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等生的较量

2014-05-21王兴宇

汽车与运动 2014年7期
关键词:奥迪变速器扭矩

王兴宇

相差在毫厘之间的车身尺寸、相似的动力数据,甚至同时选择在2012年的日内瓦车展上首发面世……奥迪A3和奔驰A系之间的竞争颇有些宿命的意味,这也注定了它们成为了彼此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影子。随着相继在中国上市,它们将德系豪华品牌之间的战火蔓延到了A级车的领域,我好奇的是,这两辆在中国定价远超A级车的家伙足够诱人吗?

将两车停在一起之后,颇有些颠覆我之前对它们的判断——从外观上来看你很难将它们归为同一个物种。一辆不能再“奥迪”的奥迪,和一辆同传统彻底决裂的奔驰;一辆方正工整的标准掀背,和一辆线条跃动、随时准备俯冲向前的跑车。

全新的MQB平台+EA211发动机,奥迪A3代表了大众集团旗下小型车的未来。尽管它有着更加锐利的线条、更加咄咄逼人的眼神、更加丰满的三围,但是我不得不说,它就像是上一代A3做了小小整容手术之后的产物。车身上布满了各种奥迪元素,甚至从一个门把手、一条腰线上我就能猜到它的身世。虽然外观和整个比例无可指摘,车身工艺堪称业内楷模,但是我仍然想怯怯地问一下:它的尾灯是从A4上直接拆下来的吗……

作为一家擅长打造后驱豪华轿车的厂商,奔驰此前在小型车领域也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应用于前两代A级的“三明治”式车身虽然将安全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在一起,但是独特的车身结构以及并不太优秀的操控性能令其在中国多少有些曲高和寡。而如今,事态变了。从跟A3几乎相同的三围尺寸上,我们也能猜出全新A级意欲何为。它不仅吹响了奔驰全面向年轻化进军的号角,而且准备在大众集团最擅长的战场上同奥迪正面交锋。时髦的大号散热格栅、跳动着的腰线以及低矮的车身,令它看起来像是一只在海洋中游弋的海豚,随处散发着时尚的气息。如果把车头上那硕大的三叉星标志遮住,你绝对不会把它和一个有将近130年历史的品牌联系在一起。从侧面看,刻意添加的第三扇侧窗和D柱令A3像是一款小型旅行车,而A那水滴般的线条令其更像是一款双门跑车。

而当我打开车门之后,之前关于两车的印象似乎得来个180°转弯——奥迪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在A3的车内得到了进一步进化,在做减法的同时将细节做得更加精致和人性化。无论材料还是工艺都无可挑剔,加上最新的手写MMI系统,令其同更高档车型比较时也丝毫不落下风。至于A,车内充满了典型奔驰的特征,当然它也足够精致,圆形的空调出风口将运动氛围渲染得十分充分,但是,同A3相比,无论功能性还是配置两者似乎都不是一个年代的产物,并且手动空调的出现也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在增压时代,人们再也不能根据排量来判断发动机动力的大小了。为此,厂家在对车辆型号的命名上绞尽了脑汁,而奥迪在中国创造出的这套科学而复杂的命名系统,彻底将我搞迷惑了。手上这台A3的型号为35TFSI,但是实际上装备了一台1.4L涡轮增压发动机,大概是奥迪排量同型号数字差别最大的一款。它的最大功率为110kW,最大扭矩更是达到了250Nm/1750~3000rpm,在账面上已经同大众在中国广泛使用的EA888 1.8T发动机不相上下,并且单靠涡轮增压来实现,相当令人瞩目。而那台名为A200的奔驰也没有使用2.0L的发动机,而是一台1.6L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115kW,最大扭矩同样为250Nm/1250~4000rpm。按照官方数据,A3 0~100km/h加速成绩为8.4s,A200则为8.3s,如此说来,0.2L排量的差距仅限于这0.1s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坐入了A3的车内。宽敞明亮的驾驶舱、处处充满高档质感的内饰令人流连忘返。令我惊奇的是,那个球形挡把的换挡手感都经过了精心修饰,轻盈而趁手,不得不感叹奥迪的用心良苦。按下启动按钮,你可以立刻找到在其他型号的奥迪中那种熟悉的精致感。挂入D挡,松开刹车踏板,如同其他装备双离合变速器的车型一样,车辆开始不情愿地蠕动起来,令人有些尴尬的是,发动机在低转速范围内并不太活跃,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A3走得并不轻松。

摆脱滚滚车流之后,A3焕发了应有的活力。转速一旦超过1700rpm,这辆奥迪立刻变换了性格,汹涌而来的扭矩令其颇有几分“钢炮”的特色,但前提是你必须深踩下油门,令那台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可以维持住转速。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套变速器有什么缺陷,恰恰相反,这套先进的传动系统工作起来相当称职,你根本察觉不到换挡的冲击。在D挡时,如果不是故意去挑逗油门,它很少令发动机转速超过1500rpm。在四环路上,你会发现行车电脑显示的油耗甚至还不到6L/100km,而代价就是这台精力旺盛的发动机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A3的车身刚性毋庸置疑,如同奥迪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它如同一整块金属般坚固,在通过各种路面起伏时车身显得相当齐整,没有任何异响。悬架同样被设定得很紧绷,使车辆在任何时候都显示出一流的稳定性,令人充满信心。

而作为奔驰打造的第一辆“传统”的前驱小型车,A200的表现可以用惊喜来形容。尽管它拥有更运动化的外观,装备了运动性能十足的轮胎,甚至还安装了桶形座椅,但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舒适:桶形座椅无论包裹性还是支撑都非常到位,而比A3更柔软的悬架屏蔽了来自路面上大多数的细碎振动。为了营造整车的运动范儿,车窗面积比A3要小了不少,使得刚从A3上下来的我多少有些压抑。典型的奔驰式驾驶风格虽然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但是之后不会给你造成任何困扰,时间久了,你会发觉驾驶它是一件轻松而惬意的工作。

油门踏板同其他奔驰车型一样矜持,令车辆不会唐突地窜动,在奔驰看来那样有悖于车主的绅士风度,即便是A级这样一款充满运动范儿的小型车。而装备的那台1.6T发动机显示出了非常线性的特质,在低速时不会乏力,并且也不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释放它的激情。同奥迪一样,奔驰在传动系统的选择上并没有保守。名为7G-DCT的7挡双离合变速器头一次出现在奔驰轿车上(至于SLS AMG,它绝对是有别于其他车型的外来物种),但是在换挡时机的选择上,它显然不如奥迪那台久经考验的双离合来得老道——你总是可以在不经意间察觉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但是得益于更为宽泛的扭矩平台(在1250rpm即可爆发最大扭矩),它在低速时要比A3淡定许多。

如果你仍在抱怨德系轿车那种坚硬而冰冷的性格,那么说明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脱离拥挤城市的喧嚣了。我们将车开到京北幽静的山谷,如今崎岖的小道已经被新铺筑的柏油公路代替。这里不仅有良好的路面条件,而且,还有可供两车撒欢的各种弯道。

我想,德国的工程师大概就是按照这样的路况来设计车辆的吧。此时,两车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般,兴奋地向弯角冲了进去,发动机高昂的歌声划破了山谷的宁静,希望没有打扰到在小溪旁休憩的人们。轻触那台S-tronic的换挡拨片,将发动机维持在最为兴奋的状态,A3的动力可以说随叫随到,令人兴奋的是,这台双离合变速器的手动模式换挡响应速度比普通的手动挡可是快了不少。坚硬的悬架在速度升高之后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过滤各种路面的长波起伏显得干脆利落,丝毫不会扰人,过弯时车身很少显现出明显的侧倾,从而不断怂恿你继续加大油门。值得注意的是,奥迪的方向盘虽然那种顺滑的手感极为享受,并且响应迅速指向准确,但是你很难从那里获取路面的信息,它的阻尼大概只同车速有关。

将奔驰的驾驶模式置为S,车辆仿佛立刻换了个性格:发动机立刻提高了几个分贝,变速器对于升挡变得非常抵制,而降挡时还会自动补油,令人感觉运动感十足。不过它方向盘后方那个换挡拨片显然不如奥迪那样诱人:它的响应总会比你的指令慢半拍。令人惊奇的是,比奥迪舒适的悬架在弯道上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劣势,它会通过适当的侧倾来告知你它的极限在哪儿。此外,它的方向盘还保留了一定的路感。

摄影师在山上拍完结尾照片,将所有的摄影设备放入那个不算宽裕的行李厢之后,坐入副驾饶有兴趣地同我探讨起这两部车来。我问他哪辆是心仪之选,他斩钉截铁地说:“有这些钱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一辆GTI,不仅更有劲儿,而且还比这俩车便宜不少。”我一时居然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说服他——相比GTI,这两辆车的优势在哪儿?其实仔细想想,更好的驾驶品质、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及可以凸显出你与众不同的时尚品味的外观,都是GTI没有具备的特性。在它们之间选择无疑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A200可以带给你无数快乐,驾驶它会令你整个人都年轻不少;而A3则会带给你更多的满足感,质感十足的内饰和齐全的配置令你会产生一种驾驶一辆更加高级的车的错觉。至于我的看法,A200更时尚、更舒适、更年轻,我也更喜欢它的驾驶感受,但是更敏捷、更有型、更智能、更浑厚的A3却凭借着更好的性价比险胜了对手。但是奥迪要小心了——全新A3的优势远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大。

猜你喜欢

奥迪变速器扭矩
奥迪A8LHorch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上汽通用VT40E变速器简介(一)
2011年奥迪Q5间歇性失火
液压扭矩扳手的不确定度评定
寻衅滋事 奥迪新Q7VS.奔驰GLS
扭矩扳子检定仪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气密封接头最佳上扣扭矩计算与分析
英菲尼迪QX60无级变速器保养和诊断
寻衅滋事 奔驰GLA VS.奥迪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