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2014-05-22吴玉叶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诱因胃镜内镜

吴玉叶

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诊治分析

吴玉叶

目的 研究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治。方法 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 对其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经治疗后, 显著改善41例(55.4%),改善27例(36.5%), 无效6例(8.1%), 总有效率为91.9%。结论 明确诊断胃黏膜病变发病情况, 采用洛赛克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

急性胃黏膜病变;诊治

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且该疾病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 临床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作者选取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 分析总结临床诊治情况,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 男44例, 女30例, 年龄为24~66岁, 平均年龄为(45±1.1)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轻度贫血16例, 中度贫血50例, 重度贫血8例。

1.2 诱因 74例患者病发诱因为:严重外科疾病12例(16.2%), 严重内科疾病23例(31.1%), 药物因素34例(45.9%),其他5例(6.8%)。

1.3 诊断标准 ①伴有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 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有浅表溃疡、或坏死、糜烂或广泛性充血, 可见渗血;②发病36 h~3 d内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酸、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呕血;③存在烧伤、手术、酒类、药物或脑血管意外等应激因素。均未发现患者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

1.4 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原发疾病, 同时给予患者止血、输血以及抗休克等对症治疗, 结合采用洛赛克治疗, 静脉滴注40 mg, 每次服用间隔时间为12 h, 连续治疗3 d。

1.5 指标观察以及疗效判定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胃管中咖啡样或血性液体性质和量, 并观察血常规以及大便潜血试验、黑便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①胃管引流中无咖啡色或血性液体;②胃镜检查出血停止,溃疡面无出血征象;③黑色粪便转变为黄色, 经潜血试验检查显示为阴性;④观察可见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肠鸣音、脉搏、血压等正常, Hb稳定。上述4项满足其中一项可判定为出血停止。显著改善:24 h内出血情况停止;改善:72 h出血停止;无效:超过72 h出血未停止[2]。有效率=显著改善率+改善率。

2 结果

74例患者经治疗后, 显著改善41例(55.4%), 改善27例(36.5%), 无效6例(8.1%), 总有效率为91.9%。

3 讨论

急性胃黏膜病变即急性糜烂性胃炎, 最常见的病因是在一些危重疾病, 如休克、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颅内病变、败血症、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严重的应激状态下而产生,这些为疾病的常见病因。另外, 各种外源性刺激因子, 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与乙醇会损伤胃黏膜屏障, 使胃蛋白酶以及H+逆向进入到黏膜而导致胃黏膜发生病变, 出现急性糜烂[3]。本次研究中, 分析疾病的病发诱因, 其中药物因素所占比例为45.9%, 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在药物刺激作用下, 胃黏膜病变发生, 患者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 出血量较大。表明临床医生在用药治疗时, 应慎重选择用药, 并掌握药物使用适应证, 减少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临床在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时, 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史情况。临床普遍认可的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方法是采用胃内镜检查, 通过胃内镜检查, 可明确胃黏膜弥漫性水肿、充血, 黏膜下瘀点, 浆液性、黏液渗出, 严重者可见浅表性溃疡、糜烂情况。在采用胃内镜检查时, 应保证尽量在48 h内进行, 提高阳性率检查的准确率。若待黏膜修复, 病灶治愈后实施内镜检查, 则可能显示为阴性, 不能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本次研究中74例患者均在48 h内接受胃镜检查, 且多数进行组织活检, 给予常规B超检查, 排除因其他因素而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确诊患者疾病。针对患者的诱因以及诊断情况, 临床治疗关键是减少诱因,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改善胃内酸度。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采用洛赛克治疗。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 可有效预防性治疗因非甾体类抗炎药而引发的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糜烂以及消化性溃疡疾病。该药物可特异性对胃黏膜壁细胞产生作用, 可有效降低壁细胞中HLK+-ATP酶的活性, 可有效减少因刺激而引发的胃酸分析, 起到较好抑制基础胃酸效果。采用该药物治疗后,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H值, 促进血小板聚集, 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且洛赛克可有效保证胃细胞结构完整, 形成坚固的胃黏膜屏障, 改善患者体内的微循环, 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以及再生。本次研究中, 74例患者接受洛赛克治疗, 治疗有效率为91.9%, 与赵爱琴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采用胃镜方法明确诊断该疾病, 并结合洛赛克实施对症治疗, 有效控制胃酸情况,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保护胃黏膜, 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

[1] 李菊英.高原低氧环境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正常和不同病变胃黏膜中的表达.中国全科医学, 2013,41(30):3562.

[2] 隋璐.螺旋藻多糖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及对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22(20):162.

[3] 郝正魁.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糜烂胃黏膜中的表达.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63(4):332.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诱因胃镜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