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砚辨伪

2014-05-22唐振香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端砚砚台材质

一、材质的确认——借今鉴古篇

能制砚的砚种太多,凡俯首可拾的都可以做砚,因此明确收藏的标准就显得很重要。君不见目前收藏的热门如玉器类别的和田玉、翡翠,又如家俱木材中的紫檀、黄花梨,印章类别的寿山石等,都是以其历史的认知度及稀有度受到大家的热捧。砚也不例外,自有石砚以来,人们通过漫长的综合性实用对比,筛选出四大名砚端、歙、洮、澄。端砚地位名列榜首延续至今。端砚名震天下以来,就有很多他乡的地方产紫石充当端石:如四川的苴却石、湖南的祈阳石、北京的谭柘石、辽宁本溪石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在鉴别古砚的类别过程中,砚的石质石色及石品是区分砚种及坑口的重要依据。在能区分砚种的情况下,端砚的坑别如和田玉、紫檀及寿山石一样,产地及材质不同,其价值也天壤之别。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砚的砚种、坑别、材质好坏,这样才能凸显其本身的价值。

拍卖数据显示,属国产资源类别的各类物种领军的前三名的价格都相当高,印石中的老大寿山田黄原料目前的市场成交价在每克3500元到6000元左右,极品的则过数万元一克;玉器中的和田白玉原料和木器中的海南黄花梨及紫檀原料价格的涨势都相当惊人,唯有砚中的老大端砚老坑目前还处于慢牛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个人认为端砚自唐代面世以来,一直以老坑为首名重于天下,老坑价比黄金还贵。随着各坑别的陆续开采,与老坑相邻的坑仔岩脱颖而出,其它的坑别一直以来默默无闻,或以冒充老坑的身份入世以骗取更多的利益,清初在广东做知县的钮锈曾在《石言》中写道:“端溪石砚,古今所贵,嗜砚而不蓄者,无辨砚之识,无购砚之力!”又如清乾隆年间的举人、广东德庆的谢经济在《端州竹枝词》中写道:“十指无能苦用忧,侬郎卖砚水街头。新坑石乱老坑石,一倍金钱十倍收。”以上两事例都可以说明在古代,因受交通信息限制,文人雅士们不能直接接触各坑别的信息及相关特征,而砚农们为了生存或商人为谋取暴利,鱼目混珠以他坑之石充老坑之石的事在那个时代看来最为平常不过了。

在信息严重封闭的年代,端砚宣传一直较为笼统,只着重于表面而忽略本质,外地好砚者更无法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只好从表面出发,不敢真正踏入收藏行列。这也是砚的价格一直无法攀升起动的另一个原因,新砚如此,古砚更是。当假包浆、假铭文、假人文传承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材质好坏的甄别则是古砚价值的一个强力支撑。近有外地从事古砚收藏经营的人说:“古砚坑70余而近开产者10余,以古砚对号入坐新坑,难免牵强附会,于是乎己莫辩者皆以为斧柯。”我认为端石早就形成于数亿万年前,属沉积岩,而各岩脉理石色石品各有异同,人类开采制砚只不过千把年,各坑口质地石品花纹根本不可能因人们的开采而改变,鉴古今端砚就是要将砚的石质、石色、石品对号入座,如不参照各坑口石质、石品及纹理变化,不对各年代开采的坑口石质特征有所了解,不对各朝代人文背景所形成砚型有所掌握,没有古人在使用过程中皮壳包浆形成的深切领悟,鉴砚便无从下手。在古端砚当中,大多数以端宋坑、沙浦诸坑及杂石为多,再者就为其它地方石砚,如将其说成为端砚中的老坑或两名坑之列。这些都是别有用心之为。由此可见材质的确定对砚台的收藏价值、文玩价值有着相当重要联系。

所以在收藏砚台过程中,砚种的开采年代、坑别、材质的区分是一门必修的课题,建议喜欢砚台的文友们从砚中的最高级别入手,以点带面,免走歪路!

发一篇以题材与砚质相结合的圭璧砚为例的文与同好共赏

圭璧砚

圭璧作为题材在古代并不少见,圭与璧,乃形状不同之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周礼·考工记》:“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圭璧一体是很罕见的皇家专用礼器,二者合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君权自天,有天下归一之征,属天子专用。汉至隋唐,砚式开始丰富多彩,圭壁砚也应运而生。从五代末北宋初我国最早的文房四宝学者苏易简,在其《文房四谱》中首次述及圭璧砚:“(砚)制毕,有……上圆下方,如圭如璧者。”其后北南宋之间,我国第一部端砚专著《端溪砚谱》和歙砚专著《歙州砚谱》。在砚的式样中均载有“圭璧砚样”。自此朝历代,各种材质的圭璧砚皆有制作。

圭璧砚虽存世量较多,但石品精绝、纹饰精美、寓意深远的圭璧合一的端砚老坑却极为少见,自古端砚老坑开采极为艰难,每开老坑所出佳料极少。1972年周恩来总理批准重新开采老坑之时,端州刘演良老师曾亲自进洞测量,当时老坑坑洞的深度仅为七十多米,开采均按石脉走向,洞内并不宽敞,仅仅能供一人弯腰俯身过,过道蜿蜒曲折,最宽处不足一米,由此可以推算老坑砚料自唐代至张之洞封坑的一千多年里开采量并不大,老坑古砚的存世量极为稀少。如果再寻石品精绝的,如天青鱼脑冻、天青浮云冻、天青冻等石品,则是万里挑一,工好砚质好则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友人砚缘颇佳,得知天津一收藏家家有藏砚,再三询问后愿意割爱,闻此消息欣喜若狂,朋友即呼我一起前往天津,见得几方,其中一方圭璧砚极为养眼,虽说未开堂,但工艺、质地已开门见山,不用言喻。那位老人也直言不讳地说年纪大了,这些宝贝留在家中空置,不如转给有识之士,让它有个好去处,因为是传家的宝贝,老人对这些东西寄予了很深的感情,拿着老人割爱的宝贝离开时,老人心中不舍,摸了一遍又一遍,并再三嘱友要好好珍爱。

回到住所细赏,圭璧砚雕工精美,庄重典雅,运用浅浮雕技法,细微之处刀法轻重徐疾,刚柔相济,方圆之中有曲有直,一气呵成。所刻桐叶鲜活灵动,叶络清晰有力,三只蝠鼠口衔桐叶正包裹一双龙捧寿的圭璧,栩栩如生,动感十足,璧内的鱼脑冻如一枚冉冉升起的旭日透底清亮,圭尾饰海水纹,与璧内的鱼脑冻相互呼应,又喻意旭日东升、前程似锦。持一璧而十五城不易,周成王剪桐叶封弟、三福同归之佛道修身等多个典故,均包含在这砚的方寸之间,足见砚主人对自己立身要求的严格,时刻警醒自己,先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此砚大气规整,保存完好,石质老化渐变过渡自然,令人爱不释手。endprint

我国著名的杂项专家、文博泰斗张淑芬老师赏此砚时曾谈到:国家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应当思考:什么样的文化应该继承,什么样的文化应该发扬光大,什么样的文化应该留给子孙?必定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古代艺术品,是能够触摸的古代文化。选择这些艺术品中集大成的精品,更好的发掘、品味,彰显这些艺术品的历史文化价值,鉴古融今,乃促进文化发展之道。从文房用品中寻觅,精品砚台是集文人墨迹、历史典故、工艺美术、金石篆刻于一体之艺术品,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中华文化的优秀载体。自古以来,很多大文学家、鉴赏家都对精品砚台钟爱有加,除了砚台与其朝夕相伴的实用功能以外,亦源于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像以圭璧为题材的砚,文化底蕴丰富,古以圭璧代表君子之义,以周礼而约之;古时官位制度等级森严,圭璧一体是崇高身份的象征,这种玩可观其色,赏其品,抚其质,用可研墨书画;砚质、工艺及人文结合得如此好,比官窑瓷还珍贵还稀少的古端老坑砚,更要永宜珍之!

二、砚类收藏的甄选

前文已提到砚和其它艺术品收藏一样有优有劣,故定位收藏很重要。选择性收藏不仅对自己的藏品负责,更重要的是好东西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激发才思。当然在注重材质的前提下,砚的形制工艺及人文也相当关键。我们在鉴识砚台的同时,要明白砚是文房用具,既然沾了“文”字,所以必披上“文”的色彩。故此,在雕琢刻制过程中,必留文彩供观赏;也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意识,题材和风格。

所以不管是买卖或是收藏,均以质优、型好、文人气息浓的为贵。玩砚者除了应具砚种种类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具备鉴定文物杂项的知识面,万不可见古就收。

玩砚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纯赚钱形式:收买——换钱——再收买——换钱。

其二,是真正收藏,钻研,并从中了解中华砚之历史文化,从而提升自身人文价值。

(1)砚台的材质

在众多砚台中,应首选端砚,端砚之中要选优质的老坑,在优质的老坑中选优质的石品。具优质石品的老坑自然会下墨发墨更出众,也更具观赏性,新旧砚台皆如此。假如你有幸得到一方古老坑贡品砚,那你就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它的价值空间会随着人们的认识会与任何宫廷御用物品的文史价值逐渐拉近距离。

(2)砚台的形制及完美程度

一方好材质的古砚台,得之不易,所以在设计方面更加慎重。或不雕,或以简洁的线条来突出石质之美。在贡砚中,石质石品上都有严格的控制,喻意上以吉祥如意的图腾池雕为上。在文人墨客眼中,砚台如他们的利剑,宝之,爱之,惜之,所以在收藏砚台中,一定要选材质好、品相好的砚台方为贵。

(3)砚台的铭文

铭文是鉴砚中最难的一个课题,名人铭文历代有仿,做伪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我们在鉴定砚台的铭文内容中要结合砚台的石质、石品,与铭文内容是否相符,名人铭识是否与名人的章法、笔法相同;看铭识是否后加或臆造,刻痕表里包浆是否一致,刀法是否练达,文法是否通理,章法是否合度,字体是否符合那个朝代的字体,并是否与坑口开采年代相符。如一方形制差、质劣的砚台,却刻上赞颂砚台优质的名家铭识,这方砚台就可以直接否定,因为名人在审美,选物上比咱们苛刻多了。再者如一方明代才开采的宣德岩坑口的砚台却刻上宋代苏轼铭,这方一定是后托款或伪铭。

(4)砚盒

砚台的衣裳,一方上佳的砚台通常都有一个精美的砚盒,材质或酸枝,或紫檀,或黄花梨,有嵌玉或嵌金银丝。砚盒也是我们鉴别砚台的真伪的借鉴。古时的砚盒由于年代长久,包浆浓厚,使用痕迹明显,也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在选古砚台中,力求砚台与砚盒完美。

如老坑琴囊砚:

匠人以自然随意、简洁明快的制作技法,巧取琴在囊中之态,囊身以一布袋形态出现,皱褶处匠人大刀阔斧,简单扼要的几根线条就把一布袋形态处理得惟妙惟肖,琴首以一对龙凤为主题,左右相互呼应在七弦下的如意池边,以言外之味把他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融入砚雕之中,着重于虚涵实、实中见虚,意在抒情立意。

砚背饰以清代篆刻名家胡长庚之铭:“书法何人见墨精 右军池上竹风清 兴来得意无真草 满纸云烟笔下生 丙寅之夏 长庚。”此句是胡长庚引用明代的著名学者张岱赞美王羲之书法的诗句以自励。这种砚质、形制与铭文相结合的砚,非常少见。此砚把入世中的“以琴砚传声,如镜临物然”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与儒家的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等思想融为一体,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砚雕艺术上的落实。又因琴的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典雅的,与砚的温润柔美相通,所以从宋代始,艺人们就用琴的形态制砚,琴形与砚质结合,多方面反应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这一切则表现在对砚的材质、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砚铭内容的表述等各方面,代表着古人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

故宫博物院的张淑芬老师见了此砚,欣然题字,并肯定为清中期文房佳品。

清·瓜瓞延绵砚(材质:坑仔岩石质)

像这种喻意美好、品相完美的砚,无论从视觉还是手感上,均可带给人愉悦的好心情。

月池砚

年代:明;端砚宋坑石质。西江出水之物,几条简洁明了的线条就把砚的神韵凸显,也可细心观察月池中的墨锈中的宝光变化。

三、砚与砚盒的关系

古砚收藏队伍越来越庞大的今天,造假的手法日益新出,因古砚是实用器物,从古到今,较为典形的砚制均有代代相传,并仿制,虽然有的形制会根据生活习惯而改变,但其功能是固定的,我们在鉴定一方砚台是否属仿制还是古砚,上手第一感官便是器物的包浆和形制的气息

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末期,是仿古砚的高峰期,那时砚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日本等东南亚地区的砚商们四处收罗古砚,并要求各厂加工仿制;一些从事制砚老艺人,如罗氏家族的罗海、罗星培、罗耀等,他们是时代的链接人,从民国到现代,其工艺特点均有传承。所以在鉴别古砚的年代上,我们还应有个延续期。endprint

知道有这个延续期后,还要学会甄别砚的衣裳及附带的人文内容。

目前流通于市面上的砚有相当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地区的回流仿古砚,那个年代的仿古砚如果一直被使用或故意人为的做旧,再加上用古盒配制,对玩家来说具有相当的杀伤力。

如下图:红木盒是典型的清代之物,砚怎么看也就20年左右的东西,和盒子的气息完合不相称,材质确是上佳的麻子。其墨锈浮于表面,色哑无光泽,湿水后石品与墨色分开,无老化过渡现象。

四、砚的包浆与伪包浆辨析

有朋友认为墨锈是一种不规则的麻点,而作伪的麻点是用锐器敲打砚面出来的。吾认为墨锈应该是墨水常年浸入砚台肌理的一种沁色表现,与砚台表面老化脱落呈现出麻点是两个概念,但也会同时出现的,这要视乎砚台在使用保存中本身所处的环境了:

(1)古时砚台多为辈辈相传研墨使用,天长日久,墨色沁入砚台本质,这种墨锈的色泽自然而有宝光,是从砚台本质内所透出来的,内敛而沉稳,就算清洗之后,过数日又会自然恢复它本身的色泽。如图:

(2)砚台表面老化脱落的原因是受环境影响,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或墓葬的内在环境所而形成的。如图:古砚台与仿古砚的石层脱落及墨锈对比

像下图中这种仿古题材的麻子坑云龙砚,墨色浮而无老化现象,工艺气息相对于古砚来说稍弱,但其质地上佳,仍不失为一件好的收藏品。

不管从实用角度来说,古砚与现代仿古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要质好且好用就行了;但是从古玩收藏角度来说,真与伪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永久话题,此话题牵涉面甚广,而且在探讨研究中可以相互提升认知,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古玩魅力。

五、怎样考量砚的年代及其包浆变化

先粗略了解下砚型纹饰砚型纹饰由原始至现代,五花八门如星河沙数,举不胜举,它是根据时代特色在砚的制式基础上设计各种形状和样式的,如:

秦汉的方或圆形钮研板、龙纹钮形,龟纹钮形,螭纹钮形等。

唐代的砚有箕形、僻雍形、屐形、花瓣形、龟形、船形等。

宋代的砚形给人的感觉是工整清新、简约,有高冂足抄手形、敛足楔头形、风字形、双池形、盖形、月池形、单打形等。

元代砚形较为粗犷、笨拙。好石质的砚台较少,有许多沿袭宋代形式,但砚台在足背不修饰,凿痕累累。或在砚头雕上高出来的图案,如狮形等。

明代和清代的砚形可说是大飞跃,各种图形应有尽有,砚质也非常讲究。有随形、抄手形、圆形、方形、门形、鼓形、钟形、平板浅堂形、编织箩筐形、山水形,各种寓意吉祥动物、人物纹饰形等。

可以说每个时期的工艺特色都跟古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形制气息的变化与当朝的主流纹饰有很大关联,故在鉴别古砚年代的时候,形制及工艺特色可作为旁据;我们也通常借用出土资料及其它图纹信息来确定。当然时代工艺特色的年代转换也有相应的延续期,还有一些实用经典砚式,均会代代相传并延续,一定要结合砚种的开采时期去确定砚台的年份。

唐振香,斋号宝儿,宝儿砚舍主人,师从我国杂项专家张淑芬女士及端砚泰斗刘演良先生。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顾问,并在各收藏类杂志及网站发表多篇有关砚学的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端砚砚台材质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如何鉴别砚台
刚柔并济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砚缘
一方砚台散墨香
墨锭和砚台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