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反思精神的人

2014-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5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支架杂志

编读往来

封面反馈

@笔架延长线:社会初级保健制度缺位,是导致国内体检业“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典典伟:身体这种事情,定期的体检还是要做的。花钱买放心吧,也许只是心理上的放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

@土豆午后:不知道国外人如何看待体检,他们的体检频率和方式是怎样的,体检的花费占的比重有多大?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高二时,被老师翻到我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游戏攻略秘籍。老师很生气地指着本子说:“你将来能靠这吃饭吗?”我无言以对。马雪们赶上了好时代,电竞成为一项运动,一门可以用心钻研的技艺。“老师,我可以靠打游戏养活自己。”也许马雪们可以这样说了。 (玮昌)

记者手记

有反思精神的人

本刊记者/钱炜

“健康管理”这一概念,最早由从美国归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引进。此次采访中我的一位主要受访人,301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吴海云,就是黄建始的好朋友。当年,吴海云曾随他一起在国内推广这一学术理念。黄建始于2011年不幸病逝。随着对国内体检行业的了解愈加深入,吴海云开始觉得不对劲。他发现,健康管理,原本意味着“干预危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在中国却走了样,体检成了它的唯一具体化实践。

2013年年底,吴海云在其担任主编的《健康管理》杂志力主刊登了一组反对体检的封面文章。这本杂志有60%的发行量都来自体检机构的订阅。在这组文章出版后,很多体检中心都从他们大堂的宣传栏里悄悄撤下了杂志,订阅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不久,他又做了一期反对虫草保健品的封面,令杂志主办方更加不悦。“所以,我知趣地主动辞职了。”吴海云对我淡淡地笑着说。

这不是吴海云第一次辞职。他曾是沈阳一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1990年代末,心脏支架刚刚兴起。当全国绝大部分心脏科医生都忙着给病人装支架捞钱的时候,吴海云就看到了支架滥用的趋势,便主动辞去主任一职,想办法调入不那么迫切追求经济效益的301医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对“健康管理”理念的商业化、庸俗化具有反思精神。就在此组稿件大体完成之后,我在京郊参加了一个由官方组织的健康管理学论坛。会上,不仅再次见识了无创血糖仪、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超宽频3D综合肺功能检测系统等在正规医院里很少见到的体检“神器”,而且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种机构里“健康管理”方面的医护人员,实际上,他们主要就是各地医院体检科和民营体检中心的医生。

另外一位医生受访人,曾将体检从业人员称之为“医疗界的边角废料”,这话虽然过火,但当我参加了这个论坛后,也确实觉得,像吴海云这样对过度医疗、过度体检有反思精神的人确实很少。不过,两次自断财路的吴海云过得也还不错。这也是我的希望,希望每次采访遇到的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们,都能过得好。如果这些“不合时宜”的人们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么这个国家才能更有希望。

详见本刊2014年12月1日出版总第686期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支架杂志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浅谈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财务和绩效管理
公共健康体检中心的运营管理探究
有病没查出,能否向体检中心索赔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杂志收纳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