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7-2012年昆明市五华区HIV感染者及病人死亡情况分析

2014-05-16

卫生软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死因年份感染者

王 英

(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五华区是昆明市主城区之一,常住人口643,325万,流动人口40余万,位于昆明市西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中心。截止2012年底,昆明市五华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1717例,其中AIDS病人616例,死亡138例,流行形势严峻。为了解五华区的病例死亡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特对1997-2012年累计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按录入日期选择2012年12月31日前现住址为五华区的死亡病例。

1.2 方法

死亡病例的报告:随访管理责任人在随访时发现病例死亡,根据向医疗机构及家属了解死亡时间及原因,填写好《个案随访表》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把系统中报告的“主要死因”及“其他死因”重新规范整理。主要死因为分为:①AIDS。包括主要死因为AIDS及相关的机会性感染、肺部感染,肺炎、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②其他死因。包括了白血病、胃出血、肺心病、肝癌等及无关AIDS肿瘤及高血压的疾病,以及吸毒过量、自杀、意外等死因。③不详。包括已知病例死亡,但不知死亡的原因以及未写明致死的疾病而只写了临床表现,无法归类的。采用EXCEL及SPSS 17.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死亡年龄的死因构成情况

1997年年底,累计报告PLWHA(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简称PLWHA)病例138例,64.5%的死亡病例年龄为20-40岁,其中主要死亡原因为 AIDS。经卡方检验,不同年龄人群的死亡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997-2012年五华区PLWHA 138例死亡病例年龄与死因构成情况 %

2.2 不同年份的死因构成

不同年份的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均主要为AIDS,因AIDS死亡的病例占到65.9%。从2007年后,其他死因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见表2。

表2 五华区不同年份死亡病例死因构成情况 %(n)

2.3 不同年份的死亡病例确认后存活时间分布

在138例死亡病例中,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占50%,其中1年内确认阳性死亡的比例逐年增多,2011年及2012年确认的病例均在1年内死亡。2008年以后确认的病例均未存活3年以上,见表3。

表3 不同年份死亡病例确认阳性后存活年限分布 %(n)

3 讨论

随着病例随访管理工作的开展,死亡病例的报告逐步得到落实。根据表1资料显示:五华区PLWHA的死亡病例大部分是青壮年,这就造成了严重的潜在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与高省等人[1]的调查结果相似。从五华区历年来报告的艾滋病疫情来看,青壮年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群体,因此这部分人群的死亡比例也就相对较高。在死亡的病例中主要的死因是 AIDS,提示应及时发现感染者,并动员感染者定期遵从防艾人员的建议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当CD4+低于350个/μl时防艾人员会转介感染者到抗病毒治疗中心进行治疗,防止感染者很快转为AIDS病人。

从不同年份PLWHA死因构成来看,每年的主要死因也还是AIDS。但“其他死因”从2007年开始有增高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对艾滋病严重或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很难界定并明确其具体死亡原因有关[2]。另外也与目前的死亡收集系统不是十分完善有关,对AIDS的死亡定义和分类不规范造成。国际上对于AIDS的死亡原因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国内2013年下半年才看到为了进一步归范死因报告及分类的新《个案随访表》。同时也进一步提示卫生防艾人员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提高 CD4检测率及转介工作质量,减少感染者转变成病人的情况。

2009-2012年死亡的72例病例中,从确认到死亡的年限均未超过3年,主要是与2008年后发现的这部分病人发现时均是晚期有关。特别是近两年发现的病例的存活时间情况显示:1年内发现的病人均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及2012年参加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人数太少,其中在两年内参加抗病毒治疗的人占33%,由于这部分人发现时均为晚期,发现时的淋巴细胞计数太低,易发生机会感染。并且有部分病人来自贫困家庭,因难以承受AIDS机会感染的诊治费用而不愿治疗,也有部分病人因怕隐私暴露或觉得治疗没希望而不想治疗;但大部份人均为错过了接受抗病毒的治疗时机。这些病人是出现AIDS症状和体征后才去医院,因病情较重来不及控制住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死亡。另外,从总死亡的病例中有一半的人是在确证阳性后1年内就死亡,这也说明病例已经是AIDS晚期才被发现。

从上面的调查提示,防艾工作人员在健康人群中应大力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的重要性,让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建立尽早检测、主动检测的意识,避免艾滋病晚期发现所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提示着各家医疗保健机构应认真开展PITC(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的检测咨询服务)和 VCT(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疾控部门应认真开展各类相关人群的专题调查的重要性,这对扩大HIV的检测覆盖面很关键。因为人被HIV感染后,潜伏期可达2~10年,即使转成艾滋病并出现临床症状也不会马上死亡。若感染者早期就被发现出来,就可以为患者争取最佳时机的治疗,延长患者的寿命。另一方面,随着抗病毒药物在艾滋病的治疗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尤其是抗HIV联合治疗可完全抑制病毒的复制,使HIV感染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根本改善[3]。所以更应在感染者中做好宣传,增强HIV/AIDS病人的治疗和生活信心,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及社会慈善机构为贫困的艾滋病患者提供经济的帮助,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1]高 省,汪 宁,王 璐,等.我国9个市(县)艾滋病相关死亡回顾性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12):884-887.

[2]冯瑞芳,刘中夫.HIV/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229-230.

[3]吴玉荣,蒋荣猛,李春梅,等.行与不行HAART的艾滋病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5):467-469.

猜你喜欢

死因年份感染者
特殊的一年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死因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