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on Q自锁矫治器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2014-05-24县顺兰王莉霞郭雯谨
县顺兰,陈 梅,王莉霞,郭雯谨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自锁托槽是近年来正畸领域内的一个热点。Damon Q自锁托槽是被动自锁托槽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自锁结构为弹性很小的金属外壁,可进行龈合向的滑动提拉,当弓丝放入关闭滑盖,将矫治弓丝限定在托槽槽沟中,由于管腔光滑坚硬,托槽体积小,允许牙齿沿弓丝滑动过程中发生较大程度的倾斜,因此,显著减小了矫治系统的摩擦力[1-2]。Damon Q自锁矫治器轻力和低摩擦力的矫治体系可诱导后牙扩弓或适应性改建,同时口唇肌的力量足以抵抗矫治力可能对前牙产生的唇向移动力,因此可以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避免过多唇倾前牙。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初至2013年6月于我院口腔科因错颌畸形就诊的牙列拥挤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3~18 岁,平均年龄 14.8 岁,纳入标准如下。
1.2 错颌矫治
所选病例全程使用Damon Q自锁矫治器,按顺序依次换用系统自带的矫治弓丝(Ormco公司生产),每6~8周复诊1次,弓丝使用由细到粗、由圆丝到方丝、由镍钛方丝到不锈钢丝。矫治步骤: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协调尖牙、磨牙关系,精细调整咬合。
1.3 测量指标
1.3.1 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牙弓测量 (1)拥挤度的测量:用0.5mm直径的黄铜丝测量牙弓两侧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间的先有弧形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应有长度,两者相减得出拥挤度。
(2)牙弓宽度的测量:利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在每个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
上颌尖牙间宽度(WU3):双侧上颌尖牙牙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WU4):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上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WU5):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WU6):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下颌尖牙间宽度(WL3):双侧下颌尖牙牙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下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WL4):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下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WL5):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WL6):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颊尖间的距离与牙冠舌侧颈部龈缘处近远中向中点之间距离的均值。
1.3.2 X线测量指标 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由笔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描图、定点及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
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反映上颌骨相对于颅底的前后位置关系。
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反映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前后位置关系。
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反映上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相互位置关系。
U1-SN角:上切牙长轴与SN(蝶鞍点—鼻根点)平面的交角,反映上中切牙相对于颅底的倾斜度。
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NA(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垂直距离,反映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凸度。
L1-Apo距:下中切牙凸距,下中切牙切端到上齿槽座点与颏前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反映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凸度。
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后交角,反映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凸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应用Damon Q自锁矫治器,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及模型测量项目在治疗前后相比,上下颌切牙唇倾度、凸距和前磨牙间宽度、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0例Damon Q自锁矫治器治疗前后测量项目比较(±s)
表1 20例Damon Q自锁矫治器治疗前后测量项目比较(±s)
测量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P WU3(mm)WU4(mm)WU5(mm)WU6(mm)WL3(mm)WL4(mm)WL5(mm)WL6(mm)SNA(°)SNB(°)ANB(°)U1-SN(°)UI-NA(mm)L1-Apo(mm)L1-MP(°)31.18±2.33 34.55±1.88 41.04±1.97 44.44±3.04 23.75±1.57 30.88±1.91 36.71±1.94 40.74±2.89 81.00±3.01 77.10±3.32 3.26±1.56 102.25±8.24 5.54±2.11 3.60±1.93 93.95±7.11 31.79±1.24 37.62±1.66 44.03±1.78 45.51±2.52 24.19±1.20 33.07±1.13 38.82±1.31 43.31±2.27 81.25±2.40 77.45±2.30 3.32±1.15 106.30±9.83 7.20±2.40 5.40±1.60 102.60±6.10 0.61±1.42 3.07±0.88 2.99±0.87 1.07±1.57 0.44±0.55 2.19±0.47 2.11±1.26 2.57±1.70 0.25±0.87 0.35±0.74 0.06±0.75 4.05±2.06 1.66±1.45 1.80±1.28 8.65±2.92>0.05<0.01<0.01>0.05>0.05<0.01<0.01<0.01>0.05>0.05>0.05<0.01<0.01<0.01<0.01
3 讨论
(1)牙列拥挤是错颌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牙齿拥挤与重叠、牙齿阻生以及后牙的近中移动,而拥挤错位的牙齿其患龋齿的比率及牙周病发生率均较正常排列整齐的牙齿高;同时牙列拥挤明显影响美观,严重者可造成口唇闭合困难,形成开唇露齿。牙列拥挤的主要机制是牙量与骨量不协调,牙量相对大而骨量相对小,因而其矫治原则是以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来达到牙量与骨量的协调而创造排齐牙列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排齐拥挤的牙齿必须创造间隙。
在本研究中,上颌主要通过切牙适量唇倾和增加前磨牙间宽度而解决牙列拥挤的问题;下颌除了通过切牙适量唇倾和增加前磨牙间的宽度之外,还通过增加第一磨牙牙弓宽度来解决牙列拥挤的问题,这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3-5]。
本研究同时显示,应用Damon Q自锁矫治器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时,上下颌切牙唇倾,但唇倾度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Damon[6]认为轻力矫治原则下,口唇肌力量可抵抗矫治力对前牙产生的唇向移动力,因此自锁托槽可非减数矫治牙列拥挤而避免前牙唇倾。但是,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果,认为即使用自锁托槽对牙列拥挤患者进行非减数治疗,前牙的唇倾仍不可避免[7-8]。
针对一些严重牙列拥挤患者,总结出应用自锁托槽考虑进行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9],侧貌直面型或凹面型(Ⅲ类错颌患者掩饰性治疗或术前正畸除外);上下中切牙较直立或舌倾;上下牙弓有较明显的狭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
(2)我们认为利用Damon Q自锁托槽进行矫治时,大大减少了椅旁操作时间,同时总疗程和复诊次数明显减少;无结扎丝和圆钝的托槽边缘,减轻了患者矫治过程中的不适感;轻力矫治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此外,在利用Damon Q自锁托槽进行矫治时,要充分利用其低摩擦力的优势,轻力快速排齐牙齿,排齐之后要及时把弓丝过渡到不锈钢丝,充分发挥托槽槽沟作用,控制牙齿的转矩,降低牙齿在矫治过程中发生倾斜和旋转的几率。尽管Damon Q自锁托槽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价格昂贵,一些基层医院的患者很难接受;(2)由于低摩擦力,普通弓丝置入后在槽沟中可以自由滑动,容易从一侧滑出颊管,刺破患者的黏膜或引起不适,需要停止夹或者在弓丝上用树脂制作一停止小球来解决这个问题。
[1]Henao Sp,Kusy RP.Evaluation of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conventional and self-ligating bracket designs using slandardized archwires and dental typedonts[J].Angle Orthod ,2004,74(2):202-211.
[2]Bagdon A.Aconversation:The Damon system questions and answers[J].Clin Impressions,2005,14(1):4-13.
[3]周欣荣,盛敏,厉松.自锁托槽不拔牙矫治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16(2):90-94.
[4]俞昳丽,唐国华,龚方方,等.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比较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37-242.
[5]章利,骆英.不同自锁托槽矫治系统在治疗早期引起上牙弓变化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2):240-241.
[6]Damon D.Introdueing the Damon system Ⅱ[J].Clin Impressions,1999,8(2):2-9.
[7]陶列,姚冉,唐国华,等.应用Damon技术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的牙弓测量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3):243-249.
[8]姜若萍,傅民魁.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8):459-463.
[9]林久祥,许天民.现代口腔正畸学——科学与艺术的统一[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