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
2014-05-16杨四堂段春梅
杨四堂,段春梅
(1.剑川县人民医院,云南 剑川 671300;2.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8)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症状,60~90岁人群中80%~90%有睡眠障碍,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到老年人的日间功能且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是其它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2]。睡眠障碍若不及时诊治,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等多系统及器官损害,还可造成焦虑、激惹、抑郁等精神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在日常门诊工作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老年就诊者存在有睡眠问题,但睡眠问题却极少是他们就诊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老年人睡眠状况,为提高门诊的综合诊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以简单抽样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3]进行问卷调查。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可以组合成7个因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计分,以7分为睡眠质量好坏的界值,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单项得分>1分, 表明该项存在睡眠问题。
1.2.2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2名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 60~89岁, 平均年龄(67.26±6.26)岁。其中男性 106人,占 58.24 %;女性76人,占41.76%。城镇户口的89人,农村户口93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06人,初中以下文化76人。其中以睡眠问题为主诉的有22人。
2.2 PSQI各项评分结果
PSQI总分为(7.13±0.71),其中有102人总分>7分,占56%,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1。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环境的老年人PSQ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表1 PSQI 7个因子得分分布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 PSQI得分的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平均总分高于7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 56%,单项中 5项平均得分高于 1分,提示当地老年人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各项中,日间问题比较突出(41.7%),说明老年人睡眠质量不好会导致白天的活动功能下降,做事精力不足,影响日常的劳作、社交等。不同特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有差别,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5]是一致的。提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环境等因素也可能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因此,在处理睡眠问题时除考虑基础疾病外也要重视其它相关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 56%,但认为自己因为睡眠问题需要就诊的却仅有 22人(12.09%),说明当地老年人群对睡眠障碍及其危害明显认识不足。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宣传,接诊医生的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睡眠障碍的治疗首先应建立在对患者全面评估和准确诊断的基础上,目前除使用PSQI进行评估外,还有多导睡眠图(PSG),肢体活动电图(actigraph)等客观评价的方法。县级医院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对睡眠障碍进行很系统的检查和治疗,但作为全科医生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重视就诊者的睡眠问题。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6],有生理因素比如睡眠节律的改变;疾病相关的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肥大、慢性疼痛、抑郁、痴呆等;药物、酒精的使用;滥用苯二氮卓药物,滥用酒精、因高血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导致夜间干咳等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除了治疗基础疾病、给就诊者提供科学的建议外,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原则,这将有助于提高门诊的综合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大多数情况下,对老年失眠患者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训练,旨在减轻躯体紧张,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7];刺激控制,重建睡床和卧室与快速入睡和持续睡眠之间的联系;睡眠限制,限制卧床清醒时间,尽可能使卧床时间与实际睡眠时间接近,从而使患者产生轻微的睡眠不足感,增加入睡的驱动力,提高其睡眠效率;认知疗法,纠正患者对睡眠和睡眠不足的错误认识,从而减轻焦虑,改善睡眠。当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后,即形成新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疗效,无不良反应,且治疗后仍能维持疗效,目前已被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适当的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最常见为苯二氮类药物,效果明显,但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导致耐药甚至成瘾。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而言,有时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超过了其治疗有效性。因此首诊的失眠患者不主张首选苯二氮类药物。除苯二氮类药物外,褪黑素受体激动药如瑞美替昂和新药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具有抗抑郁和催眠双重作用, 在欧盟已被批准用于失眠的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调节5⁃羟色(5⁃HT)表达的抗抑郁药曲唑酮、抗精神病药如奎硫平等适用于伴抑郁的失眠患者,其应用剂量一般低于抗抑郁治疗剂量。有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相比较,药物治疗短期效果好但长期不良反应明显且疗效减退,而认知行为疗法虽起效缓慢,但长期疗效良好。这提示我们临床医生不应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而是可以结合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本次调查仅采取简单抽样的方法来选择调查对象,没有按影响睡眠的各类因素将调查对象进行区分,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局限和偏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把生理因素、躯体疾病、心理及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等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中,设计更严谨的研究方案,进而获得更加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
[1]蔡毅媛,黄文湧.老年人不同亚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40-142.
[2]陈长香,岳静玲,李建民,等. 离退休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36-537.
[3]王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宋爱清,陈长香,邢 琰,等.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4):298-299.
[5]淑 平,陈长香,郝习君.中国22省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72-973.
[6]吴凌云,徐 旭,马红梅.武汉市高龄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10(4):119-121.
[7]周晓荣,刘美丽,高春燕,等.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3,18(5):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