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2014-05-18祁爱保余璐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纤溶酶神经功能脑梗死

祁爱保 余璐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71622部队医院药房,河南 许昌 461000)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祁爱保 余璐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71622部队医院药房,河南 许昌 461000)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ACI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5.0%),且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纤溶酶;ACI;疗效;不良反应

脑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并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一般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早期康复。降纤治疗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纤溶酶是有效降纤药物之一。本文就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ACI患者8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患者发病时间<72 h,其中大脑中动脉梗死68例,大脑前动脉梗死9例,大脑后动脉梗死3例。所有患者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1],其中轻度27例,中度39例,重度14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活动性出血以及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梗死、严重高血压、以及严重心、肾、肝功能损害患者,且无纤溶禁忌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以及NIHSS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调控血压、血糖以及小剂量脱水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四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2487)治疗,方法将100 U纤溶酶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6846)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4100 U/d。两组患者均连用10 d,10 d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他常规治疗继续。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NIHSS评分减少100%~91%,病残程度为0;显效:NIHSS评分减少90%~46%,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45%~18%;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或甚至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数据采用()表示,并应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2.17±4.61 4.17±1.29对照组 12.02±4.52 8.37±3.21 P>0.05 <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颅内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情况,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发病机制多是由于动脉硬化形成,血管内壁破坏,促使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而导致。

纤溶酶是指可专一降解纤维蛋白凝胶的蛋白水解酶,其是纤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射用纤溶酶是从一种蛇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水解酶,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使其降解为小分子可溶片段,使其容易分解并从血循环中清除,从而去除纤维蛋白效益,其经静脉注射3 h后血浓度便可达到最高,并主要经肾、肝脏代谢后随尿排出[2]。注射用纤溶酶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黏稠度,具抗血栓功能,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且在临床的应用中未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以及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报道,安全可靠[3]。

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的观察组和加用低分子肝肾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卒中6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70%存在半暗带[4],此时的侧支循环依然存在,患者仍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细胞本身还可存活,处于可逆期[5]。故此时进行抗血栓的治疗可限制半暗带的扩展,减少梗死面积,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可能的进行早期治疗[6]。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供血状况,恢复缺血细胞的功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无毒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越早应用,疗效越好。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6):381-383.

[2] 王枫,许丹,段淏,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21-23.

[3] 陈秋红,陈辉.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75-777.

[4] 王海嵘.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治疗的疗效比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1):42-43.

[5] 战祥辉,苗会娜,戴劲,等.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武警医学,2012,23(6):527-528.

[6] 谭安雄.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651-652.

R743.33

B

1671-8194(2014)22-0188-02

猜你喜欢

纤溶酶神经功能脑梗死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蛹虫草液体发酵产纤溶酶酶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