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天然气欲弃欧从亚

2014-05-18李晓东

中国石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供应普京乌克兰

□ 李晓东

对俄罗斯来说,现在与中国达成天然气贸易协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在不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中,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龃龉不断。俄罗斯为寻找天然气新买家,开始转向亚洲市场,这给中国获得俄罗斯长期天然气供应提供了绝佳机会,也为俄罗斯摆脱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带来新的契机。

与欧洲闹翻

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中闹翻,俄罗斯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将没有任何疑虑挥舞它所认为的最有力的武器——天然气来解决相关问题。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Alexei Miller在3月7日威胁乌克兰,如果不解决19亿美元的债务问题将停止向其供应天然气,进而在克里米亚地区的政治前途上向乌克兰施压。2009年,俄罗斯一度停止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之后,能源供应一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欧洲国家出现摩擦时常常祭起的制胜法宝。

然而,俄罗斯的天然气武器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有效,这主要是因为Gazprom未能在过去10年中打入一直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俄罗斯的天然气出路几乎完全依赖于欧洲市场。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但它在全球增长最快和最有利可图的市场中几乎分不到一杯羹。

□ 俄罗斯天然气通往亚洲之路不平坦。李晓东 供图

毋庸置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可以通过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对欧洲制造短期、显著的经济损失。欧洲2013年共消耗18.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3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而相当一部分是取道乌克兰。如果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欧洲将不得不动用天然气战略储备,同时转向挪威和其他国际供应商以获得价格更高的液化天然气,也有可能开始使用更多的煤炭。但煤炭不是清洁燃料,将引发环境问题。天然气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将困扰欧洲各国,其中,东欧国家尤为痛苦,这些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在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两度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后,欧洲如今已经能够用液化天然气以及来自挪威的天然气和页岩气部分替代俄的能源供给。需要指出的是,最近奥巴马表示,美国准备向欧洲直接供应天然气,以降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但是,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带来的疼痛会是双向的。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额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50%以上,而这其中约3/4是石油和天然气。Gazprom出口天然气给俄罗斯带来66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约占俄罗斯全部关税收入的15%。Gazprom 出口的天然气90%销往欧洲。如果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毫无疑问,俄罗斯也将损失巨额的外汇收入,即便是短时间内,也将深刻影响俄罗斯经济。可以说,俄罗斯或许过高估计了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对欧洲的制约作用,同时也低估了其经济对欧洲的依赖。因此,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后果将是欧俄双方两败俱伤。

拥抱亚洲市场

为避免这一窘境的出现,俄罗斯正力图摆脱与欧洲这种不舒服的拥抱,开始转向东方的亚洲市场。5月21日,Gazprom与中国石油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这为俄罗斯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对俄罗斯来说,这笔交易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成为普京5月访华的亮点。

如果中俄天然气贸易协议在21世纪头几年按照俄罗斯的意愿签署的话,欧洲今天面临的僵局可能会大不同,潜在损失会小很多。按照Gazprom最初提出的协议条款,俄罗斯将把西伯利亚出产的运往欧洲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供应中国东海岸经济中心地带。这将使得俄罗斯在与欧洲和中国开展能源外交时处于强势地位。俄罗斯出售天然气可以左右逢源,巧妙利用欧洲和中国两大消费市场相互竞争而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比如,目前或者2009年,俄罗斯与欧洲闹翻脸时,可以把原本供应欧洲的天然气调往中国,从而将经济收入下降风险消弭于无形。这样,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俄罗斯手中。

但是,中国对Gazprom的提案兴趣不大。中国从未想与俄罗斯签订一个按照欧洲天然气价格支付的天然气长期贸易合同。尤其是在从前苏联中亚邻国获得廉价天然气供应之后,中国不需要再购买价格更高的天然气通过人口稀少西部省份的管道运往东部地区。

不过经过多年拉锯式的谈判,双方终于在去年原则上同意修建东部天然气管线。中国钟情于这条管线,毕竟这条管线可以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加上一道保险。同时,这条管线的修建也有助于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大气田。中国原则上同意从俄罗斯购买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样中国就一举超过俄罗斯最大的欧洲天然气出口国——德国,成为俄罗斯的天然气最大出口国。

与中国的交易是俄罗斯的大亚洲天然气战略的核心。俄罗斯还希望太平洋沿岸修建一座液化天然气工厂,将西伯利亚气田生产的天然气液化后运往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俄罗斯的这个项目可谓雄心勃勃,成本高达900亿美元,可以解决俄罗斯数百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出路。因此,俄罗斯寄厚望于它,将它视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未来的守护神。

中俄互利双赢

不过,由于双方在价格上有分歧,Gazprom一直无法与中国石油达成协议。Gazprom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中国石油应该支付与欧洲国家一样的价格,但中国石油坚决拒绝,坚持寻求比从中亚和缅甸进口天然气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僵局使得俄罗斯对达成中俄天然气交易更为迫切。虽然普京在5月访华期间最终敲定这笔交易,在2020年之前也不可能实现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中国。尽管如此,这笔交易至少在俄罗斯看来是重大的象征性胜利。随着东方新市场的开拓,如果与西方国家对峙升级,普京可以在施展能源手腕时放得更开,胆子更大。

欧洲国家领导人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长期依赖。例如,欧盟可能推动注入南溪等新的管道项目或者设立法律障碍,阻止Gazprom在欧洲现有的管道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这样,俄罗斯将不得不重新寻找新市场作为应对措施。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东北亚能源问题专家Keun-Wook Paik 指出,离开欧洲市场,俄罗斯只能指望亚洲市场。

如果俄罗斯和Gazprom为促成与中国做成这项交易,在交易价格和条款上做出让步的话,这项交易恐怕早就成行。在最近几轮谈判中,中国石油表现出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愿望。对中国石油来说,目前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僵局无疑是个利好,增加了可以讨价还价的砝码。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因素推动了中国石油加快谈判进程。为解决燃煤污染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希望尽快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这将有助于中国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也将减轻进口液化天然气对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但是,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外交僵局也使中国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暗示支持俄罗斯,俄罗斯也已迅速宣称获得中国的支持。然而,中国一直不愿明确其立场,而是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乌克兰危机。这之间牵涉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

随着普京5月来华访问,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内发现自己受到来自俄罗斯和美国及欧洲等交织在一起的多方压力。中俄供气合同的签署对普京来说不啻于一场及时雨。与俄罗斯签约,中国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毕竟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中俄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供应普京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失控的乌克兰
供应信息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