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95例报告

2014-05-22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肠系膜入路结肠癌

庞绍春 吴国忠 潘天生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95例报告

庞绍春 吴国忠 潘天生

目的 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入选的病例均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术中采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 观察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98.6±15.8)min, 术中出血量为(114.2±13.5)ml, 术中淋巴结清扫(18.4±2.7)枚, 术后排气时间为(3.6±0.5)d, 术后住院时间为(9.36±1.3)d。术后患者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随访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肠癌;回结肠血管;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临床疗效

结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 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式[1],但就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入路方式对于手术的效果问题, 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定论[2,3]。近年来湛江农垦中心医院对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入路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现将95例以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男性患者51例, 女性患者44例, 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64.8±2.6)岁。肿瘤部位:升结肠45例, 盲肠20例, 右半横结肠16例, 肝区结肠14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腺癌53例, 高分化腺癌10例, 黏液腺癌7例。Dukes分期:A期8例, B期16例, C期71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 取仰卧位, 于脐下缘作一观察孔, 左下腹反麦氏处作主操作孔, 右下腹麦氏处作辅助操作孔, 右中腹锁骨中线上做两个辅助操作孔。入腹后向右牵引并提起回结肠血管蒂, 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 打开升结肠系膜, 进入系膜后的融合筋膜间隙, 越过回结肠血管上缘, 解剖十二指肠。清扫其根部淋巴结与脂肪组织, 显露回结肠血管与肠系膜上静脉夹角, 向头侧切开升结肠系膜,距回结肠血管根部0.5 cm处离断回结肠血管。提起升结肠系膜, 沿十二指肠水平段表面向头侧解剖, 进入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 游离扩大间隙, 与此前分离间隙汇合, 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上缘与胰头连接处, 找到胃结肠静脉干, 在右结肠静脉根部切断,沿胃结肠静脉干找到肠系膜上静脉起始部,定位肠系膜上血管的右侧分支, 依次解剖并离断右结肠血管和中结肠血管右支。于胃网膜血管弓下方沿右侧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膈结肠韧带, 在结肠肝曲外侧向尾侧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返折至盲肠外侧壁, 将右半结肠、末段回肠及其系膜游离;于右侧腹直肌做一4~6 cm的小切口, 切除病变肠管, 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吻合, 退出腹腔镜设备, 关闭切口,并给予缝合。

2 结果

2.1 相关手术指标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98.6±15.8) min, 术中出血量为(114.2±13.5)ml, 术中淋巴结清扫(18.4± 2.7)枚, 术后排气时间为(3.6±0.5)d, 术后住院时间为(9.36± 1.3)d。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患者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复发及远处转移。

3 讨论

目前根治性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 但右半结肠切除术需处理血管多, 操作困难,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辅助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外科医师更重视腹腔镜下外科平面的构建, 如何能快速有效地进入外科平面, 并符合肿瘤根治的无瘤原则是关注的焦点[4], 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尤为关键。

目前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入路主要包括侧方入路与中线入路, 雷晓东[5]的研究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中间入路方式会造成更大的术中出血量。刘宝善[6]研究表明:中间入路具有血管解剖明确、淋巴清扫彻底等优点, 但技术要求高、手术操作难度大、不易于暴露、容易损伤血管, 尤其在解剖胃结肠静脉干和结肠中动脉时较困难, 术野不清时盲目分离可能造成大出血且镜下止血困难, 容易误伤大血管[7]。本研究主要采取侧方入路手术, 并以回结肠血管为标志, 回结肠血管对肠系膜上血管更容易辨认, 且包绕回结肠血管的升结肠系膜活动度较好, 术中较容易操作, 能够较快、较好的分离、进入Toldt’s间隙。在根部游离回结肠血管, 建立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外科平面, 顺利在根部游离、切断右结肠血管和中结肠血管右支, 同时清扫脂肪、淋巴结组织, 既能保证肿瘤切除的根治性, 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8]。本研究采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术中未出现因主要大血管误伤出血、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等需中转开腹操作, 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可见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 术中仔细操作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韩伟峰,费伯健,曹华祥,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5):360-362.

[2] 严俊,应敏刚,周东,等.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6): 403-405.

[3] Senagore A J, Delaney C P, Brady K M, et al.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laparoscopic right eolectomy:outcomes in 70 consecutive cases.J Am Coll Surg, 2004,199(5):675- 679.

[4] 陈小伍,朱达坚,戎祯祥,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技巧与手术副损伤的预防.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9(11):976-978.

[5] 雷晓东,邓伟均,李苏明,等.入路位置对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19(18):2846-2849.

[6] 刘宝善,刘超,徐琳,等.右半结肠癌顺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中华外科杂志, 2005,43(23):1503-1505.

[7] 蔡耀庆,韩广森,张健,等.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5(5):280-283.

[8] 陈小伍,朱达坚,剧永乐,等.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的右下人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12(12):1059-1062.

524002 湛江农垦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肠系膜入路结肠癌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