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4-05-18熊亚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鸣音排空胃肠

熊亚琴

(中山市中医院外二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

熊亚琴

(中山市中医院外二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评价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P=0.7386)。结论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穴位敷贴;食管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胃排空障碍综合征是食管癌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2]。如果胃肠功能不能早期恢复,会延长胃肠减压时间,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肠麻痹易导致肠粘连等一系列并发症。祖国医学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疗效。我院近期研究了采用穴位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于中山市中医院胸外科治疗的6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纳入标准:①胸部 CT 检查及病理确诊的食管癌。②术前用药、麻醉用药统一,采用左胸入路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吻合术,术后均留置鼻肠管注入相同的肠内营养物质及促胃肠动力药。③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④精神意识正常,本人愿意并且能够配合治疗和疾病资料调查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具有肠道吻合口的术后患者;②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或系统性疾病;④患有传染性疾病或严重慢性疾病;⑤精神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5~70岁,平均为(63.6±6.4)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5~70岁,平均为(64.2±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禁食,保持胃肠道减压通畅,纠正电解质紊乱,嘱患者加强活动,顺时针按摩腹部,鼓励有效咳嗽及腹式呼吸;指导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30 min开始由操作人员在神阙穴、中脘穴位上用双手或单手拇指呈顺时针旋转式的方法按压,局部感觉以酸、麻、胀为宜,持续30 s,间歇3 s,全程 15~20 min,后再予加热的香腹膏敷贴,并用无纺胶布覆盖固定。贴敷时间为 6 h。贴敷后每日上述操作两次,持续一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首次排便时间(x¯±s)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3,P=0.7386),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由于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干,麻醉、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胃肠胀气、肠麻痹、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食管癌术后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中医学称之为“呃逆”,其病机多为手术后精血大伤,脏腑经络失调,气机逆乱,肝胃不和诸证。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一直以来都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有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术后早期锻炼,鼻肠管内注入肠内营养、中药及胃肠动力药物,穴位针灸等[3-4]。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但其存在缺陷,传统护理方法耗时长,鼻饲中药汤剂煎制繁琐、容易堵塞鼻肠管,穴位针灸有创伤等[5]。为此,我们探索出一种患者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经济安全、操作简单的中药外治的疗法。我科在临床上采取按摩神阙穴、中脘穴后用自制香腹膏(主要成分:木香、大腹皮、砂仁)敷贴,来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结果发现在加用穴位按压及敷贴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按压及敷贴可以明显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穴位按压及敷贴在促进食管癌术后患者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术后的并发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1] 覃文超,夏道奎,吴真洁,等.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345-1347.

[2] 李杰.食管癌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4):261-263.

[3] 葛洪霞,许翠萍,褚梁梁,等.食管癌术后经鼻肠管注入中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4-6.

[4] 伏秀霞.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麻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80-2781.

[5] 石海卫,李丽.针刺预防食道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39-39.

R735.1

B

1671-8194(2014)22-0298-02

猜你喜欢

鸣音排空胃肠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