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在幼教中的实践

2014-05-25葛瑜双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陶行知

葛瑜双

(江苏省昆山市东部新城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教学做合一”在幼教中的实践

葛瑜双

(江苏省昆山市东部新城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本文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依据,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概括而形成的自己的理论思考:(1)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思考;(2)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对“教学做合一”的观点;(3)总结如何做到小班教学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化理论为实践。

小班;教学做合一;自主探索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研究了当时的教育现状,把教师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这种教师把学生当成书桶,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装进他们的脑袋里。第二种:教学生。这一种较第一种已经有了进步,但是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而不是自己要学习。第三种:教学生学。这种教师是授人以渔,教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对照今天的我、今天的你、今天的每一位教师,自己属于哪一种教师呢?这的确值得大家反思。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不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倡导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吗?教师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制定,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学生怎样学就必须要怎样教;学得多就教的多;学的少就教的少;学得快则教的快;学得慢则教的慢。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实施“因材施教”。

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1.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事怎样做就怎样学。学习是从根源开始的,它的本质是怎么样的,就应该怎样学,归根结底来学习这样事物。例如美术活动,教师在教的时候要回归到这个美术作品是怎样出来的,在画之前,可以请幼儿根据真实的物体或者图片、影像资料等对该物体进行观察。然后,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说出来,每个幼儿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所以能发现很多不同的特征,这样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回答来进行详细地总结,通过幼儿自己观察的以及教师的总结,幼儿就能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到该事物的特征,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知识会更加的扎实、印像深刻。如社会活动课《青青小草》,在组织这个活动时,可以带幼儿们到操场上去。活动的本源就是小草。因此,要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小草,通过观察小草的颜色、外形等特征来加深幼儿的印像。活动一开始,请幼儿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所见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由于幼儿的记忆不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在幼儿回忆之后,再请幼儿去观察小草,通过对比,幼儿能更加清楚地记得小草的颜色、外形等特征,幼儿会把之前错误的记忆去除,把正确的答案记在心间。不管是教师教,还是幼儿学,都离不开做,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得来的结果会更加的深刻一些,所以,实践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不能离开操作,具体的操作能加深幼儿的记忆,幼儿学得会更加的扎实。

2.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合一”其实就是:对事情来说是操作,对于操作者来说是学习,对于教授的人来说是教。其实教学做是同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做”是根本,是这三者的核心。“教学做”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对象所处的身份不同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状态,总结得来就是一件事。例如科学活动《桃花开了》,幼儿认识事物的过程很重要,这就需要幼儿不断地去观察、发现,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这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在学习认识桃花,学习认识的过程就是在操作的过程,在操作的时候能很好地探索发现桃花的特征;这个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其实就是教幼儿认识桃花的特征。这三者其实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做是学习桃花特征的核心。同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意义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过程,所以“教学做”是一个核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3.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其实是教人以渔而非是授人以鱼。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话说得好,这是古人总结的一个真理,经过这么多年的考验之后,依然是不可推翻的正确理论,教学做合一就很好地表现出了古人的这一句话。小班幼儿比较喜欢问为什么,这也许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对于“为什么”很多的时候可能会很轻视,会很顺口的说出自己的答案,如果,你不说出答案,而是请幼儿和你一起去发现答案,幼儿便能在发现的过程中学到发现的方法,这样他们不仅得到了答案,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探索知识的方法,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三、如何开展小班教学的“教学做合一”

1.适时地辅导。小班幼儿不同于大班的幼儿,所以不能完全地放手去让幼儿探索,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小班幼儿的兴趣会随时间而转移的,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而且小班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分寸,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提醒。

2.幼儿自主探索。“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就是“做”,所以,幼儿的操作、探索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操作、发现的过程中,幼儿能真切的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规律,幼儿才会特别地感兴趣,而且会记得特别深刻,并且还能掌握发现、探索的方法。

3.教师总结。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总结,幼儿的知识是零散的,他们的归纳意识不够,而且幼儿发现的不一样,所以,教师的总结对于幼儿来说也同样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不总结,幼儿会说的很零碎,通过我的总结之后,幼儿能说出来的发现会多一些。

“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不老套,也不时兴,这是一个很真切的观点,得到了多方的认可,值得运用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

[1]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G612

A

1674-9324(2014)20-0254-02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