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史诗《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探析
2015-05-05刘洋杨兰
刘洋 杨兰
摘要: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及其异文中,均反复出现心脾事件。作为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脾事件是促使史诗情节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史诗众多叙事因子中的稳定部分,是引发史诗最重要战争的重要线索。该史诗中心脾禁忌母题蕴含着龙神崇拜、财产争夺、权力象征三方面的内在信息。
关键词:史诗研究;母题;心睥禁忌;《亚鲁王》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1-0124-06
苗族史诗《亚鲁王》广泛流传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的麻山地区,同时还存在于长顺县、罗甸县、望谟县等邻近的区域。完整的《亚鲁王》史诗只能在丧葬仪式上唱诵,其唱诵目的一方面是为亡灵指路回归东方故国,另一方面则是家族谱系的传承。史诗中,英雄亚鲁经历了多次战争,其中心脾事件是引发史诗最重要战争——龙心之战的重要线索。心脾事件始于禁忌,终于禁忌,是龙心之战情节顺利展开的重要因子。禁忌在概念上意为人们对神圣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从鬼魂崇拜中产生。因此,对史诗心脾事件的分析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探析史诗文化内涵。
一、禁忌母题
禁忌母题广泛存在于国内外口承文化中,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走向高潮的重要因素。禁忌母题一般以“禁忌设置——违禁行为——违禁后果”的逻辑展开,通常表现为设禁者将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物品设为“禁忌”,一旦人们做了这件事或者触碰了这件物品就是触犯了禁忌,亦即发生了“违禁行为”,必然要承担“违禁后果”,这是禁忌母题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如果发生了违禁行为,但没有与之相应的违禁后果,那么禁忌就是有因无果,设禁者和违禁者的结局都无法交代,故事也就变得残缺不全了。
正如万建中所说,禁忌是“阿基琉斯之踵”,是人或物的软肋,是事物最为致命之处,阿基琉斯正是因为自己脚后跟没有沐浴神水而成为别人杀死自己的唯一软肋。在发生禁忌行为之后,违禁者的结局通常都是不好的,在众人所熟知的《田螺姑娘》中渔夫谢端因身世可怜且勤劳节俭,天帝怜悯他,便派田螺姑娘帮助谢端,为谢端做饭莱,但是田螺姑娘被谢端看见了真身,最终不得不离开谢端。在这篇故事中田螺姑娘的真身是“禁忌”,谢端看见了田螺姑娘的真身是“违禁行为”,田螺姑娘离开则是“违禁后果”。此外,在民间还存在这样一种传说:月亮出现的时候,小孩子不能用手指向月亮,如果指向月亮,小孩子的耳朵就会被月亮割。在这个传说中,月亮为“禁忌”,小孩的手指向月亮是“违禁行为”,小孩的耳朵被月亮割则是“违禁后果”。
在《亚鲁王》中,亚鲁因射杀怪兽获得龙心,婉和偌告诉他:“亚鲁哩亚鲁,你第一个到这里来,你头一个来到这里。回去用红布包裹龙心挂上宫梁,它会保住你领地,它会繁盛你疆域。”但同时婉和偌又告诫亚鲁:“你不能带它做生意,你不能拿它赶集市。它会为你带来仇恨,它会给你引发战事。”婉和偌给亚鲁设置了禁忌,龙心就是“禁忌”对象,带龙心做生意或者是拿龙心赶集市为“违禁行为”,引发战事则是“违禁后果”。从文本内容看,婉和偌设置禁忌的目的是让亚鲁藏好龙心,但是最终他的哥哥赛阳和赛霸知道了此事,贪心的哥哥们为了夺得龙心挑起了战事。
郎樱教授在其文章《史诗的母题研究》中说到:“母题是‘motif一词的汉语音译。‘motif原是音乐用语,意为动机,是指一首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组音符,它是衬托音乐主题的一个结构因素。‘母题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学者S.D.波洛萨尔1730年编纂的《音乐辞典》一书中。后被借用到民间文学之中,用以指那些在民问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叙事单元。”
美国学者本·阿莫斯指出:“母题不是分解个别故事的整体所得,而是通过对比各种故事,从中发现重复部分所得。只要民间故事中有重复部分,那么这个重复的部分就是一个母题,即使这个母题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中套的小故事,只要这个小故事能够自由地进出不同的大故事,那我们也就可以称这个小故事为一个母题。所以母题的内容千变万化,大可以是一个大故事中的小故事,中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原因、场景、过程和结果,小可以是一个角色。”
基于此,母题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以是一件物品、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但其核心是必须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根据母题的这一特征,我们可将史诗《亚鲁王》及其异文中反复出现的心脾禁忌界定为心脾禁忌母题。
二、《亚鲁王》异文心脾禁忌母题比较
根据田野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出6篇关于史诗《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的异文,分别是《龙心歌》、《战争与迁徙》、《古博阳娄》、《迁徙的传说》、《亚鲁传说》、《直米利地战火起》。
《龙心歌》的故事内容大致为:沙蹈爵氐敖常常攻打阿卯,格诺爷老和爷觉毕考用龙心来辨敌军,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沙蹈爵氐敖的野心难以得逞,但仍疯狂进攻,格诺爷老和爷觉毕考用龙心奋力抵抗,将沙蹈爵氐敖的兵将打得仓皇而逃。胜利的喜悦,让格诺爷老们放松了警惕,沙蹈爵氐敖派兵前来打探,将龙心偷走。偷走了龙心,沙蹈爵氐敖趁夜里就来砍杀阿卯,失去了龙心的格诺爷老和爷觉毕考没了法,从此以后失去了良田好地和金银城池。在这个故事中格诺爷老和爷觉毕考因为拥有龙心的保护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失去龙心之后就丧失了战斗力一败涂地,所以龙心对于格诺爷老和觉毕爷考来说是软肋。于是故事中,龙心被偷是为“违禁行为”,失去良田好地和金银城池则是“违禁结果”。
《战争与迁徙》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尤娄与沙陡开亲,沙陡杀猪来祭祖,请尤娄来掌堂,沙陡家抬砂锅来煮肉,搬鼎罐来熬汤。猪心粘在锅底上,猪肝粘在了罐底里。祭祖时问到了,沙陡找不到猪心和猪肝,就说是尤娄的儿女把猪心和猪肝偷吃了,尤娄气不过,杀掉了自己的儿女刨开肚子来看,猪心猪肝不是儿女偷吃的,尤娄悲痛不已砸开了砂锅和鼎罐,原来猪心猪肝在锅底,尤娄气不过,决心要和沙陡开战,尤娄和沙陡的仗打了好几年,最终尤娄和沙陡都被战死,尤娄的子孙因抵不过沙陡子孙,最终丢掉了美丽的家园,逃去了深山老林里生活。在这个故事中,禁忌的对象变成了猪心,这个心脏没有被赋予其它故事中所叙述的那样带有神力,而是作为祭祖用的祭祀物品。猪心的丢失引来了沙陡的怀疑,于是尤娄将自己的儿女杀死来证明清白,猪心最终在锅底被找到,因为被沙陡冤枉尤娄丧失了自己的儿女,两家之问的战争就此开始。于是这里猪心也就是“禁忌”,猪心的丢失便是“违禁行为”,尤娄儿女的枉死则是“违禁结果”。
《古博阳娄》的故事内容大致为:阳娄家原来住在江边湖边后来落脚在格勒格桑。阳娄家金银财宝满仓,阳娄家人强马壮。阳娄家的庄稼种在宅溪坝上,母猪龙躲藏在茶葫芦山上,趁阳娄做生意不在家,就去糟蹋他的羊毛谷子。阳娄看见自己的庄稼被糟蹋,怒气冲天转身回家满寨问:是谁家乱放野猪糟蹋我的庄稼?个个都说没有,阳娄心觉得奇怪,便暗中设计谋,晚上提牛角弓弩去看守,杀死了母猪龙。阳娄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怪物便去请干亲家来看,干亲家建议抬去吃肉补气,大家剖胸开膛取得野猪红心一颗,可是煮了七天七夜也吃不得,只好放着。人太多肉太少,干亲家没有分得肉汤喝便率兵来攻打,阳娄便用那黑龙心放在缸子里,七天七夜雪凌封山岗;七天七夜桐油凌满滑路上。尤沙攻不下,扮成货郎去暗察访,用计谋骗走了阳娄的龙心,尤沙又开始兴兵攻打阳娄,阳娄不知龙心被偷,阳娄防守失败,大将祖狄龙也战死。阳娄赶忙带领族人往西走,安居乐业于戛董蒙藏。通过故事内容我们可知,阳娄因为拥有龙心而在战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但是尤沙知道了情况之后用计谋骗取了阳娄的龙心,使得阳娄战争失败,这里龙心就是“禁忌”对象,龙心被偷是“违禁行为”,阳娄的战败迁徙则是“违禁结果”。
《迁徙的传说》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古博杨鲁从南京来,落脚在格罗格桑,杨鲁会打仗、会做庄稼、会做生意,其他部落的人都眼红他,汉族部落的首领都务暗地里想要来吞并格罗格桑,于是战争就这样开始了,都务率兵来攻打杨鲁,杨鲁用母猪龙的心脏即独龙宝打败了都务,都务不甘心,化装成一个货郎客去哄骗杨鲁的两个女儿泥娅和泥妞,将真的独龙宝换走了,都务得到了独龙宝,又兴兵来犯,没有了独龙宝的杨鲁败下阵来,都务趁机杀了杨鲁的大将祝迪龙,杨鲁得到祝迪龙牺牲的消息后,伤心悲痛,为祝迪龙做了7天的道场之后,杨鲁带着部族子孙离开了格罗格桑往西迁徙,但是都务并没有放弃追杀杨鲁的决心,杨鲁又继续带领族人逃跑,在尕代卜这个地方,杨鲁得到了蜘蛛的帮助逃过了都务的追杀,于是就决定定居在了尕代卜,杨鲁教大家开荒种田,养猪喂牛,织麻纺花,发展生产,过上了稳定安逸的生活。故事中,独龙宝为“禁忌”对象,独龙宝被骗走是“违禁”行为,杨鲁的战败和迁徙则是“违禁结果”。
《亚鲁传说》的故事内容大致为:亚鲁家有四兄弟。亚鲁、幺鲁、黑家长和杨新朵。黑家长和杨新朵出门去了,只剩亚鲁和幺鲁在家,他们的妈妈很偏心,把好的都给亚鲁,幺鲁生气外出,于是亚鲁和幺鲁就这样产生了矛盾。一天,亚鲁去查看田水,发现田水干了,他就责怪他的7个姊妹,他的7个姊妹告诉他,田水不是她们舀干的而是被一只像母猪的怪物喝干的。亚鲁听后,第二天便拿着弓箭去射杀那只像母猪的怪物,母猪被杀死了,亚鲁想把母猪的肉煮来吃,可是怎么煮也煮不成,亚鲁便去询问神仙草,神仙草告诉他要把龙心和龙角挂在头仓,这样他的子孙就可以做大官,亚鲁照做,果然他的儿子都当上了大官。亚鲁与幺鲁抢盐巴生意,挑起了事端,幺鲁带人来打亚鲁,亚鲁便用龙心来抵挡,幺鲁心生好奇派人来打探,从亚鲁的两个女儿那里骗取了龙心,幺鲁再一次去攻打亚鲁,这次亚鲁没有了龙心只好带领全家逃跑,最后在老三的地盘扎寨,老三心不服与老二联手攻打亚鲁,亚鲁最后就跑到一个叫做“合融合大”的地方居住下来。《亚鲁传说》这个故事是流传于麻山境内的故事,内容大致与史诗《亚鲁王》的内容相似,亚鲁在战争中使用龙心取得胜利,但是引发了幺鲁的好奇,幺鲁用计谋骗取了龙心,使得丢失龙心的亚鲁战败。故事中龙心是“禁忌”物,幺鲁用计骗取龙心便是“违禁行为”,亚鲁战败迁徙则是“违禁结果”。
《直米利地战火起》的故事内容大致为:格蚩爷老、格娄爷老两位老人居住在直米利地,那里气候温暖地势平坦,他们在直米利地开山种田,高梁、稻谷堆满仓。沙蹈爵氐敖良心歹毒,看见格蚩爷老和格娄爷老生活富裕便起了坏心思,想要挑起战争。格蚩爷老请来理老共决策,推举嘎骚卯碧统大军,沙蹈爵氐敖派兵遣将来攻打格蚩爷老,由于格蚩爷老兵将勇猛,沙敖兵只得败退回去。沙蹈爵氐敖心不甘,又卷土重来。沙蹈爵氐敖一次又一次的攻打都没能打败格蚩爷老和格娄爷老。又过多少年,沙蹈爵氐敖又来犯,格娄爷老用龙角和龙心把沙兵打败,格蚩爷老连战九回胜九回,沙蹈爵氐敖打了9次打不赢。沙敖心不甘,用计骗取了龙心,杀死了格蚩爷老和格娄爷老。嘎骚卯碧率领我们离开了直米利那好地方。这个故事里面龙心同样是作为“禁忌”对象,龙心被骗是作为“违禁行为”,格娄爷老和格蚩爷老的失败是丢失龙心后的“违禁结果”。
通过比较六篇异文,总结心脾禁忌母题的叙事模式如下:
拥有“心”(禁忌)——“心”被抢夺或丢失(违禁)——战败迁徙《惩罚》
这6篇异文中除了《战争与迁徙》一文中的“心”是祭祀祖先且不具有神力之外,其他文本的“心”均是具有神力的神物,有保护部族平安的功能,当“心”被抢夺或者丢失就会引发战祸,最终造成曾经拥有“心”的一方的惨败,导致家园丢失甚至被迫迁徙至远方。从叙事功能来说,禁忌母题在这类故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贯穿故事情节的主线。
根据异文文本内容,归纳整理心脾禁忌母题如下:
(1)战争
(2)得到心的神力保护
(3)心为祭祖用品
(4)英雄拥有心
(5)被诬陷偷心
(6)夺心(骗心)
(7)英雄(丢心)战败
这7个母题要素构成了亚鲁有关心脾禁忌故事的主要面貌,史诗《亚鲁王》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4)+(2)+(1)+(6)+(7);《龙心歌》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1)+(2)+(6)+(7);《战争与迁徙》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3)+(5)+(1)+(7);《古博阳娄》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1)+(2)+(6)+(7);《迁徙的传说》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1)+(2)+(6)+(7);《亚鲁传说》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4)+(1)+(2)+(6)+(7);《直米利地战火起》中的心脾禁忌母题链结构为:(1)+{2)+(6)+(7)。从《亚鲁王》史诗与这几篇心脾故事异文的心脾禁忌母题链来看,(1)战争、(2)得到心的神力保护、《6)夺心(骗心)、(7)英雄(丢心)战败等四个要素构成了心脾禁忌核心母题链。
作为禁忌物品的“心”,在史诗《亚鲁王》中是能够呼风唤雨、地动山摇、冰雪连绵的具有神力的物品,心脾禁忌母题十分稳定,且变异性甚微。尽管在贵州大方流传的《战争与迁徙》关于“心”的描述有些许变异,但主要叙事线索与其他文本趋同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心脾禁忌母题在苗族传说故事中是极为普遍且稳定流传的。那么,史诗中所描述的龙心究竟对麻山苗族人民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为此,文章试图解析《亚鲁王》的心脾禁忌母题,进而探讨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解读《亚鲁王》的心脾禁忌母题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心脾禁忌母题的核心要素是战争、得到心的神力保护、夺心、英雄战败,而这几个核心要素所体现的重中之重则是心这一物品。进行禁忌研究的文章当中,常认为禁忌物是人们对某一敬畏或危险事物的象征。在史诗《亚鲁王》中“心”作为禁忌物,内蕴着何种信息,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龙神崇拜
苗族广泛存在着龙神崇拜的习俗,著名苗族学者石朝江在其《苗学通论》中这样讲述:“蚩尤是现代苗民的先民。当时蚩尤部落活动在黄河、长江中下游,”而“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开始,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人工栽培粟、稷和水稻等谷类作物”,可见“苗族是最早从事农耕生活的民族之一”。事实上,苗族的固有词汇内蕴着其农耕文明。例如,苗族对不同的稻米会采用不同的词加以区分,naxBangxHat为旁海稻、naxbil为早稻、naxBilYel为别由稻等。因为苗族早期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活来源,过着“看天吃饭”的日子,于是自然就免不了对神灵发出诉求,希望掌管雷雨的龙神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施行雨露,所以“苗族的神明崇拜中对天地和龙的崇拜比较突出。以村为单位集体祈祷的祭龙,祭天地、招龙,单家独户办的接龙,以及看风水、相龙脉等等,都很盛行”。
因自然、地理、历史原因,麻山地区苗族已经较少沿用传统的祭祀龙神仪式,但是史诗《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内蕴着龙神崇拜。“苗人……即古之三苗,自涿鹿战后渐次向南辟居,以滇黔为最多”。苗族先民由于与炎、黄两帝不合,双方发动了战争,苗族战败后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新的部落联盟,史称“三苗”。之后,随着苗族大部往西南地区的迁徙,形成了三大方言区,即东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虽然苗族在迁往西南地区之后分散居住,但是对龙神的祭祀依然存留,在贵州的黔东北、黔西南以及黔东南都还有着祭祀龙神的习俗,在黔东南的台江县还有着一年一度的龙舟节,这些都是龙神崇拜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反映。麻山地区石漠化严重,耕地稀少,由于地表径流地势较低,当地居民饮水困难。大部分的麻山居民依靠玉米、土豆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这里自然很难生长。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致使传统的龙神崇拜仪式发生了辖变。
但是在史诗《亚鲁王》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偌、婉与亚鲁对话的描述,偌和婉告诉亚鲁,要将龙心用红布包裹着悬挂在宫梁上,这样龙心就会保护亚鲁的疆域。在麻山,人们祭祀通常都是用红色的布条来捆绑祭祀物品,有的被悬挂起来,有的则是置于桌子上祭祀,期望通过祭祀得到神灵或者祖先的保佑或者是能够化解当前的灾难。在史诗当中龙心具有强大的力量,龙心置于水缸之中,天地就会出现惊雷、地动山摇、下暴雨和冰雹等奇特的现象。从能够呼风唤雨的这些特征来看,龙心当是龙神的象征。那么,史诗当中亚鲁“用红布包裹龙心挂上宫梁”上的这一行为,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仪式的再现,是苗族人祭祀龙神的一种行为。
(二)财产的争夺一私有制度的产生
在史诗当中,心脾禁忌母题讲述的就是赛阳、赛霸抢夺亚鲁的龙心的故事。从亚鲁的谱系来看,从哈珈——啥泽——哈翟——迦甾——迦臧——弘翁——翁碟——火布冷——火布碟——火布当——耶能——瓤耶——梭耶——波彤——博咚——斛光曦——董冬穹——乌利——耶冬——波妮卒——波妮娄——冉啥嗦——巴哈沙——董哈荣——波娑——耶左——耶陔——耶欣——耶仲——翰玺骛——亚鲁,共31代,在火布碟这一代就成为了男性的主宰,火布碟到亚鲁中问相隔了21代,说明亚鲁时期已经进八了父系社会的成熟期。
在父系社会时期,男性社会地位提高,女性成为附庸。因为男子从事生产,利用了很多先进器具,且体力方面胜于女性,自然就产生了很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也渐渐导致了私有制度的产生。为了巩固自己部落的实力,通常在保证自己剩余产品足够多的同时,人们开始觊觎其他部落的财产,进而发生财产争夺和战争。
通过对史诗文本的分析,认为心脾禁忌母题中的龙心争夺实质上就是财产争夺,是苗族社会中原有的公有制观念和新兴的私有制观念在财产再分配上冲突的体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工具的不断完善,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促使了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能出现在小家庭中,部落首领占有较多私有财产,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事情”,那么人性的占有欲望也就在剩余产品的基础上逐渐膨胀,导致战争的出现。史诗《亚鲁王》中有这样的描述:“亚鲁是兄弟,亚鲁是幺弟,亚鲁怎么会得龙心?亚鲁为何会有兔心?亚鲁得龙心就得七十坝水田,亚鲁有兔心就有七十坡肥土。亚鲁得龙心能占据七十个城堡,亚鲁有兔心就盘踞七十个城池。我们得去进攻他,我们要发动战争。”从赛阳、赛霸的语言上来看,因为亚鲁拥有了龙心,亚鲁就能够得到很多的水田、沃土以及城堡和城池,“水田、沃土、城堡”这些都是财产的标志,赛阳、赛霸就是因为龙心能够带来这些财产所以萌生了抢夺龙心的意念,可以认为赛阳、赛霸对龙心的争夺,实质上是兄弟之间财产的争夺。
(三)权力的象征
在《亚鲁王》心脾禁忌母题中,龙心被赋予了保护族人、昌盛王室的强大能力,其实质是权力的象征。在原始部落中选取首领,首要条件就是看你的能力如何,而这个能力就是你能否让你的族人信服。最原始的选取手段就是武力,在众多人当中胜利的自然成为部落首领。在亚鲁还未成年之时,就已经有了一次与雄狮的搏斗,这促使他在整个部族当中树立威信。在称王之后,亚鲁获得龙心的这一场战争就奠定了他一统疆域的基础,龙心几乎成为了神授的一种权力。
在史诗中有这样一段叙述,说亚鲁得到的这枚龙心,能够让他的后代子孙世袭王位,能够让他的疆域繁荣昌盛。史诗叙述道:“耶偌把秘密告诉亚鲁,耶婉把音信传给亚鲁。亚鲁哩亚鲁,你第一个到这里来,你头一个来到这里。回去用红布包裹龙心挂上宫梁,它会保住你领地,它会繁盛你疆域。你儿孙后代拥有王室尊贵,你后代子孙保有传世王位。”《传国之宝——玉玺溯源》一文中指出:“玉玺是皇帝的印章,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旨意,是封建社会最具权威的印鉴……很多人得到它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而有人却为它丢掉了身家性命。”由此可知,史诗中所讲述的龙心与皇帝的玉玺在功能上相似,拥有玉玺就能拥有领地、臣民,同样子孙后代也能世袭王位。
龙心能够保护亚鲁的领地、繁盛亚鲁的疆域,并且这种福祉能够延绵到亚鲁的子孙,可见龙心是人们获得权力的重要保证,拥有它就能拥有权力和繁盛的疆域。但是一旦丢失它就会带来灾祸,史诗中描写了族人因为丢失龙心战败逃亡的事实“亚鲁王说,女儿们,我的龙心为何不见?亚鲁王说,女儿们,我的免心到哪去了?波丽莎与波丽露一道讲,波丽莎与波丽露一起说,大王哩大王,龙心被诺赛钦抢去……亚鲁王说,国土已经丢失,疆域如此破碎。你俩和我一起走吧,你们与我一道逃吧”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和展望
学者郎樱认为:“母题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的涵盖面是很广泛的,它们所揭示的多为人类原始思维的特点,所反映的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风民俗。”学者王宪昭认为:“民族神话母题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民族生活、民族关系,而且还蕴涵着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许多民族神话母题都具有原型意义和分析价值,特别是在母题的类比和象征中具有明显的思想倾向和现实寓意。
母题研究是史诗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同民族史诗,或者是史诗及史诗异文文本的比较分析来探索母题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地梳理先民社会历史发展脉络和弥补史料中的文化空缺。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出现,不仅是苗族人民的幸事,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幸事,作为涵盖了苗族人民早期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苗族百科全书,同样也补充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史诗《亚鲁王》中的心脾禁忌母题,其所涵盖的文化信息十分庞大,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探究,争取将含蕴于史诗中的心脾禁忌母题深层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是我们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