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粮实现“十一连丰”

2014-05-18于文静刘羊旸

种子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夏粮粮食小麦

◇于文静 刘羊旸

夏粮实现“十一连丰”

◇于文静 刘羊旸

夏粮实现“十一连丰”有哪些天时地利的缘由?从农业部了解到,2014年夏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约7万hm2。夏粮增播是产量的重要基础,且单产水平提高。据专家实地调查,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两增一减,即亩穗数、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减;同时,占全国夏粮总产九成以上的主产区全面增产。

光温水匹配好 主产区全面增产

“今年夏粮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光温水匹配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麦收83场雨’基本到位,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各地反映,2014年小麦灌浆期延长、灌浆充分,籽粒饱满,加之夏收多为晴好天气,品质非常好。”

韩长赋表示,夏粮能在 “十连增”的高起点上再获丰收,得益于政策落实、指导服务和防灾措施到位。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中央财政在稳定增加“四补贴”的基础上,专项安排39.1亿元支持春耕生产,用于一喷三防、病虫防控、抗旱保墒保苗等技术补助。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也促进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农业部门实施防灾关口前移,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等避灾技术,也是夏粮丰收的原因。针对4月中下旬江淮、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情况,及早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病害暴发。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站上新平台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2014年夏粮生产呈现一些新特点。和2013年全局丰收、局部出现明显减产不同,2014年是全面丰收,并且小麦品质普遍较好。在生产过程中,各地更加重视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在华北等一些水资源稀缺的地方,小麦种植有进有退,通过在资源较好的主产区提高单产、在水资源稀缺地区退出小麦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夏粮“十一连丰”表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实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以跨区机械化收割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小规模家庭农业相结合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国家确定了粮食安全新战略,明确口粮要绝对安全,夏粮主要是小麦,‘十一连丰’对于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2013年小麦局部减产背景下,2014年的丰收对于平衡小麦供求关系、补充库存有积极意义”,李国祥说。

专家们指出,夏粮“十一连丰”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对巩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有重要意义,也证明了多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包括补贴、价格政策、科技支撑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应继续坚持和完善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叶兴庆说,一方面资源环境已绷得很紧,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那些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产能要逐步退出;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与进口粮食的竞争能力不断下降。

叶兴庆表示,国内增产与进口增加同时并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价格优势已经丧失。目前来看,国内产能是够的,小麦进口增加是因为进口有利可图,导致国内库存增加。“这警示我们,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市场化”,叶兴庆认为。

李国祥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重视粮食生产问题。当前一些人认为粮食已经很多,只在口头上重视粮食生产,因此一些麦地出现非粮化生产。中国人口众多,不能端着饭碗到国际市场上找粮吃、买粮吃,必须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对于丰收后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专家们指出,我国小麦平均单产和高产的水平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突出重视中低产田的改造,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不可多依赖化肥,要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品种改良、测土配方和施用有机肥等方式,将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更加着眼市场,从关注产量到关注消费、市场的需要,促进小麦品种的多元化生产;着力理顺价格机制,完善最低收购价等制度。

猜你喜欢

夏粮粮食小麦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珍惜粮食
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头一仗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