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4-05-15刘国信

网络传播 2014年4期
关键词:二维码图形用户

刘国信

近年来,各类商品、户外广告、各大网站、报纸杂志上的二维码随处可见。这个不起眼的黑白相间的“马赛克”,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消费者用手机摄像头对着这个小方块“扫”一下,就能够读取更多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服务。

解密二维码

根据国家物联网二维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解释,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形体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来记录数据的信息技术。现在最常见的二维码是OR二维码(OR是一种码制)。

我们看一个二维码,最先看到的是几何图形。这些图形中,藏了不少重要的“部件”。首先,OR二维码的三个“角”上有三个方块,它叫位置探测图形。有了这三个点,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读取二维码,信息都可以被识别。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是四个角上都有方块呢?事实上,是可以设更多的点,但几何知识告诉我们,三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节省出的一个角可以嵌入更多的信息。

另外,二维码上还有一些图形混杂在几何图形中,是肉眼看不出来的,比如定位图形和分隔符。定位图形就是图中连接三个位置探测图形之间的两根“线”,它的作用是决定二维码符号中模块的坐标,而分隔符的作用是将位置探测图形与符号的其余部分分开。也就是说,通过扫描能读取的数据信息在二维码中的位置是由定位图形和分隔符决定的。

还有两个图形肉眼也难以发现,位于左下角位置探测图形上面的是“版本信息”,每个二维码都有一个版本号,我们常说的V1.0、V2.0就是版本;包围在三个位置探测图形周边的则是“格式信息”,这指的是这个二维码采用的编码格式。

为什么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因为黑色表示二进制的“1”,白色表示二进制的“0”。我们之所以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能读出那么多信息,就是因为这些信息被编入了二维码之中。制作二维码输入的信息可以分成三类,文本信息,比如名片信息;字符信息,比如网址、电话号码;还有图片信息,甚至还可以包括简短的视频。

此外,二维码中还藏着非常重要的校正图形。当二维码遭到污染或者破坏时,校正图形保证了没有被破坏的信息仍然可以被识别。也就是说,我们扫描读出的信息在二维码中备份了很多份。即使二维码的损毁面积高达50%,信息仍然可以读取。

在我们用光电扫描器或者手机智能终端的扫描软件进行扫描时,其实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解码恰恰是编码的逆过程。具体说来,是位置探测图形定位二维码的区域,根据二维码的编码格式信息和纠错码对数据进行解读。如果编码时经过加密处理,解码时则需要加密时的密钥信息。

当手机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软件结合,每个手机用户都拥有了一台便携式的读码机,可随时识别二维码获取各种数据信息和应用服务。随着3G的普及,二维码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浏览网络、下载应用或网上支付等功能的入口。因此,二维码作为一项更先进、更有效率的编码方式,正在逐步替代现有的一维条码。

见码就扫有风险

由于二维码的制作和发布没有门槛,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最近,央视曝光了二维码“吸费”骗局,其安全使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虽然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病毒软件可以利用二维码下载。由于二维码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门槛”比较低,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在其中暗藏陷阱。来自相关网络安全监测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二维码技术正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当用户扫描完毕之后,它直接链接至一个钓鱼网站,或者是一个木马程序,比如伪装成银行信用卡的网站,或恭喜用户中奖,要求输入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让用户不知不觉中招,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等问题随之而来。

二维码就像是一件糖衣,它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并不带病毒,但带毒网站穿上这件华丽又神秘的衣裳,很容易通过伪装来欺骗用户。二维码之所以会发生恶意吸费、诈骗等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成方式简单,内容无人审核;二是暗藏木马等病毒,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对外宣称为优惠券或视频等,以诱导用户进行扫描。而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多是采用强制下载、安装应用软件等方式,达到获取推广费用或恶意扣费的目的;三是用户防范意识不足,部分人出于好奇,看到二维码后,马上拿起手机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二维码还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比如早期的火车票上的信息没有加密,丢弃后,别人一扫就轻易获得车票上的个人信息;而现在的火车票二维码只有铁路部门用特定的识别软件才能读取,他们在制作二维码时就将密钥信息预置其中了。即便如此,从专业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加密信息仍然存在被破解的风险。

亟待加强规范和自律

由于二维码生成方式、制作发布相对简单,内容无人审核,目前并非所有杀毒软件都能识别二维码病毒,我国也还没有专门针对二维码的明确监管办法,很容易出现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因整个二维码图片没有内容介绍,用户必须通过“扫码”才能获得产品的关键信息,这种隐藏性可能会带来虚假广告、违法内容的发布,而这些内容又较难固定,加上调查取证困难,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目前二维码尚没有实现完全通用的编码方式,也面临着一个标准化的问题。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除用户日常注意防范外,行业管理部门也应该及时跟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来约束二维码的制作和发布,提高准入门槛;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互动,增加处罚和监管力度来规范相关行为,并加强行业自律。

据悉,去年,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二维码专项工作组成立,年底又推出了国家物联网二维码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和推广二维码技术标准。此外,一些二维码识读软件制作商也开始通过内嵌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来维护用户安全。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行业的不断规范和自律,二维码的应用将会使消费者既方便快捷又安全放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维码图形用户
可以吃的二维码
二维码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关注用户
分图形
关注用户
找图形
关注用户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