意考察这些危机背后隐藏的更严重的危机就是教育危机。人类存在的各种危机都可以在教育危机里面找到其根源。关于教育危机的表现,在上面也作了分析。教育危机从根本上讲是教育价值的危机。

教育价值危机跟我们的教育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实践发挥了影响作用。比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主义教育思想、理想主义教育思想、实在主义教育思想、工具主义教育思想、极权主义教育思想、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等。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受四种教育思想影响比较大:一是帝、儒、道传统教育思想,二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是凯洛夫的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四是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教育思想。我们不能否定这些教育思想对发展中国教育的作用,但也不能非理性地、盲目地去接受这些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凯洛夫的狭隘的“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对斯大林的“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极权主义教育思想,今天理应反思和批判。

人类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应该坚守什么?应该坚守教育的价值,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真。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这就需要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人类、特别是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要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引领人类、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价值活动,都是价值的创造和消费活动。人类活动无非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转化为财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已。也就是人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文化财富,实现和发展人的价值的过程而已。因为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我们所阐述的教育和价值,都是广义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团队教育;包括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等。教育的三大价值功能:发展、实现和引领,即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怎样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就是引领人类的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引领人类建设共生主义社会,就是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应该是人类追求和理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要坚守教育价值,就要把教育的实用性价值、根本性价值、终极性价值有机统一在受教育者之中。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是使人适应社会需要——求学、求职和谋生,维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根本性价值是教真育爱,教真理,学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学真知,行真事,做真人;培育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爱团队、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爱自然、爱宇宙。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教育价值是国家核心价值的基石,是人类共生价值的基础。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人的建设活动,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人的价值的外化。什么创造了人的价值?是教育创造了人的价值。人类共生价值和国家核心价值建设必须从教育价值培养上入手。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是培养人类共生价值,即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法制、和谐、幸福的价值观。教育不但要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更要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坚守教育价值,才能培养富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大爱情怀、社会责任、创造能力、幸福生活的代代新人。坚守教育价值,才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成为人师、经师、业师,才能使教师以爱心滋养爱心,以忠诚培养忠诚,以智慧传承智慧,以创造激发创造。

要坚守教育价值,就应该在各类教育活动过程中,都应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命价值,认知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通过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存之道,适应生存、学会生存、挑战生存;通过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生活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总之,通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人认知生命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促进人类的文明。

中国教育的变革应包括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变革等。关于教育思想的变革就是要反思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极权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要坚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引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人们常说,中国的教育缺的是教育行动,不是教育思想。我认为,中国最缺的就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最不缺的是盲目的教育行动。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先进教育思想作指导?我们认为要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

坚守教育价值,必须进行教育制度变革。人类历史使我们坚信,唯有制度可以兴国,唯有体制可以兴教,唯有机制可以兴校。一个富有理性和高素质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制度的民族。一个政党、一个政府的根本任务,是进行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制度变革的结果。上世纪中叶后,中国进行了两次大的制度变革而逐步走上复兴之路,一次是新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中国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教育制度的变革。现在反复出现而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也应该在制度设计上找原因。中国教育存在体制性缺位或体制性越位的问题。缺位的是学校办学主体,越位和缺位的往往是政府。长期以来办学体制一元化,管理体制大一统,评价体制唯“分数”。这样的教育体制不但扼杀了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育的主体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教育价值的严重流失和教育尊严的严重丧失。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维护人的主体性、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的竞争性、体现教育的发展性的价值取向。建立促进政府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责和促进教育市场竞争的教育体制;建立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校办学体制;建立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重点进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的改革创新。

应改革和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但中国教育的腾飞还缺少两只翅膀,一支是民办教育,一支是国际化教育。缺这两只翅膀就像一只肥胖的鸭子,可以在大街上大摇大摆,但始终飞不起来。世界教育起源于私立学校,在发达国家,优质的现代教育资源还是集中在私立学校。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民族的学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改革,使存量公办教育资源转变一部分为民办教育资源,将增量教育资源的空间让给民办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调整与扩张的主力应该是民办教育机构,是有志于将实业资产转化为教育资源兴办教育的实业家。我认为,中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应该有一半以上由民办教育和私立学校来承担。政府提供的是基本的、大众的、公平的教育,高端的、精英的非均等的教育,要由社会来承担,由民办学校来承担。民族有差异,智慧无国界。我们既要正视民族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体制机制、民族文化的差异,又要追求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丰厚人类各民族的智慧,促进世界各民族智慧的融合和发展。我们应从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国际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模式承担大国责任。

应进行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政府对教育宏观管理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及完善配套制度,做好所辖范围内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制定基本的学制、学历和学位制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门的中观管理主要是依据有关法律,指导学校设置,调控学生规模,制定校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规则,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与评估。中观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学校微观管理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精致管理的机制。确立师生员工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师身份社会化、职业专业化、收入效能化。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师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资金管理、设施管理、信息管理的改革。在学制改革方面,我建议实施基础教育十年义务制,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使大学毕业生在二十岁左右进入社会就业、创业。

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应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一次革命,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彻底改革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实行考试和招生分离,由地方或各高校自主招考,全国高考成绩只是作为录取学生的一个要素;取消高中阶段升入专科职业学院的统一考试录取方式,高中毕业生自行选择,学校录取直接升入专科院校学习;变一次性的结果考试为学业过程考试;变一张试卷评价和遴选学生为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完备的国家考试法,维护考试公平、公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协调的共同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教育评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评价资源,建立教育评价中介组织体系,依法维护中介组织的评价权威,客观公正地对各学校和各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效益作出评价,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作用,激励和约束办学主体的行为。

坚守教育价值,必须改革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真理性、智慧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也就是有利于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人类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制、和谐和幸福。教育内容体现的目标功能,应是实现知识、能力、智慧、情感和价值的有机统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责任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应促进教育课程类别的有机统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统一,学科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术学科的兴趣和能力,活动课程的设置也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有机统一,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00门,其中交叉学科有2600门,这说明,课程综合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显性课程内化于学生,有利于丰富和彰显显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的有机统一,发挥外围课程,张扬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统一,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发展特色专业;各阶段教育课程的有机统一,使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有机衔接。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所主张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学校教育方法是以发展受教育者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中心,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良好的习惯、态度和生活能力为目的的、广义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自然教学方法、自主教学方法、情趣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升华教学方法。所谓自然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学龄阶段运用适应于学生自然成长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少年的需求、青年的需要;所谓自主教学方法,就是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教师的自主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师生教与学的民主意识和自觉意识;所谓情趣教学方法,就是激发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感情和兴趣的方法。任何一门知识,只有你喜爱它,对它感兴趣,它才会钟情于你;所谓探究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研究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反思教学方法,就是学而必思,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趋于合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升华教学方法,就是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开辟教学方法的新境界,避免长期形成的教学方法的定势思维所带来的方法论惰性。

(作者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猜你喜欢

坚守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远去的背影
新媒体冲击下日本新闻传播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中国留学生“坚守”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