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机制研究
——榆次经纬纺机厂转型分析
2014-05-25胡红艳郑宇
胡红艳,郑宇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榆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机制研究
——榆次经纬纺机厂转型分析
胡红艳,郑宇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企业通过自身直接作用和对其他相关企业间接影响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纬厂作为榆次的核心企业,应通过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重塑在榆次经济发展的先锋形象,对榆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榆次经纬纺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
榆次位于晋中盆地,是太原的南大门。榆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山西省内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是山西省为数不多的、以非煤产业为主、制造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结构调整战略中,制造业是重要的调整方向之一,榆次以其在纺织机械方面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省内制造业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1]企业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单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企业层面上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和路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论文中的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晋中市统计年鉴》以及榆次政府工作数据公报。
(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区域内的企业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2]114—251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是该区域内企业发展的集合。企业在区域内投资、建厂、生产每一个环节都与区域内的其他部门密切联系着。企业建立初期,与当地的经融、供货、人际交往成为企业存在发展的主要因素,后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企业会进行空间的扩张,企业的转移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的扩散过程[2]。在此过程中,企业逐渐形成企业网络,以其自身的经济活动来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仅在国民收入、财政税收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直接的贡献,它更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心”,即技术核心、物质中心、空间重心[3]106—116。企业的入驻会为区域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企业的思想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模式,甚至企业的性质与多寡直接会影响区域的产业构成。但是也不能忽视部分企业给区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企业的不合理布局和经营粗放会影响区域的环境。
二、案例分析:经纬纺机厂
(一)经纬厂概况
经纬厂1954年建成投产,当时主要以生产全程棉纺织机械以及相关零件为主,是国家“一五”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纺机制造企业。1965年,该厂开始投入有关化学纤维纺织机械的制造(如粘胶纺丝机);在1985~1987年期间,经纬厂生产的502纺纱机荣获国家纺机制造的最高荣誉奖,其产品远销保加利亚、尼日利亚、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并获得一致好评。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人数从开始的一千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将近万人,占地面积由开始的275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万平方米,1993年该厂被认定为全国员工最满意50家企业之一;1996年开始上市,在1999年重组之后,成为亚洲唯一一家从开发到成套生产棉纺设备的厂家,高居国内纺织机械企业50强之首,其顶端技术是细纺纱机械。2000年,该厂主要经营指标创下了历史新高,还收购了一些其他纺机厂。经纬厂毋庸置疑成为榆次的核心企业,2008年榆次荣获“中国纺织机械名城”的称号。
(二)经纬厂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4]215—217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经纬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当地财政税收,提高了榆次的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使得部分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榆次经济发展的速度。
2.影响产业构成
经纬厂入驻榆次之后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提高了当地第二产业的比重特别是重工业的比重,同时也提高了国有成分的比例。目前,当地新兴的冶金业有15户之多,收入超过了20亿,机械行业超过了20户,一举改变了轻纺行业“一柱擎天”的产业格局。
3.带动科技提高
为满足纺织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区里成立了经纬纺织机械工业学校,同时引进了测量技术、网络技术和从铸造、冷作、焊接的装备全流程的先进技术,建立了生产试验基地,引入生产设备4 000多台,其中包括20台精密设施,不仅部分解决了当地青年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榆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4.引领民企的崛起
在经纬厂的技术和市场引导下,兴起一大批具有了竞争优势民营纺机制造企业,如“鸿基”“福晋”“贝斯特”等。2009年底,榆次纺机销售整体收入达45亿元,在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5]
(三)经纬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下降
经纬厂目前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效益下降。2001年开始一段时间里,市场需求量曾不断上升,增长的动因:一是纺织业因地价飞涨,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产生梯度转移,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东南亚对于纺织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该地区想利用低成本发展纺织业,因此要从我国进口大批的纺织机械。但到了2008、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纬厂营业状况缩水明显。两年后,营业状况勉强恢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相比之下,该厂的利润总额却一直未走出低迷状态,2001年为14 462.2万元,2008年为5 040万元,2009年甚至出现负债8 000多万。巨大的收入空间和受挤压的利润总额相比较,可以看出经纬厂经济效益较低(图1)。
图1 经纬厂营业状况
2.负债上升
经纬厂第二个问题就是负债数额扩大,从图2中可以看出,总资产呈正比例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401 206万到2010年的1 134 046万,而净资产增长幅度不明显,从2001年的220 631万到2010年的431 851万元。总资产减去净资产则为负债状况,可以看出经纬厂的负债数额逐年增加。(如图2)
图2 经纬厂资产状况
3.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经纬厂还存在着产品的创新方面不足的问题。经纬厂最突出的机械是细纱机,该厂的细纱机与国际水准可以相媲美,但同时也映射出产品重复,其他类型的纺机竞争力不强。比如转杯纺机速度在7~8万转,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达到15~16万转。部分纺机还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这都要求经纬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榆次经纬厂转型发展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分析方法,常用于企业战略分析。它依据该企业自身固有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遇(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优势就是分析该企业的最擅长之处;劣势所指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机遇则是企业存在或者是潜在的发展机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威胁是指来自于市场或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阻力。[6]
(二)榆次经纬厂转型发展SWOT分析
优势:该厂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处于国内纺机制造业的前列,有业内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细纱纺机制造方面有着世界一流的水平,不仅是榆次是核心企业,更引领着国内纺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经纬厂应继续发挥自身的地位优势和技术优势,谋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机遇: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山西省“十二五”规划要把山西变为转型发展综改区,打造太原都市圈。作为太原“后花园”的榆次区则以建立“新兴工业集聚区”[7]为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建立以榆次经纬厂为依托的纺织机械制造国家级示范基地,形成纺机制造集群。
劣势: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经纬厂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口,然后在经纬厂进行生产,所以很多产品仅仅是经纬“制造”而非经纬“创造”。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导致机械能耗高、效率低,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到市场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在强调服务创新的今天,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提高创新能力,经纬厂势在必行[7]。
挑战: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纺机的销售有很大影响,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性的问题是制度问题。长期以来,在国家保护伞的庇佑下,企业缺乏自身的生长能力,企业内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强,面对当前开放的市场竞争,企业显得力不从心
(三)榆次经纬厂转型发展思路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可以从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进行。新的技术可以引起产品和产业的更替,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强区域的经济竞争力,所以企业必须开发新的能源,创造新工艺,使用新的生产方法完善区域的创新网络,提高企业竞争力。[8]
2.提升人力质量,引进高端人才
坚持正确的“人才观”,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证急缺的技术人才的最大量化,定时地对厂内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改善资薪分配体系。人才作为职业社会的优秀者,谋求与企业共赢的发展是其目的,只有把人才当作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伙伴,人才才会对企业尽职尽责,忠诚到底。
3.改善企业管理,降低成本
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系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产权社会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应采取决策制衡机制,实行管理科学化,采购部门应该选取质优价廉的原料。研发部门应积极研究新产品,减少落后于市场需要的产品,淘汰能耗高的产品。行政部门应缩减开支,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
4.扩大企业协作形成产业集群[9]
纺机制造工业作为榆次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在国家“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大太原”建设过程中,围绕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协作的规模与水平,形成地域产业集群,调整产业结构,借助区域整体力量,提升竞争力。
5.充分开拓国内外市场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在深挖市场的同时也要广开市场,让产品走向世界,塑造“世界一流纺机”形象,实现经纬厂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10]20-70
四、结语
本文以榆次经纬厂发展为缩影,分析了产业优化升级对区域的影响。首先应指出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企业通过自身的直接作用和影响到的相关企业的间接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纬厂作为榆次的核心企业,应通过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全新的姿态重塑在榆次经济发展的先锋形象,对榆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从以上内容也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讲,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不断地改善区域经济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越的文化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区域环境改善更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二是从企业角度讲,企业应扩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良好经济效益,并对区域产生积极影响;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地区的财政税收做贡献;引入先进科学技术,为区域培养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处理好企业之间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王洪礼,卢志永.我国企业的战略转型现状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118-119.
[2]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李小建.国有企业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河南为例[J].经济地理,1998(3):1-7.
[6]范新生,李小建.中国工业产业空间转移及中部地区发展对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67-71.
[7]张茂林.企业:直面战略转型[J].政策与管理,2002(5):5-8.
[8]从竞争走向联合榆次打造中国纺机名城[J].纺织服装周刊,2008(7):70-71.
[9]高继仁.论国营大型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2):28-31.
[10]徐涛.大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郭继荣)
F427
A
1673-1808(2014)01-0048-04
2013-11-10
胡红艳(1988-),女,山西榆次人,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郑宇(1973-),男,山西忻州人,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和区域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