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专生厌学行为的辅导案例报告

2014-05-24陈柏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班级学校教师

陈柏林,李 卉

(平凉农业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1 辅导对象概况

辅导对象为中专一年级平面设计班全体学生,共32名。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厌学现象较严重,上课纪律混乱,课后抄袭作业现象严重,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对生活无目标,对自己无要求,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实现理想并无多大关系,觉得自己学习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失败者,自我认识消极[1],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没意思。

2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

笔者认为此班学生的表现属于行为类问题,即厌学行为。对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如下。

2.1 社会因素

由于中专生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认为有钱就有门路,有权势就有好工作,有相貌就有好饭碗。

2.2 家庭因素

家庭中的物质环境、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在有形或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在业余时间聊天、看电视、打牌;有的家长对孩子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扮演“伴读”、“督学”角色,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下降,父母就会施加更大的压力,学生便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2.3 学校因素

首先,目前相当多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好多课程和教学内容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教学要求偏难偏深,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布置作业时搞“题海战术”,压得学生无法喘气。这一系列问题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其次,中专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业绩,教师、家长向学生要成绩,在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教学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并且一些学校只注重“尖子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尊重、关心、帮助和能力的认可,从而变得自卑、失落、烦躁、叛逆,索性“破罐子破摔”,以致成绩越差越厌学,越是厌学成绩越差。

2.4 学生自身因素

(1)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2)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遭到教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等,都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4)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及精力,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2]。

3 厌学的危害性

(1)厌学是中专生的一种普遍现象。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他们厌恶学习或者不愿意主动学习,并且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中专生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新学期之初,笔者对本校48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19%的学生不愿上学,只是迫于父母之命。这说明学生存在厌学心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专学校的一种普遍现象。

(2)厌学具有一定“传染性”,对学校的负面影响较大。中专生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下,自制力较差,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但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学生,容易形成懒惰、懈怠、涣散的班风和校风。

(3)学生的厌学现象将导致教育质量滑坡、学生社会工作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学校的社会口碑,也不利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中专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接触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打好基础,就无法在社会立足,无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4 团体厌学心理的对策制订

笔者与该班班主任共同探讨,制订了一系列矫正该班级学生厌学行为的方案,目标是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不学”为“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形成团结友爱、积极求实的班风,让学生热爱班级、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现将对策介绍如下。

(1)营造一个融洽的重学、乐学的教育氛围,在全班开展“讲述我的故事”主题座谈活动,让学生之间彼此加深了解,让学生从内心真诚地接纳新学校、新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在全班组织“答询活动”,问题内容不限,通过生生互答、师生问答、自由论答3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师、了解自我、了解同学,加强班级凝聚力。

(3)以情育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实际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评价时多一些肯定,给学生信任,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在全班开展才艺大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发展自己。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给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引导,举办“成功案例大讲述”的故事比赛。

(5)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向朋友倾诉、写日记来发泄、转移注意力等)减轻心理压力。通过主题演讲“畅想三年后的我”,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目标。

(6)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更多的信心、鼓励和理解,如果学生提出了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或上课要求,教师就尽力满足。如用“小纸条”、“手机短信”或“班级博客”的形式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

5 团体训练实施活动与反馈

(1)在全班开展“讲述我的故事”主题座谈活动。师生共同参与,讲述真实的自我,每位学生都可以讲述自己以前最有趣、最值得回忆的事件,并介绍自我情况及来本校学习的原因和目的。

反馈: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讲起与自己相关的事也比较积极,但部分学生还比较拘束,说话声音较小,表现紧张,不敢抬头与他人交流。学生反映中专课堂比中学时期的轻松、民主,教师也比较亲切、耐心。

(2)在全班组织“答询活动”。问题内容不限,“问”与“答”要讲求技巧。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 4个小组进行“生生互答”,接着小组代表与教师进行“师生问答”,最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对象进行“自由论答”,通过3个答询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师、了解自我、了解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反馈:学生表现较为积极,上课情绪高,没有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发言积极。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你有女朋友了吗?你认为现阶段我们应不应谈恋爱?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你有苦恼吗?你最讨厌什么样的教师?假如你是校长,你首先会做些什么?

由此可知,学生并不真正讨厌学习交流,也知道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渴望得到理解,渴望教师的倾听,渴望别人的关注,因此,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就能敞开心扉,以诚相待。

(3)在全班开展才艺大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发展自己。

反馈:在此活动后,笔者推荐4名学生当了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鼓励5名学生加入了学校动感健身协会;指导6名学生报考普通话资格考试;选取3名学生,让其勤练书法,准备参加学校10月份的“硬笔书法竞赛”;筛选了12名学生排练“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学生不再觉得生活烦闷、无聊、枯燥了。

(4)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引导,举办“成功案例大讲述”的故事比赛。

反馈:以课堂为基础平台,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在搜集、讲述成功案例时,也受到了感染,并以此为榜样,借鉴学习。

(5)通过主题演讲活动——“畅想三年后的我”,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反馈:通过演讲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现在要为3年后走向社会做很多努力,只靠空谈、空想是一事无成的,只有充实自我、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才能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

(6)用“知心小纸条”的形式搭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悉心辅导、对症下药。

反馈:学生反映有了“知心小纸条”后,心里的话有处说了,心里的疙瘩有人解了,与教师的关系也亲近了,心里很轻松、很舒畅,常常很想与教师谈谈心。

6 团体训练效果的评估与总结

通过一个多月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的学习风气大有转变,学生都说比以前爱上课了,有很多学生自觉进行晨读,学生也在班内自发开办了读书角,“优秀班级”的流动红旗也挂在了教室里,其他教师也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笔者感到了学生的进步和可爱。这个成功的转变主要得益于3点:一是笔者对学生的充分认可、信任和理解;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式互动性、参与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笔者对学生真诚、亲切,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张见证自我进步的表格(具体见表1),和学生一起填写,感受进步的喜悦。

表1 辅导前后学生的变化及辅导中需改进的地方

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让人欣喜,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事。平面设计班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之以恒,仍需观察、追踪、指导。笔者坚信在广大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厌学情况将会有所改善。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超越与自卑[M].曹晓红,魏雪萍,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2]麦科尔.情绪的力量[M].缪静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班级学校教师
班级“四小怪”
最美教师
班级英雄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