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研究评述

2014-05-18唐雪梅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二语语料库短语

徐 鹏,唐雪梅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由动词加上介词或副词等小品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在英语中使用非常普遍,且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词汇领域,能否熟练使用短语动词成为衡量英语是否地道的一个重要参数[1]。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短语动词因其意义灵活、语法结构固定,成为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正因为如此,短语动词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有关短语动词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1)以Quirk和Bolinger为代表的传统句法、语义研究。其重心在于从结构主义和传统语义上对短语动词进行定义和分类。(2)以Lindner、Morgan等人为代表的认知学派从认知角度分析小品词的语义,从而阐述短语动词语义的扩展、变化,揭示了短语动词的语义形成机制。(3)短语动词的实证研究,该阶段的研究主要依据语言实际应用来发现和剖析短语动词的使用问题,进而根据研究成果指导英语学习者的短语习得进程,多属于应用性研究。因而这类研究多关注学习者习得短语动词的情况和成因,为短语动词的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依据[2]。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如何有效地习得短语动词会显得更有实际意义,所以笔者在此仅对短语动词的习得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简要分析,为后续的短语动词应用研究作粗浅的铺垫。

1 短语动词回避研究

国内外短语动词的习得研究主要集中探讨了非英语本族语者学习英语时对短语动词的回避问题。继Schatcher首次发现和提出回避现象之后[3],Dagut和Laufer通过研究发现,以色列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因为希伯来语中缺少对应的短语动词结构,无法理解该类陌生结构而避免使用短语动词[4]。后续的研究中,Laufer和Eliasson得出类似的支持性结论:母语和目标语的差异是影响回避使用的主要因素[5]。而Hulstijin和 Marchena的研究结果与前者截然相反,认为母语与目标语越是相似越容易发生回避,换言之,是相似性而非差异性引发回避现象的发生[6]。Liao和Fukuya首次对中国学生的短语动词回避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选取中、高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等水平均倾向于避免使用短语动词,尤其是比喻性短语动词,进而得出结论:学习者短语动词的回避是中介语发展的体现,语义困难是英语学习者短语回避的有力的解释因素[7]。该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选取的受试均为海外华人留学生,因此在代表性上大打折扣。而真正较为全面地以国内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当属张彬,他讨论了短语动词类型变量、学习者英语水平变量对短语动词回避现象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回避使用语义不透明的短语,实质为对外语学习中不确定性的回避,和母语、二语的差异无关;并且随着英语水平提高,回避现象减少[8]。张彬的研究采用了测后个案访谈,在回避的原因解释上更有说服力。

基于以上短语习得的回避研究,大致概括有以下特点:(1)从受试看,均是二语为英语的中、高级水平者。这样的受试选择是恰当的。低英语水平受试对短语和对应单词的掌握较差,使得研究的有效性大为降低;(2)从测试的方法上看,大都采用多项选择测试、翻译测试。但对于该类测试的效度,前人并未给出验证。笔者仅对单单不足20个、粗略分类的短语能否有效地验证出回避提出质疑;且各研究采用的试题不统一,Hulstijin和 Marchena[6]沿用了Dagut和 Laufer[4]的测试,张彬采用了 Liao和Fukuya[7]的试卷,使得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难有说服力。上述研究还有一个大的设计漏洞在于“它们没有考察受试是否具备测试所用的短语动词的知识”[9]。早先,Kleinman曾指出回避应是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回避,回避不应该是学习者对于短语动词“全然不知”[10]。国伟在实验前设计了测前调查问卷,弥补了这一设计上的漏洞,但其得出的结论也颇为意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短语动词上虽和美国人有差异,但整体上没有回避倾向,英语内在复杂性是导致习得短语动词困难的最主要因素[9]。作者解释该结论与前人研究的不一致性是因为该研究考虑了受试对被测短语的“已知性”。

因此,国伟的研究在解释回避的成因上认为是学习者对相应的短语动词不认识或者不熟悉而造成的,而这种“陌生化”才是导致回避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而日常的教材编写不科学、教学设计不全面导致了这种“陌生化”的形成。国伟同时用反例“get up”“give up”论证了自己的结论。其实除了国伟,Laufer和Eliason早就提出“熟悉论”的重要性,并指出相似性和语义特点对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不造成重要的影响[5]。仔细思考前人的研究中大都谈到了“高水平者回避现象的好转”,其实也侧面支持了“熟悉论”的成立,因为当英语水平逐渐转高时,其实对短语动词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进而对自己短语动词的使用更有信心。

粗略总结前人对短语回避现象的成因大致有:(1)母语、二语差异论[4];(2)母语、二语相似论[6];(3)语义复杂论[6];(4)熟悉论[7,9]。不论哪种解释,从更微观的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更容易理解。笔者认为,和初级英语学习者通过母语的翻译对等词激活大脑中二语心理词汇不同(图1a所示),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多为直接通过概念元素激活二语心理词汇(图1b所示)。在二语心理词库中,如果一个概念对应多种L2表达选择的时候(图中以L2w代表单词;以L2pv代表短语动词),这些表达在心理词库中与概念节点的连接强度是有差异的。被提取时,多种选择间存在着一种竞争机制,连接强度越大的越容易被提取,而连接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和使用频率,所以最先被提取的往往是接触和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这是词汇提取的频率效应。在图1b中,L2pv的连接强度小于L2w,表现出L2w在心理词汇提取时能被优先激活。另一方面,短语动词的多义性增加了其记忆的存储负担,使得学习者记忆效率不高,不愿意或者不容易记住短语动词。再者,比喻性的短语动词因其字面意义的干扰,增加了其语义启动的难度,延迟了提取的时间,输于单词词义鲜明单一的优势。这些都成为二语学习者使用短语动词的阻碍。

图1

至此,笔者认为: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存在与否与成因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反而其反映出的短语动词在教学上的缺失应该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不论采用何种方法,目前需要弥补的是加大短语动词的接触和使用频率,只要增强其心理词库中与概念的连接强度,回避的现象必然会减少。

2 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短语动词使用研究

20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为短语动词习得研究开拓了新天地。语料库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从提供的大量、真实的语言数据中提取所需要的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而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11],弥补了之前单个、少数文本取样的不足。而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使用研究也因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成为二语习得新的研究热点。继国外Hagglund对比瑞典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写作中短语动词使用情况之后[12],国内王凤琴使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通过机辅和人工分析相结合,调查了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短语使用情况,发现其使用短语动词情况大致相似,在短语动词深度和广度上的掌握有所欠缺[13]。肖枫霄、郑红红与赵江葵的研究均初步分析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间口语中短语动词使用频率差异[14-15]。赵鹏芳的研究进而指出中国学习者在语义透明短语动词上的超用和比喻义短语动词上的少用[16]。除此之外,俞珏的研究更为细致深入,其通过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短语动词使用情况,认为学生使用短语动词的能力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但在英语水平中,高级发展阶段却停滞不前[17]。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短语动词使用上存在小品词或动词误用、搭配偏差、句法缺陷及简单化使用等现象。王凤琴继续探讨及物性变量对短语动词的使用影响[18]。此外,俞珏、徐鹏分别对具体的“keep构”和“out构”的短语动词使用情况进行了跨库研究[19-20]。不难看出,短语动词语料库实证研究有细致化趋势的转变。

总结以上的研究可发现,研究的重心基本在于:(1)呈现频率(多用和少用)的跨库差异;(2)不同变量对短语动词使用的影响(这些变量包括学习者英语水平、短语动词语义透明度、短语动词及物性等);(3)考查面增大:除了之前回避现象之外,还有短语动词的误用、搭配、语义倾向、语境使用等方面的不地道性。在剖析问题成因方面,和之前回避现象得出的启示一样,几乎上述所有的研究都将矛头指向教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短语使用的语境,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动词的句法、语义特点,输入更多短语动词系统知识,强化学生使用短语动词的意识。同时教材对短语动词也应有相应的系统介绍[17],加大语料库研究技术和成果的运用,向学习者展示大量真实语料,增强其目标短语动词使用的地道性[20]。虽然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因其所取语料库有一定局限(如BNC对比CLEC,BNC对比SECCL等)。在语料对比中,文本的可比性未经过翔实系统的论证,导致某些语料库在部分参数(如样本大小、学习者背景、语言水平、文章主题)产生较大的背离,从而影响结论的有效性。这也是目前中介语对比研究难以解决的问题。

3 小品词语义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侧重通过剖析小品词的语义特征来揭示其对短语动词习得的影响,强调小品词的语义对短语动词习得的重要性[21-23]。其中刘世理认为,中国学生误用短语动词的三个主要原因是:(1)望文生义,忽视整体概念;(2)参照意义受母语负迁移;(3)参照意义忽视语境条件限制。主张学习者采用语义关系识记策略、以小品词为中心策略、语境策略、可理解输入策略促进短语动词的学习[23]。部分学者通过实验证明了提高学习者隐语意识,有助于短语动词的习得[24-26]。还有一些学者对特定小品词构成的短语动词的习得进行了认知方面的研究[27-29]。

4 结 语

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薄弱所在。国内外学者在回避现象阐述、成因揭示、使用特征、变量影响、教学主张等方面都进行了足量的研究。但这些习得研究在内容和模式上倾向于回避现象探讨、语料库对比分析、小品词语义分析,略缺系统性,真正较为系统的理论/模型还未见建立,所以后续研究还应当更加注重理论的深入。

[1]Alexander L G.Longman English Grammar[M].London:Longman,1988:153

[2]俞珏.近40年来英语短语动词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3(2):112-114

[3]Schachter J.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1974,24:205-214

[4]Dagut M,Laufer B.Avoidance of phrasal verbs:A case for contrastive analysi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5(7):73-79

[5]Laufer B,Eliassion S.What causes avoidance in L2learning:L1-L2differences or L1-L2similarity,or L1-L2complexit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3(15):35-48

[6]Hulstijin J H,Marchena E.Avoidance:Grammatical or semantic cause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9(11):241-255

[7]Liao Y D,Fukuya Y J.Avoidance of phrasal verbs:The case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02,20(2):71-106

[8]张彬.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60-64

[9]国伟.中国学习者英语短语动词回避倾向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4):73-77

[10]Kleinman H.The strategy of avoidance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William Ritchie.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Issues and Implications.New York: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8:157-174

[11]Hun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37

[12]Hgglund.Do Swedish advanced learners use spoken language when they write in English[J].Moderna Sprk,2001,95(1):2-8

[13]王凤琴.从广度和深度看中国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使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0(1):77-80

[14]肖枫霄.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动词: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社科纵横,2010(12):317-318

[15]郑红红,赵江葵.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常用短语动词的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115-116

[16]赵鹏芳.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短语动词习得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4-117

[17]俞珏.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的英语口语短语动词使用研究[J].外语界,2011(5):24-30

[18]王凤琴,张黎娜.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使用调查:以短语动词的及物性为自变量[J].甘肃高师学报,2012(6):35-36

[19]俞珏.中国学习者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研究:基于Keep的语料库调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80-183

[20]徐鹏.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议论文中含out短语动词使用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71

[21]Side R.Phrasal verbs:Sorting them out[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90,44(2):144-152

[22]Lennon P.Getting easy verbs wrong at the advanced level[J].IRAL,1996,24(1):23-36

[23]刘世理.中国学生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误区及应对策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31-35

[24]Keveeses Z,P Szabo.Idioms: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326-356

[25]Boers F.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553-571

[26]沈育刚.隐喻意识对英语短语动词习得的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2(2):15-18

[27]李瑛,范丽丽.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以get off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3-97

[28]李瑛,许媛宛鸟.英语短语动词习得: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以“V+down”构式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4

[29]柳军.UP &DOWN短语动词习得隐喻视角实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猜你喜欢

二语语料库短语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