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构架与开发——以文秘专业为例
2014-05-24王小明
王小明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自1996年起,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1]在我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近10年间致力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结构、方法、理论、哲学等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完整的课程开发体系。
在微观方面,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应由职业学校教师以团队工作形式完成。这一过程既是对学习领域在教学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校本性处理,又是对学习领域课程在内容层面的具体化处理,通过这一转换进一步设计范例性学习情境,可采用项目、任务、案例等具体方案来实现[2]。近年来,全国很多知名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但在公开的资料中很难找到课程体系开发成果;而普通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意识淡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还没有真正打开局面,要形成课程、教材、教学及企业用人的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多年从事课程研究,在课程构架、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方面有一些突破,提出了“以过程带理论、以实践带理论”的教学理念,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相关专业课程开发方面有了一些作为。现就文秘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开发过程及课程构架等作如下表述。
1 秘书工作过程分析
秘书工作过程分析以秘书一日工作流程为基准,因为秘书的日常工作涵盖其全部工作。
秘书一般要提前10~30分钟到达办公室,清洁、整理并维护上司、个人办公区及公共办公区;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如听取上司安排工作,接打电话,迎送来客,安排会议车辆,拟定稿件,发文验印,收发文件,立卷归档,维护办公设备,发放办公用品等;此外如有会议要进行会议管理,下班前要检查并排除办公区安全隐患。
2 秘书工作岗位分析
秘书工作岗位在小公司是不用细分的,在大型公司和政府部门则有细致的划分,如相关办公室、秘书处等。按行政职责可分为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以及生活秘书、文案秘书、安全秘书、行政助理;按工作范畴,则分为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会议管理、差旅管理、通信管理、信息管理(文档管理)、办公区管理等。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以工作范畴分析秘书工作岗位较为适合,行政岗位可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发展岗位目标提出。
3 秘书工作能力分析
秘书工作能力分析主要基于《秘书国家职业标准》,适当增加现代秘书必备的技能,使毕业生能够适应不断提高的秘书岗位要求。
(1)把握时间能力。秘书工作要有时间观念,按计划、按要求准时或提前完成工作,否则会延误工作,造成损失。
(2)维护办公区能力。如开窗换气、调控室温,清扫、布置办公室,照料花草、盆景;整理、归类文件,发现安全隐患等。
(3)接打电话能力。接打电话时语言要准确规范,能设计、填写电话记录,草拟电话要点等。
(4)迎送来客。要注重着装、礼仪,设计、填写接待记录,能够确认来访人员的身份、目的,能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处理相关事务,能迎送来访团体等。
(5)印章管理能力。能妥善保管公司印章,能正确使用各类印章。
(6)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能安排会议室、车辆,能处理邮件、包裹等。
(7)办公用品管理能力。
(8)办公设备安装、使用与维护能力。
(9)各类文书拟写能力。
(10)文书处理能力。
(11)会议管理能力。
(12)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能力。
(13)文字处理与语言沟通能力。
(14)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
(15)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16)信息收集与写作能力。
(17)具备基础财务知识能力。
4 秘书学习领域转换
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关键,它既要保持行动领域的真实与完整,又要符合职业教育要求而成为真正的课程[3]。实现秘书工作过程向文秘专业课程的转换,首先要找到其对应关系。秘书日常工作包涵其所有工作内容,因此可以从秘书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分析。如办公区维护的内容有哪些?维护过程有无清晰的逻辑顺序?维护办公区需要哪些理论知识(陈述性知识)?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手段?怎样安排教学活动?怎样建设教学环境?怎样评价教学效果等。
分析秘书工作中“维护办公区”行动领域,设计出办公区的维护与管理课程。推而广之,接打电话的礼仪与技巧、访客迎送等文秘专业课程也可由行动领域转换。
5 文秘课程体系构架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旨在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非学科结构的完整性。格廷根大学普莱斯(P r e i s s)博士对系统与序化的关系有精辟的阐述:“系统是一系列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并指向目标的集合,或者是物质、概念或知识按照一定规则、原理或原则序化的集合”,排序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是否具有‘事实逻辑’或‘事实结构’,并能据此对其予以界定和排序”[2]。
秘书工作行动领域向文秘专业学习领域转换完成后,文秘专业课程基本确定。要完成文秘专业的课程构架,需要把握两个规律,即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2]。
表1 文秘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将秘书的工作过程序化为一日工作流程,以该流程为逻辑顺序进行文秘专业课程构架,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把握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及认知规律,形成文秘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见表1)。
以上课程是文秘专业的必修课,其中没有实践课程是因为该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非学科系统化,其授课形式以情境化任务导向为主,理论知识是在实际操作中渗透的,体现了“以过程带理论、以实践带理论”的课程理念。
6 文秘专业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确立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后,就要对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情境(主题单元)设计,以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文秘专业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要遵循两个原则,即必须具备典型的工作过程,并能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递进的,也可以是包容的。学习情境的数量在3个及以上,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完成了任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应该是完成了这门课程学习,因此要求同一课程的所有情境都应该是同一范畴的事物[4]。文秘专业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见表2。
表2 文秘专业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7 文秘专业课程载体设计
课程载体的设计内涵就是通过“做”来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载体来形成学习情境,构成课程,同一门课程的载体可出现十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试验表明,载体的数量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当然这不可能是无止境的,而是根据课程需要来设计的[4]。文秘专业办公区的维护与管理课程学习情境载体的初步设计如下。
《办公区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以国家四、五级秘书资格为准
学习情境1
接待室、会议室的维护与管理
任务一:维护接待室和会议室(五级秘书要求)。载体,场地(任务)。
一、任务目标:正常接待来客,完成来访者和公司相关人员的座谈。
二、资讯:省内某单位业务领导带领中层业务骨干共6人来访,调研产品开发事宜;本公司业务经理负责接待,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来客进行座谈。
来客为本系统兄弟单位,以前每年都有来访,是较为熟悉的客人。
来访时间:1天。
三、决策:整理、维护接待室和会议室
四、计划:
(一)整理、维护接待室。要求主客领导居正位,其他人员搭配混坐;接待室正面两单人沙发,中间单人茶几,对面和两边可用多人沙发,中间大茶几;室内整洁,可更换装饰画,有饮品、花草盆景搭配。
(二)整理、维护会议室。要求客人居尊位,主人坐主位,对面分坐;室内整洁,可挂会标、摆桌签,桌面装饰、窗帘台布搭配整洁;空调、仪器随时可用,投影、话筒安装到位。
五、实施:
(一)设备:平拖、旋转拖、可升降拖、擦玻璃器、吸尘器、洗涤剂、抹布等。
(二)顺序:从上到下。一般清扫可按窗台、桌面和地面顺序清扫;彻底清洁可按天花板、墙面、窗户、桌面、椅子、地面和门的顺序清洁。
六、检查:维护结束后即进行检查。
七、评价:
(一)即时进行。维护结束后即进行评价。
(二)接待结束。接待完成后按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八、制作:
(一)实施计划。学生可以5~6人为一组,制订计划并实施。
(二)检查评价表。学生每人制作一份检查评价表,以待检查、评价时使用。
(三)物品登记表。学生每人制作一份物品登记表,来登记接待室和会议室物品。
知识要点:1、逻辑顺序。
2、会议室和接待室物品登记与核对。
3、消毒液的成分与选用。
4、吸尘器的选择、安装与使用。
5、擦玻璃器的选择、安装与使用。
6、洗涤剂的选择与使用。
7、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理论应用:要求以过程带理论,以实践带理论。
学习时间:4学时
任务二:会议室、接待室设备维护(五级秘书要求)。载体,设备(对象)。
任务三:布置会议室和接待室(四级秘书要求)。载体,场地(任务)。
任务四:美化会议室和接待室(三级秘书要求)载体,场地(任务)。
学习情境2:秘书个人办公区的维护与管理
学习情境3:上司办公区的维护与管理
学习情境4:设计办公区布置图
8 文秘专业课程设计
文秘专业课程学习情境和载体设计完成之后,就要对该专业的每一门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必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依据文秘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定位,分析课程性质、表述课程作用、确定课程顺序、阐述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注重学生过程性知识的掌握,因此每一门课程目标都要紧贴文秘专业培养目标;理论知识由岗位需要来确定,体现“必需、够用”原则。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守针对性和适用性原则,一要针对职业教育特点,针对职业工作过程中的技术、技能和知识需要;二要针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特征及动手能力强等特点,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特征,以“做”导入、以“做”施教、以“做”促学,以实践带理论、以过程带理论,实施情境设计、任务引领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注重情境法、任务趋动法、教学做一体化以及学生自学法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体现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到技能、知识。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任务完成评价、柔性评价等适合职业教育的评价方法。
课程特色为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体、以实践带理论、以过程带理论,淡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形成了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和系统化。
9 课程标准设计
课程标准主要规范课程教学行为,传统的课程标准只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完全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来设计[5]。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标准紧贴教学实际,因此要求课程标准思路清晰,表述明确,内容具体,操作可行,这样在指导教师教学方面才能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10 课程教材编写
教材可遵循课程标准来编写。当教材编写组成员从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开始,一直参与课程开发,他们会非常清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与要求,并且积累大量素材,丰富教材内容。
编写教材首先要编写讲义,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修改、充实,经过一两轮的教学实践后形成教材雏形。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3]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5]姜大源.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