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探索——以甘肃中医学院为例
2014-05-24王秀兰云立新
王秀兰,赵 妍,云立新
(甘肃中医学院经贸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医药卫生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讲,甘肃省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急需各类医药人才,但甘肃省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东部发达省市甚至比前几年更为突出[1]。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业受到更多限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桥梁。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1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诉求
对甘肃中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和医药贸易两个专业49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
1.1 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图1 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由图1可知,4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17%是通过人才市场,15%是通过他人介绍,12%是通过校园招聘会,11%是通过网站及其他途径。以上数据说明学校就业部门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的作用大吗?
图2 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的作用
由图2可知,50%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的作用很大,20%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15%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小。这表明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对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作用很大,但是改进的空间也很大。
1.3 你希望学校就业指导应加强哪些内容?
图3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的工作
调查发现,31%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部门应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25%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人才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10%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专题讲座等(见图3)。反映出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部门与政府、学校、用人单位沟通不够,就业信息搜集不全面,一半以上毕业生希望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加强联系,这也是今后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创新点。
1.4 你认为当前本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图4 本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31%的学生认为信息渠道不畅通是当前本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4%的学生认为是本人综合素质达不到招聘方要求;18%的学生认为是用人单位过于挑剔;17%的学生认为是毕业生期望过高(见图4)。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所)、村卫生室、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较多。受这一风气影响,大多数卫生管理等非医学专业学生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意向较高,就业存在等、拖、延现象。另外,在此问题调查中我们再次发现,信息渠道不畅通是当前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引起就业指导部门的足够重视。
2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专业认同度低
学生专业认同度较低是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最大的障碍。这主要因为非医学专业办学历史短,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学科建设不完善,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明显不如医学专业[2]。再者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部分学生是调配生,所学专业并非其第一志愿,学习兴趣不高,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甚至不乏偏颇、错误的认识。如2013年甘肃中医学院出台了考核合格的优秀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末可申请转专业政策后,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班8名学生(共49名)转到了中医护理等专业,转专业率高达16%。对专业失望和不满是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负面情绪,这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
2.2 就业重事业单位轻医药企业
与医学专业学生相比,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更加宽广,从事的职业更加多元化。从近3年甘肃中医学院毕业生流向来看,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地方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医药企业、政府部门是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部分毕业生认为事业单位就业更加稳定且有前途,而医药企业就业前景不好。然而通过对甘肃中医学院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在医药企业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无论收入还是晋升几率远高于在事业单位就职的同期毕业生,且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更高。虽然学校进行了多次就业指导教育,但多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招聘活动等应急性指导,忽视了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导致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重事业单位轻医药企业观念难以扭转。
2.3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医学院校设置了学校一级就业指导中心,其服务对象以医学专业学生为主。甘肃中医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医药人才现场招聘会,为医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而对非医学专业学生无暇顾及。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多为新办专业,学生人数少,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有限,因此对外宣传需求更加迫切。但现实是二级学院对非医学专业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医学专业完全类同,没有细化专业特色和优势,不能有效地向用人单位推销学生,只是单向发布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工作被动开展。再者,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开设历史短,就业指导部门多数人员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欠缺,直接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探索
3.1 加强多元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院系党总支书记和辅导员负责,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指导教育,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效果认同程度普遍较差,所以提升就业指导实效性首先要加强多元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在二级学院设置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帮助本院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拓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除此之外,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医药企业高管、往届优秀毕业生等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邀请其为学生作就业指导方面的报告,分析就业形势,介绍医药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介绍个人经验及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2 全面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
首先,专业思想教育全程化。针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低这一情况,有重点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年级阶段,侧重介绍专业特色与优势,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在二、三年级侧重加深学生对专业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发掘专业学习中的潜力与优势,加强学生专业实习指导等;在毕业阶段侧重学生就业指导,为学习入职做准备[3]。通过全程化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真正确立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其次,就业指导教育要有针对性。针对女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调配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学生开展不同类别的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关心和帮助这些人群,确定帮扶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咨询。对未能协议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工作状况、个人发展状况、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期望和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以优化就业指导工作。最后,创新就业指导方式,举办就业意向咨询、兴趣技能测试、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等活动及多方面求职技巧训练,增强就业教育针对性和示范性。
3.3 加强就业信息与网络服务
第一,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二级学院应积极主动地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卫生部门、药材市场、各大药店等联系,及时收集、整理、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并确保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畅通。第二,二级学院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将专业和毕业生推向社会。可以利用互联网介绍本专业学科交叉性和人才复合性特点,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如卫生管理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要突出其既有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医药学知识的特点,与一般管理专业或医学专业学生相比更具优势。第三,二级学院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与发展,建立毕业生求职档案,完成招聘单位与毕业生的网上互动交流,使就业服务信息实现双向交流[4]。
3.4 加强就业观教育
引导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校应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加强就业教育,让学生对医药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有全面的认识,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形成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能力出发和从社会需求出发选择职业的就业观。同时要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训,拓宽学生就业思路,让学生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加强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挫折认知教育,尤其是抗挫折能力训练和遭遇挫折后心理调节训练。
总之,甘肃中医学院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是全国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的缩影。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专业特殊性和学科交叉性,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要不断对其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努力实现宣传、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创新,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
[1]王阳春.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2]马利军,钱育佳.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24-726.
[3]黄月圆,肖湘君,龙亮.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2,28(1):59-62.
[4]项中,杨天平,李章维.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