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可疑高血压者体质量指数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2014-05-22芦娜张仁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肥胖高血压

芦娜 张仁汉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门诊可疑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了解全天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者SBP≥120 mmHg和(或)DBP≥80 mmHg者共计223例, 分为正常组(81例)和肥胖组(142例), 对其BMI以及ABP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组和肥胖组动态血压监测24 h SBP、D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和BMI有关(SBP:r=0.150, P<0.05;DBP:r=0.289, P<0.01)。结论 对门诊可疑高血压的超重或肥胖者,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全天血压水平十分必要。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肥胖;体质量指数

临床研究显示, 自115/75 mmHg开始,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 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开始增高[1], 因此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均普遍支持对于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措施。而超重或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是促进高血压发生并发展的重要因素[2, 3]。本研究针对就诊于北京市第六医院高血压门诊且诊室血压高于120/80 mmHg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了解体质量指数与24 h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本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患者共223例, 其中男性119例(年龄37~78岁), 女性104例(年龄42~7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年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正常高值血压水平以上, 即诊室血压收缩压≥12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上述病例完善病史及常规体检,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以及影响血压水平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 2 方法

1. 2. 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IEM Mobil-O-Graph NG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 袖带固定于左上臂, 下缘距肘窝2~3 cm, 松紧度以能容纳二指为限。监测间隔:日间(6 am~8 pm) 30 min/次, 共计28次;夜间(8 pm~次日6 am) 60 min/次, 共计10次。24 h内有效血压监测次数不小于总血压监测次数的80%。

1. 2. 2 诊断标准 超重或肥胖: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 以BMI≥25 kg/m2作为超重和(或)肥胖的标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体重正常组和肥胖组SBP、DBP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动态血压监测SBP、DBP和BM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体重正常组共81例, 动态血压监测提示其中60例全天平均血压高于130/80 mmHg, 符合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肥胖组142例, 动态血压监测提示其中124例全天平均血压高于130/80 mmHg, 两组间卡方检验, P<0.01, 提示两组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血压升高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 体重正常组81例, 其动态血压监测示全天平均SBP (134.21±6.63)mmHg, DBP(74.47±5.25)mmHg;肥胖组142例, 其动态血压监测示全天平均SBP(136.31±7.40)mmHg, DBP (77.85±6.05)mmHg。两组人群SBP及D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3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体质量指数和动态血压监测全天血压平均值具有密切相关, 体质量指数VS收缩压:r=0.150, P<0.05;体质量指数VS舒张压, r=0.232, P<0.01)。

3 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近年来高血压领域重要临床进展之一, 通过每日多次自动测定血压, 可监测血压昼夜波动, 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并避免误诊白大衣性高血压, 弥补了传统诊室血压测定的不足。在2010年第3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以全天平均血压130/80 mmHg为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肥胖或超重已经成为常见病, 2008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在北京地区超重或肥胖人口已经超过50%。而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互相促进互为因果。胰岛素抵抗可造成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加, 血压对摄入盐分敏感性增加, 并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国内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随着体质量指数增高, 发现其血压水平也逐渐升高。本研究入选的超重或肥胖者中87.3%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全天平均血压高于130/80 mmHg;其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 肥胖或超重者动态血压监测全天SBP及DBP均高于体重正常者, 提示诊室血压增高且合并肥胖或超重者罹患高血压病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诊室血压正常高值的超重或肥胖人群, 建议及时完善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高血压筛查诊断。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体质量指数和24 h血压水平的关系, 结果显示BMI和SBP及DBP均存在肯定的相关性, 其中BMI与DBP的相关性似乎更为密切。关于肥胖或超重以及BMI与血压及其各组分的确切关系, 需要进一步行大规模将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王瑞,赵兴胜.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现状.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2;20(7):629-636.

[2] 杨裕华,王际莘,贺法宪.盐敏感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8):1481-1486.

[3]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701-743.

[4] 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19(12):1101-1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肥胖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