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找寻精神家园

2014-05-25

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校长课外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找寻精神家园

■ 阅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 良好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

阅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主持人提示: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快乐,获得审美体验的最佳途径,更是直达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阅读对学生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德国文学家赫曼赫塞说过:“大自然是上天最伟大的创作,但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全部都在书本里。”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他就找到了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最佳途径,他的成长就能不断汲取充足的养料、不断修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找到提升的阶梯。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不仅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校长袁景林:

阅读应该是幸福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他们灵动的思维,闪亮的眼睛,无不流露出阅读带来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快乐,更是直达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书本或许能给孩子提供不同内容,但阅读却能带给孩子精神享受。当孩子们在琳琅满目的书丛中挑选着自己中意的书籍时,阅读就像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着他们;当孩子们手捧书籍痴迷专注时,阅读能带他们进入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百味的人生;当孩子们品味着绝美文字与华丽篇章时,阅读又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番美的境界。阅读就像是一把钥匙,它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书籍中找寻到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河南省商丘市民主路第二小学校长张国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由喜欢阅读,到会阅读,到形成习惯,是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需要人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而阅读则是终生学习最为重要的载体。所以,认真做好校园阅读,把学生读书学习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应该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展示教育能力的体现!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校长袁炳飞:小学生就是正在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处在成长中的充满可能的未成年人。他们已有的身心特质、生命经验、文化阅历都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取向更多的基于天真自然的直觉感知。在阅读上,儿童的阅读进程与提升大致源自三个因素。一是因为好奇,文本世界是一个新鲜奇异的世界,对于儿童充满魅力;二是因为喜欢,了解、理解、掌握和探索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发展基因,儿童在阅读中会不断地为这一世界中的人事物景所吸引、感动、唤醒、点亮,于是,这种对于文本世界的喜欢会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即时走向持久,由单一走向多元;三是因为期待,儿童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希冀会成为一种由内而外、内外协同的阅读驱动力,儿童会在自己不断深化丰富与自主的阅读中,产生对于认识和建设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更多期待。而期待又会转化新的好奇与阅读驱动力,于是儿童会逐步成为文本世界的自由人、探索者和创造者。所以,阅读不等同于语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也不等同于学习生活的自主开发,更不等同于儿童走向成长成功的阶梯。理想的阅读,应是儿童自由、自主、自得、自享的一种富有意趣的精神文化生活。

良好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成长

主持人提示: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安徽省芜湖市柳春园小学校长昌献富: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的要求,也是支撑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的阅读技巧必然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还相应地在各个年级段提出了“喜爱图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等具体目标,目标的细化量化更加凸显了阅读的地位,也反映出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据有关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内容与课内立理解课文有密切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不但直接而且明显。”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和学校效率的提高。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校长祝卫国:学生的阅读是持续的,要说这持续应该是阅读不能停止、阅读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持续不断地阅读,才能解开束缚中学生的思维翅膀。然而现在的中学普遍的应试教育思想十分坚固,一味地坚持认为只有把学生关进教室死学才能取得高分数、升入好学校,在这样顽固教育观念的高压下,学生哪里来得时间去阅读?所以,一些学校开展的阅读课活动,完全是一种形式,只是为了证明一下,学校也要求学生阅读。其实,与其做样子让学生上阅读课,倒不如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这种方法好在省去了做做样子浪费掉的大量时间,也好活跃一下思维,开阔一下视野,获得一些灵感。邢台十中从2012年初课改,改变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成为学生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的习惯也随着发生变化,前提是他们在学习,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想着要补充一些什么。这一补充的思考,他们就要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习惯自觉就有了。这样的阅读,不是强调学生阅读,而是学生根据课程的需要阅读,跨过了搞形式、做样子、被阅读的阶段,直接进入了需求阅读的自发、自愿、自由阶段。学生的阅读是重要的,因为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可以学习书中的榜样、可以找到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校长袁炳飞:阅读,不只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相对于现实生活更为主观间接的文化生活,也正因为间接,自然可以超越时空,可以弥补现实世界对于具体某一儿童的不公、不平与不及。更重要的是,文本世界又是更普及更平民更经典更开放的文明世界,因此,儿童是否真正进入和有效享用文本世界,对于其一生发展的基础奠定、走向优选和品质提升关系重大。对于儿童的学生时代,文本阅读世界显然不只是其成长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儿童通过阅读可以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个性优化和社会性优化,从而在不断地了解世界中成长自我,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建设世界。

江西省新余市五一路小学校长付志敏: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任务。听读能力既是目的,也是说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和手段,特别是读,好比一个人的吸收,只有吸收存储了足够的能量,才有精力和体能去完成相应的工作,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够顺利地说写。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实验小学校长赵宏:学生离开了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学校离开了阅读,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知识与智慧,文化与科技,思想与信仰,观念与精神,道德与真情,理性与逻辑,想象与思辩,经验与真理,神秘与未知,都能从阅读中感悟、体验、憧憬,沁润肺腑,唤醒生命所蕴藏的神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久而久之,自然充实人的内涵,改变人生的终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歌75篇,可见阅读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潜在能量。

处处可读书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小学校长课外阅读习惯
追求着就是美丽的——记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小学校长、语文教师 吕勤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浅析
杂志社理事会成员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