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4-05-15陈丽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兴趣创新

陈丽

【摘 要】问题解决能力侧重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新课标的诉求。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策略的指导、注重过程性、重视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通途。

【关键词】问题解决;兴趣;策略;过程;创新

与解决问题侧重于教学结果不一样,问题解决侧重于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情境中的问题结果,使问题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活动过程。可见,问题解决需要的是学生作为探究者,侧重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体会,而并非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了。

一、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新旧知识的矛盾情境,从而引发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一上第36页图形的认识时,笔者出示了有关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体等若干个学具,问学生:“你们搭过积木吗?”学生兴奋地大声地说:“老师,我搭过!我搭过!”“那我们来比比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等学生尝试后,“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球体呢?为什么把这个图形放在最下面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并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问题解决重视策略的指导

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首先,要学会收集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时,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尽量收集信息;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其次,注重合作交流。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促进解题策略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三、问题解决更加注重过程性

新课标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性,因此教材内容就不是单纯地介绍数学知识结构,而是“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一点在新教材的“三步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每一次的问题解决都是先让学生充分挖掘图片和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有用数学信息,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验证解答是否正确。可见,问题解决“重在”解决的过程性,重在让学生在“三步曲”中不断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对问题解决思想的感悟。

四、问题解决重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与旧教材“分析与解决问题”不一样,新教材将重点转向了“发现与提出问题”。如一年级上册旧教材58页关于8、9的解决问题和新教材57页的8、9 的问题解决,新旧教材同样采用了小鹿奔跑、蘑菇图和天鹅游泳这三个情境,旧教材将这三个情境都描述成问题形式,直接让学生进行解题;而新教材则只将小鹿图描述成问题形式,其他问题条件则用文字的形式出示了总数是9只,然后用图的形式出示跑走了3只小鹿,问题是还剩几只。这就对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图文结合,仔细发现,才能解决问题了。实质上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加强。

问题解决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好数学,最终达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邵陈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J]. 小学数学教师,2007(09).

[4]黄伟星.解决问题教学要做好五个“并重”[J].小学教学参考,2007(07).

[5]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兴趣创新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