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减缓气候变化

2014-05-25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朱松丽

浙江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约气候变化温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 朱松丽

图/金川

自从气候变化问题被广泛接受以来,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就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心内容之一。2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公众,减缓气候变化是一项异常艰巨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对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模式提出深刻挑战,而新的道路还在摸索之中。科学发展在不断警示减缓的紧迫性,而其它复杂因素却使减缓之路举步维艰。

减缓气候变化的概念和目标

科学家的研究在不断明确:全球气候在持续变暖,造成包括海平面在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增加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因此减缓气候变化是目前和未来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C,以下称公约),减缓气候变化是指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人为干扰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的活动;而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给予的定义是以降低辐射强度来减少全球变暖潜在影响的行动。跟UNFCCC的概念比起来,它的概念更加延伸,只要能够减少抵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就是减缓,因此不仅包括减少源、增加汇等活动,还包括争议甚多的地球物理工程。

谈到减缓,就要明确目标是什么。1992年签署的公约设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这个拗口模糊的长期目标在随后的进程中在不断演进,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坎昆会议)最终确立了“到本世纪末,相比工业革命前气候升温幅度不超过2℃”的量化目标。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2℃目标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大致为450ppm。目前,全球升温幅度大约已达到1.1℃左右;温室气体浓度依然在不断攀升,2013年5月单点温室气体浓度达到400ppm。如果要达到本世纪末升温幅度不超过2℃或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m以内的目标,直观看,只剩0.9℃或者50ppmm的上升空间。这当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人为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列入《京都议定书》管控范围之内的有七种;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一种,2010年它的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76%,其余为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氟气体,其中化石能源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含氟气体的排放总量虽然很小,但它的增温能力非常强。除排放源外,还有一些活动能够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这就是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都称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目前所提及的温室气体吸收汇还主要集中于碳汇方面,尤其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方面的碳汇。

减缓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灾害,已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减缓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将大大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减缓政策在各国具有十分不同的政策优先性,大部分国家在其他优先考虑的政策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比如能源安全、大气污染、生态安全等等。在我国,气候变化减缓在短期内也不具有绝对的优先性。减缓和可持续发展有巨大协同效应,但也会面临权衡和取舍,如部分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可能带来新的环境压力,例如碳捕获和埋存技术;任何末端治理的措施,脱硫、脱销、除尘一定会带来电厂或者机动车效率的部分丧失,造成多余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不利的分配效应,比如提高能源的价格,可能会给一些弱势群体、不发达国家带来额外的负担。减缓也可能和其他发展目标争夺资源,例如把资金单纯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效提高上,可能会对其他目标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形成冲击;激进的减缓目标还可能对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降低经济产出,这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承受的。

减缓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大气污染是区域性问题,性质有所不同,但化石能源燃烧是造成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共同主要诱因,因此只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这两个问题可以同步控制。发达国家已经初步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但更多是采用末端处理措施,因此没有完全解决低碳问题。可见,低污染不能保证低碳,但低碳一定会带来低污染,因为低碳一定是从源头出发,从根本上控制能源的使用和促进能源的清洁化。

减缓气候变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减缓气候变化具有双风险,第一个是气候变化本身有危害,这个危害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认为发生巨大的、不可逆的态灾难的临界点就在不远处。另外,一个是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减缓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和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成本效益的公平社会分布、低碳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在不确定广泛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政治决策是一个巨大挑战。

从科学角度看,一方面,不能因为部分问题的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否定科学研究的价值,更不能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而拖延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相反,由于不确定因素特别是“肥尾”风险的存在,我们应该做得更多。而风险的存在也要求我们能够选择一些比较稳健的、灵活的减缓措施,具有多重效应的减缓措施。

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物品,更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但国际合作牵扯到历史责任、排放空间、发展阶段、伦理公平等多方面因素,最终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目前UNFCCC依然是国际合作的主渠道,但谈判的复杂性使UNFCCC谈判效率面临质疑,公约外各种合作机制应运而生,纷纷介入到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好事情,但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公约外机制的壮大会削弱公约的主渠道地位,特别是使公约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受到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本着“积极参与、广泛合作、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其他各种多边、双边国际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2011年德班会议之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其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全球经济格局、排放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正面临国家定位、减排努力分担等难题,此外温室气体的测量报告核查体系、灵活机制、核算机制、遵约机制等,都是国际谈判不断讨论的热点。

小结

减缓气候变化为什么这么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温室气体大气容量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减缓需要全球统一的协调的政策和行动;二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收益是长期的,短期内看不到;三是减缓气候变化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四是减缓的成本还难以有效地降低,因为存在技术发展不成熟、贸易壁垒、补贴等问题。将来减缓工作应该怎么做?国际合作中,我国一方面要有理有据坚持公平原则,争取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准备,着眼于未来作为全球主要治理者和当家人时的治理效率。国内发展中,必须深刻认识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低碳技术创新,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公约气候变化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图书借阅公约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