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育种只需要两个杂种优势群

2014-05-18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种子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杂种优势配合力自交系

◇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商业育种只需要两个杂种优势群

◇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商业育种只需要两个杂种优势群(或两个杂种优势列),多了便会混乱,便没办法管理商业育种,效率会很低。当所谓的杂种优势群很多时,也就没有杂种优势群和模式了,只能搞经验育种,而做不成流水线式的商业育种。本文从育种角度讨论相关问题,简明扼要地介绍我国育种者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平时不多见的国外研究数据和信息。

图①是我国育种实验室对187份自交系的聚类图,这是基于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对数据中心化处理后聚类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玉米自交系分成6个亚群,归纳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

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下面给出375份玉米自交系的分子标记聚类图(见图②),结果与上面一样,分析结果依然是6个亚群和A、B两个大群。

图③是根据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对中国玉米自交系聚类后的投射图。6个杂种优势亚群分别是SS、PA、旅大红骨(A群)及Lancaster、PB和四平头(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的聚类结果和育种家的经验吻合,与特殊配合力的规律相一致。

这个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图④是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也是划分成6个亚群和两个大的杂种优势群。从图中可以看出种质类群之间的相互渗透,但作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则基本肯定和有效。

现在看一看美国的情况。这是从先锋公司Duvick的文章中截取的一张图(见图⑤)。左下方灰色方块是划分杂种优势群以前的自交系分布,很像中国现在的情况,没有明确的杂种优势群,但经过对种质的连续改良,现在已经明确地推进两个杂种优势群,分别是SS和NSS群。德国人研究美国玉米带自交系也得到同样结果。

图⑥表示对美国玉米自交系逐年循环改良的后果。一直到1976年,美国玉米自交系还没有推开两个杂种优势群,到20世纪90年代才初步形成两个杂种优势群的轮廓。后来这些美国种质不断地向两边推开,距离越来越远,使得育种材料的水平越来越高,当然,育种效率也越来越高。

在李竞雄先生指导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杂种优势群,可惜后来个别专家、教授和权威人士不认同杂种优势群,更否认杂种优势模式的存在。于是有人跟风,他们不直接反对杂种优势群和模式,而是用许许多多杂种优势群来否定两个杂种优势群的理论,其历史意义就在于阻碍了玉米育种理论和技术进步。至今还有人坚持多群论,他们看不透种质演进其实是等位基因频率在变化。有人声称育种理论一两百年没有变化,所以不需要研究理论;既然几百年不变,也就不赞成划分两个杂种优势群。

这些事例说明玉米育种必须向两边推开。这是育种材料群体内等位基因积累的过程,而向两边推开的核心是配合力。对玉米育种而言,选育自交系必须以一般配合力为核心,所以要作早代测验,根据GCA选择和淘汰早代家系,到了高代再寻找特殊配合力就相对简单了。

考虑到美国商业育种的循环周期非常短,美国改良Mo17和B73种质已经18或19轮,而我国育种者改良四平头种质不超过4轮。这就是差距,找到原因后要弥补差距。这是商业育种不同于科研院所慢腾腾育种的差别所在,需要引起企业育种者关注。你们不是科研机构,而是企业;你们不是育种家,而是相当于工程师的商业育种者。所以,你们要采取不同的育种思路和技术路线。

先锋公司的玉米自交系经过指纹分析以后的聚类结果,已经从过去的5群到3群,现在明显地分成两大类群,这是不容置疑的。尽管省略了许许多多的试验数据和文献证据,包括省略了田间配合力和群体配合力分析与分子检验证据,但讲到这个程度,后面的事情就不用细说了。

(感谢马东辉、徐云碧、谢传晓、田清震博士和先锋公司提供信息和图片)

猜你喜欢

杂种优势配合力自交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总结蔬菜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及育种策略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8个春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水稻具有杂种优势:袁隆平科技创新的思想基石
用人要看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