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静的透视

2014-05-22钱捷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母题

钱捷

金凡,出生于新疆伊犁,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珠海古元美术馆展览陈列部主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广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大展、广东第三届当代油画艺术展、全国美术馆画家精品系列巡回展、韩中日美术协会国际交流展、广州15届国际艺术博览会、第十二届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巡展。曾在珠海、深圳、中山、东莞、厦门、福州、上海及美国休斯顿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金凡作品集》《画布上的灰调——金凡油画作品集》。

“萧瑟的风景、寂寞的自己,反而让我内心渐渐深深地感受到某种充实的东西。”正是这种体验驱动着东山魁夷,使作为画家的她创作了由之走上事业成功道路的那幅《残照》。而今,驻足在金凡的作品前,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同样的体验。只是风景变成了画面:金凡的作品就这样地将我的精神诱向寂静,一种纯粹而又多样的寂静之中——

面对那《远方的海》,我首先看到的却是几只形状不同的瓶罐。它们静静地被置于地平线上,其中的两只中还插着些干花。背景中远方的海就像是睡着了,安详得连一丝波纹都没有。这样的寂静只有在梦中才能够寻见,它是一种飘忽但却又源自意识深处的感觉。我不由得想象:在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静静地照在了飘出茶香的杯子和一本打开的书上;我坐在书桌前,偶然抬起头来看到这幅《远方的海》,我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多么的宁静而灵魂又是多么的自由。

接着我来到了那《永不拓宽的街道》前。这街道静静地坐落在那里,阳光在它的尽头轻轻地洒落。这是一条古旧的巷子,斑驳的高墙背后藏匿有多少故事?我的想象就带着这样的疑问轻轻地走入了历史。这巷子是那样的切近,我仿佛可以触摸到它。但它却是那对于“不见今时月”的古人生活着的时代的记忆。这“永不拓宽的街道”如此超越了过去与当下的距离,是它的寂静使我的精神超然物外,做着穿越时代的旅行。

绕过那条“街道”,我看到了南塘的雨荷(《南塘听雨》)。那雨中的残荷落寞于秋色之中……

为什么金凡那透着深深寂静的画面能够有这样的魅力,让读者的内心充满了审美的体验?这是因为人的精神唯有在寂然宁静的状态下才能够产生纯粹的、从而也是最本质的审美观照。现代社会中人类被无限的物欲所支配,更高层次上的精神欲求多被遮蔽,审美意识日趋凋萎。正是在金凡的画作面前,我们得获片刻的、难得的安宁,这时那昏迷已久的精神便随即苏醒,在心灵中开启了一扇审美之窗:画面上瓶中那些干枯的花叶成为通向过去的好时光的隧道;沿着晨曦中凄清的小巷,被无声唤起的意念走入心底那纯净的庭院;面对着秋池中的残荷思索人生的意义。就这样,金凡的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这些作品留在读者心中的是美好的印象,而对于金凡,它们却是只是表现。我愿将金凡的作品归为表现主义一派。记得与金凡交谈时,她曾回忆过那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是如何在她独自的旅途中因为那些意想不到的景观的触动而引发的。例如,《永不拓宽的街道》的母题就是在云南大理那座古镇的漫游中产生的。金凡的这种创作实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表现主义作品形成的原理:画家在生活的情境中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印象,然后(就架上绘画来说)用他们的画笔在画布上表现这些印象所触发的内心的美妙感受。表现主义的最为本质的特点——至少我以为——就是,他们不寻求在作品中再现印象,而是致力于表达内心对印象的解读。在这个意义上,表现主义无疑代表了当代造型艺术之超越传统写实主义艺术的共同身份。

正因为如此,当代造型艺术在创作上对于艺术家就有了两方面的要求,即一颗对于自然的、生活的美的敏感之心和与自身审美特性相匹配的从母题的确定到造型的技法等诸种能力。

金凡的心无疑是敏感的,这也许是一种生就的潜质。但这颗敏感的心若想对于美的事物有一种特异性,那却是需要生活的造就的。我愿意将这种特异性称为审美情趣。金凡的审美情趣中有一种十分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对形与色的瞬间的敏感(它属于感知)与对存在的底蕴执着的洞察(它属于意念)的对立统一。对于形与色的敏感是她与生俱来的禀赋,而对于存在的、生命的底蕴的执着的洞察却是西北高原的风土哺育的结果。前者使得她有幸考上专业院校,走上了绘画专业道路,后者则成为她内心中寻找和孕育审美母题的原始契机。这两种对立力量之间的冲突与缠绕在她成为一名南国海滨城市的市民后变得更加激烈。这激烈中必定迸发出奇异的力量,通过她的画笔成为那一幅幅美妙而感人的作品。仅由我们刚才所提及的几幅油画,就已经能够看清金凡的审美情趣中这一特质是如何在无形中决定着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的。南国的秋雨是轻盈的,秋风是温暖的,但却激发了金凡心底的那一份来自西北高原的苍凉,这苍凉最终化作了那雨中的残荷。南国的花朵是烂漫的,海水是欢快的,但却唤起了金凡灵魂中那一种单纯与宁静,这单纯与宁静便表现为光影中的干花与它背后那静穆的海。……感知与意念的冲突在作品中达到了统一。很难说清,是这对立的统一成就了作品的深刻,还是作品的深刻实现了这对立的统一。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作品的读者常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或者因为画面看似的沉寂、单调而不快,或者被作品所传达出的意境深深地打动——的原因。我想说,前一种读者显然仅仅觉察到了冲突的表面,只有后一种读者才感受到了这表面的冲突背后几乎可说是纯美的、隽永的情调。

金凡的作品向我们表明,对于蕴含着这样一种因为审美情趣中感知与意念的对立统一而构成的母题,她已经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表现手法。首先,诚如我们所说,寂静是金凡作品母题中所包含的基调。为了表现这种情调并使之渗透在整个作品中,除了在画面中景物的选取上——如静物、空巷等等——有所考虑,构形的简要看来也是必须的。为此,金凡简化了物象表面光线的效果,并不细致地表现光与影的构成,同时较多地使用大的色块的平涂法。其次,为了体现对生命在宇宙中的伟大与渺小的辩证法,她不仅选择了干花、古街、残荷与止水作为描画的对象,更有意在笔触上表达出流动与断裂的对立统一,对于后者,她甚至借用了中国画的“留白”手法。再次,作为表现主义风格的一种实践,金凡自然而机巧地利用了景物刻画上模糊与变形的手法中那些花的色彩构成与盛花的瓶或罐扭曲的外形上能够看到的、所表现的是色彩印象的不确定与空间中静与动的冲突与和谐。从中,我们看到了对塞尚与凡高关于色彩和空间的教谕的一种继承。最后,金凡的画就色彩而言,具有突出的灰色调。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喜欢灰调子,它比较抒情,有一种诗意。”这种灰调子对于金凡作品中寂静气象的产生,对于启发读者的沧桑感、历史感,显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是由于先天的禀赋还是由于后天的历练,命运不仅使金凡走上了专业画家的道路,而且使她踏上了当代油画主流的节拍。这对于一位年轻的画家来说,无疑是十分的幸运。我想,这也是欣赏她的作品的读者的幸运,因为这些作品中那深沉而又明澈的寂静打动了身处当今这样一个拜物的、精神涣散的时代的我们,通过这份寂静,我们透视到人类心底尚且存活着的本性。

(作者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题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跨年,爱的母题
台湾新青春电影的探究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以《丹柯》为例论“母题”式教学
汉、壮民族“灰姑娘”型故事比较
命运的轮回
苗族史诗《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探析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