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苗病菌不同接菌方式接菌效果研究

2014-05-18李德萍刘洪亮伦志安穆娟微

种子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麦粒覆土株高

李德萍,刘洪亮,伦志安,徐 瑶,穆娟微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8)

恶苗病菌不同接菌方式接菌效果研究

李德萍,刘洪亮,伦志安,徐 瑶,穆娟微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8)

试验通过对采用不同接菌方式接入水稻恶苗病菌的接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简便、有效、快捷的接菌方式。

恶苗病菌;接菌方式;接菌效果

1 试验目的

试验旨在通过采用不同接菌方式接入恶苗病菌,分析水稻恶苗病菌不同接菌方式的接菌效果,提出简便、有效、快捷的接菌方式。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来自龙粳31种子带菌,接种载体小麦粒。供试品种:龙粳31,来自牡丹江管理局。

2.2 试验设计与安排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50 g干种子,不设重复。种子处理采用清水浸种,9月17日播种,播种前后按各处理要求进行接菌,每处理半盘(0.083 5 m2),壮秧剂选择垦研水稻液施壮秧剂,以浇肥的方式施入,播种底土3 kg/盘,覆土1 kg/盘。出苗后调查各处理接菌情况及秧苗出苗情况。

表1 各处理配比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出苗情况调查

播种后4 d出苗,9月21日调查出苗,各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处理5:清水对照,出苗整齐一致;处理4:覆土后撒施表土,44 g小麦粒的处理出苗齐,表土层生长一层白色菌丝;处理3:拌芽种,44 g/100 g芽种的处理,出苗慢1 d左右,出苗率低,仅零星出苗,出苗不齐,5个处理中表现最差;处理1与处理2拌土接菌的两个处理出苗不齐,出苗率低,处理1接菌量6%的处理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明显比处理2接菌量3%的处理慢,植株矮小,但出苗好于处理3。

表2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分析

3.2 秧苗素质分析

10月30日取样进行秧苗素质分析,同时调查立枯病与青枯病的发病率。

各处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立枯病,随机取样调查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立枯病发病率最高的为处理2(拌土3%接菌量),发病率为49.32%;其次为处理5(清水对照),发病率为42.50%;处理3(拌芽种44%接菌量)立枯病发病率最低,为18.00%。

通过对秧苗素质进行分析,各处理间秧苗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株高:与处理5(清水对照)相比,各接菌处理株高都明显增高,处理1(拌土6%接菌)(+11.47 cm)>处理3(拌芽种44%接菌量)(+7.3 cm)>处理4(覆土接菌)(+4.22 cm)>处理2(拌土3%接菌量)(+3.23 cm)>处理5。

叶龄:与处理5(清水对照)相比,处理2(拌土3%接菌量)(+0.56叶)>处理3(拌芽种44%接菌量)(+0.24叶)>处理1(拌土6%接菌)(+0.10叶)>处理5(清水对照)(+0叶)>处理4(覆土接菌)(-0.21叶)。

根数:与处理5(清水对照)相比,各接菌处理根数增多,处理1(拌土6%接菌)(+3.3条)>处理2(拌土3%接菌量)(+2.0条)=处理3(拌芽种44%接菌量)(+2.0条)>处理4(覆土接菌)(+0.5条)>处理5(清水对照)。

茎基宽:各处理茎基宽均高于处理5(清水对照),处理3(拌芽种44%接菌量)(+0.5 mm)>处理1(拌土6%接菌)(0.3 mm)>处理2(拌土3%接菌量)(+0.1 mm)=处理4(覆土接菌)(+0.1 mm)>处理5(清水对照)。

单独对株高进行显著性分析,4个接菌的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说明接菌处理株高是由于恶苗病菌引起;处理1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3、处理4,说明通过拌土6%比例接菌的方式接菌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2与处理4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拌芽种44%接菌的处理接菌量明显高于拌土3%的处理,通过拌土3%接菌效果与拌芽种44%效果间无明显差异;处理3株高显著高于处理4,说明通过拌芽种44%接菌的效果与同重量麦粒覆土后撒施土表的接菌对株高影响相同。

表3 株高显著性分析

4 结论

(1)播种前采用恶苗病菌小麦粒拌土、拌芽种的方式可以接入恶苗病菌,导致水稻种子芽死亡而不出苗。通过播种覆土后土表撒施带菌小麦粒的方式,对水稻种子出苗率无明显影响。

(2)采用恶苗病菌小麦粒拌芽种的方式接菌,按44 g小麦粒拌100 g芽种,能明显降低水稻的芽率,并且接菌效果好于88 g小麦粒拌3 kg底土的效果,接菌率高。

(3)无论采用拌芽、拌土、覆土等哪种接菌方式,都可以接入恶苗病菌,除表现在种子发芽率降低外,水稻株高明显增高。通过拌土6%比例接菌的方式接菌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通过拌芽种44%比例接菌的处理接菌量明显高于拌土3%比例的处理,通过拌土3%接菌量效果与拌芽种44%效果间无明显差异;拌芽种44%比例接菌的效果与同重量麦粒覆土后撒施土表的接菌对株高影响相同。

(4)由于没有对接菌后的水稻进行移栽,不能确定没有死亡的秧苗后期是否感染恶苗病菌,需继续进行试验验证。

1005-2690(2014)07-0043-02

S513

B

2014-06-24

李德萍(1980-),女,黑龙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植保技术研究工作。

穆娟微(1964-),女,黑龙江人,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从事水稻植保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麦粒覆土株高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