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12年永胜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5-16毕建荣

卫生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永胜县麻疹月龄

毕建荣

(云南省永胜县卫生局爱卫办,云南 永胜 674200)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是现阶段免疫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控制和消除麻疹,分析发现麻疹潜在的流行影响因素,巩固基础免疫,研判麻疹疫情,降低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控制目标,为今后指导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将永胜县开展儿童初始化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接种后的麻疹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常规疫情网络报告及疑似病例主动监测系统。免疫规划资料来自接种率报表、麻疹监测报表、麻疹个案调查表、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表。人口资料来自永胜县统计局。

1.2 分析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7-2012年永胜县麻疹疫情和监测资料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永胜县2007-2012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9例,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 4.03/10万、12.78/10万、1.74/10万、0.00/10万、1.00/10万、0.25/10万。2007-2012年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为6年最高,发病率大于10/10万,2010年最低,已达1/100万控制指标要求。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可能与2008年开始至今的初始化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有关。

2.2 地区分布

全县15个乡镇中除期纳镇外,1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光华乡(18例)、永北镇(14例)、三川镇(13例),共报告45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

2.3 时间分布

全年除个别月份外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集中在 2-7月,4月为高峰期,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2.56%,详见图1。从总体看,麻疹发病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季为主,发病月份有向后推移的趋势。

图1 永胜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2.4 年龄分布

从麻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情况看,发病集中在15~34岁、0岁两个年龄段,1~14岁组发病较低,详表1。麻疹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推移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向免疫起始月龄前推进的现象,即“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表1 永胜县麻疹发病年龄分布

2.5 职业分布

发病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8.72%;其次是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占总病例数29.49%;再次是学生病例占总病例数11.54% ,详见图2。

图2 永胜县麻疹发病职业分布

2.6 免疫史

对2007-2012年报告的79例麻疹病例进行Mv免疫史分析,未到免疫月龄的占15.19%(12例),有一次以上免疫史的占48.10%(38例),有两次以上免疫史的占7.59%(6例),免疫史不详的占29.11%(23例)。

2.7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2009-2011年开展了1~15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对8个乡镇及一个流动点即县城流动人群麻疹抗体检测,调查检测人数1229人,抗体阳性者1036人,阳性率为84.20%。

2.8 基础免疫及复种

2007-2012年基础免疫接种率显示,8月龄基础免疫平均接种率97.75%(16,662/17,221),18月龄麻疹疫苗复种率96.92%(1668/1721);对入托儿童及时进行查验,麻疹疫苗漏种者给予补种,确保入托儿童2剂次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2.9 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

2007-2012年累计完成8~18月龄儿童强化免疫接种 33,785人,接种率 96.38%(32,562/33,785)。2011年开展了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全县8月龄至17周岁儿童接种 73,874人,接种率 98.48%(73,874/75,015),同时开展了流动儿童接种196人,18岁以上成人自愿接种2165人,增强了免疫屏障,减少了免疫空白人群。

3 讨论

3.1 麻疹的流行规律和特征发生了改变

我国自1965年对麻疹易感人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有一部分人失去了麻疹抗体,易感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处于麻疹疫苗问世初期,漏种或无效接种者较多,可能导致成人发病率增加[1]。本文大年龄麻疹占 66.13% ,35岁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很少发病,可能与幼时曾患过麻疹有关。估计自然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比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保护性要强[2]。本文资料 0~8月龄患者例数 12例(15.19%),最小为 24天。可能是婴儿出生后未能从母体获得足够的抗体来抵抗麻疹病毒,一旦接触麻疹,即易发病。故婴儿应提早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对育龄妇女在生育前接种一次麻疹疫苗,以便婴儿获得足够的免疫力。1~14岁病例占9.68%,,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其体内有效免疫力逐渐下降,甚至消失,成为易感人群之故外,还与该年龄组未接种麻疹疫苗有关,应及时复种或实时进行强化免疫。因此,麻疹的流行规律和特征也发生了改变,2007-2012年每年都有点状暴发流行,发病年龄有“小的更小、大的更大”的双相移位趋势[3];麻疹的成人发病增加是本世纪以来永胜县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发达地区报道相同[4];未及麻疹初始年龄(<8月龄)人群发病逐年增加更加明显,因此应考虑将初次免疫时间提前到6月龄,并建议在适当时机在育龄妇女人群中进行麻疹强化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低幼儿童发病[5]。

3.2 加强对免疫失败和流动人口的复种、补种工作

有的病例是接种过疫苗而发病的,由于个别乡镇冷链不能正常运转,保证不了疫苗质量,以及接种剂量和接种技术造成免疫失败而引起发病。因此,对这部分人群应适时进行麻疹疫苗复种,使初免失败者和漏种人群尽早获得免疫保护。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出现大量流动人口,由于缺乏组织管理,该群体易为输入性免疫空白,一旦麻疹病人发生就会造成传播或流行。在强化免疫中不难发现流动人群,特别是散居儿童有漏种现象,存在免疫空白人群。因人口散居人群存在的流动性大,已成为地区麻疹发病的高位人群[6]。因此,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口的易感人群,消除输入性空白点,也是免疫规划工作面临待解决的问题。

3.3 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是麻疹防控的主要措施

医源性感染隐患大,县、乡、村医疗机构因主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杜绝医源性感染。加强传染源的管理仍然是当前麻疹防控的主要措施,重点要落实各级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病前1~3周有医院就诊史和接触发热出疹性病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暴露于医院的次数越多,危险度越高。

3.4 提高实验室诊断率和及时性是控制麻疹的必要手段

随着麻疹发病率的降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比例相对增大,特别是风疹与麻疹较为相似,如不进行实验室诊断,亦可能造成临床误诊和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假象,给控制麻疹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其他出疹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并尽可能的开展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

4 建议

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理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麻疹疫情控制在1/10万的目标,面临着实际的难点和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7]。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及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规范和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落实,切实提高免疫接种率,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减少免疫空白[8];③加强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及时发现人群的易感染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④适时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接种是控制麻疹措施的必要补充;⑤加强应对散居儿童、流动人口、农民工、幼托儿童聚集地免疫对象的科学管理,注重后续成人麻疹防控管理,减少免疫接种的薄弱环节是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关键;⑥建立健全监测系统,加强网络疫情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杜绝麻疹病例医源性感染,降低麻疹发病,有效控制麻疹流行、暴发。

[1]潘 芳,王迪涛,王子骥.麻疹研究新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7,14(4):177-179.

[2]赵红心,张福杰,曹淑芬.成人麻疹56例临床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201-202.

[3]扬志伟,张兴录,张 建,等.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4-18.

[4]孙晓冬,张金芳,张继光,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14-216.

[5]李梦军,刘晓东,黄光明.吉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182-1182.

[6]肖文芳,谢瑞玲,龚富强,等.2002-2004惠州外来青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44—47.

[7]康怀雄,李书剑,梁 品,等.韶关市2009-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4):178-179.

[8]增文辉.广东省博罗县2000—2004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39-40.

猜你喜欢

永胜县麻疹月龄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引入河曲马改良建昌马杂交效果
滇西北精品农庄经营模式探索
不同海拔水稻种植区内对穗颈瘟的田间定点调查
永胜县农业机械应用情况研究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