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辅助的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改革

2014-05-14杜安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素养专业

杜安平

(韶关学院 图书馆,广东 韶关 512005)

国内学者孙平等认为个体的信息素养能力可以分为基础信息能力、通用信息素养能力、学科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等三个层次[1]。基础信息能力处于最低层,主要指人们利用图书馆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通用信息素养能力是指各专业的人群通用的信息检索、获取、分析、评价与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和能力;学科专业信息素养能力主要指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时对本专业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也包括利用专业资料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等。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通用信息素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基于专业和学科的信息素养能力。

一、文检课开展网络辅助专业整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的文检课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逐渐向信息素养教育转化。首先,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使教学空间得到延伸,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课程组织形态也由封闭走向开放。其次,传统不分专业学科的“以一适全”(one size fits all)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新形势下改进文检课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需求,注重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有意识有计划的开展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创新性人才信息素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程的重点放在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刘梦溪较早开展了文检课“合作探究性”学习尝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提出感兴趣的课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形成学习成果,期末进行汇报总结[2]。朱林仙提出一种文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作的教学方式,由专业课老师根据课程内容及研究性学习需要,为学生布置研究论文选题,文检课老师则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获取、阅读、分析、评价,最后形成学术论文[3]。刘媛等提出在研究生的文检课中进行科研导入法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做科研课题提高课程的实效性[4]。

近年来,在高校压缩公共课,增加专业课学时的背景下,图书馆文检课普遍面临着被挤压的严峻形势。文检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管理者对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不少学校被迫将文检课由全校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课时量也大幅度的减少,文检课系统的教学面临课时不足的窘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开展,为文检课课程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现实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建设课程网络或在线学习系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交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将专业学习与文检课教学结合起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专业整合教学,成为近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韶关学院图书馆基于网络辅助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的探索

韶关学院图书馆在近年的文检课教学改革中,积极倡导基于网络辅助的专业整合教学。该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突出网络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专业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建设在线学习系统,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网站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基础平台。近年来,为打造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该馆以教学部为主先后建设了“大学生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广东省CS100示范课程案例”、“文检课精品课程”三个教学资源。“大学生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是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项目,内有丰富的信息素养相关学习资源;“广东省CS100示范课程案例”是以文检课教学中“信息获取与评价利用能力”知识单元建设的优质示范教学案例,主要以教学视频呈现;文检课校级精品课程集中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及习题、教学论坛等,是文检课的课程网站。由三个资源整合成的“信息素养在线学习系统”不仅学习资源丰富,而且师生互动交流方便。系统在学生登录后,可以记录学生学习时间,实现在线考试,导出学习成绩,构建了一个文检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

(二)基于课程网站的专业整合教学设计

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模拟科研过程,将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融入到学术研究体验中,做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科学结合。通过完成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科研体验。学生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课题,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理论教学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后,分阶段合理安排学生进行下列实践活动:一是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期刊,识别本专业的学术资料,撰写读后感;二是通过网络调研和师生交互,各小组讨论确定探究的专业课题;三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文献检索、事实数据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实习,撰写实习报告;四是分析、整理并综合运用所获取的文献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综述;五是要求学生制作PPT进行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上传学习成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与交流沟通,主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论坛”以及新媒体技术如QQ、微博、电子邮件等就研究选题、作业要求、信息检索、综述写作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该教学模式更强调实践与应用环节,重视培养学生信息分析、评价、管理与综合利用能力[5](见图 1)。

图1 基于网络辅助的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模式

(三)积极探索文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方式

在专业整合教学中,学生将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课题。由于学生对科研过程缺乏了解,对专业认识不够深入,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重要。文检课教师需要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组建教学指导团队,将专业学习与文检课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布置研究性选题。文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文检课专职教师授课,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局部合作授课;二是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共同指导学生选题及课题研究,参与学生的学习考核。

(四)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考核方式

文检课的学习评价借鉴国际上流行的档案袋评定法,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以及论文报告质量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成绩主要来自两份大的作品:一份是包括学生的所有检索报告、专业期刊阅读心得体会等的作业,一份是利用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撰写的课题综述以及用于论文报告会的PPT。二者按照7∶3的比例得出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网络学习也是文检课考核的重要部分,文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进行2个学时左右的网上自主学习,学习视频课程,利用资源或参与讨论。学生的网络学习表现及在线期终测评纳入平时成绩。

对学生作品的测评采用多元性的评价方式: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也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既有阶段性评价又有最后的总评价。其中,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收集的资料、综合利用以及成果作品的专业性进行评价,文检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评价。学习阶段的评价主要作用在于发现疏漏和错误的地方,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最后的总体评价则是对整个学习过程与总体效果的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研究中的收获、不足或乐趣。

三、基于网络辅助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该教学模式是对韶关学院文检课 “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完善和创新,初期在几个院系中开展教学尝试,近两年广泛应用于文检课的教学活动中。从课程组总结和收到的反映来看,该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第一,课程网站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平台。网站的建设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加顺畅高效。学生通过整合后的网络平台自由登录学习系统,选择学习内容,了解课程最新情况,提交作业,记录学习笔记和心得,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可通过平台跟踪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反馈信息,发布教学信息,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度调整教学计划。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通过课程网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学生论文综述、检索实习作业、选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专业课题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文检课的合作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了在文检课中的主动参与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该模式采用学习小组的学生自主进行专业课题探究,老师积极引导研究及专业课教师介入教学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提升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文献检索的各种方法,也初步掌握了科研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他们对合作探究信息问题表现出较高热情,多数学生表示文献检索知识的学习与实习很有收获。

第三,强强合作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受益明显。该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科研过程、文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指导专业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综述论文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文检课老师先后与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师合作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与资料收集,与法学院、经管学院的老师开展合作,跟踪学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及撰写。一些学生从文检课的专业探究性学习中受益,在日后的科研创新训练中开始主动寻求文检课老师的指导。在2012年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由笔者和教育学院专业课老师共同指导的陈利玲同学申报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在评价工作倦怠研究现状中的应用”顺利通过省级立项。

四、结论与思考

实践中,文检课开展网络辅助的专业整合教学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讨论和改进。

一是专业整合教学对教学对象适应性问题。目前,我校的文检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和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设。由于大一学生主要还在学习公共课阶段,专业课开设少,对本专业的了解也不够系统深入,对专业问题缺乏思考,不知如何选题,专业整合教学模式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大二以上学生对于专业问题的探索兴趣要明显高于大一的学生。

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很关键。先进的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教学应重在“导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如果过多采取传统的课堂讲解说明为主的教学方式,则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收获将大打折扣。

三是专业整合教学对文检课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共课,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文检课教师通常也不可能具备多学科背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选题研究进行指导时难免会有困难。因此,在专业整合教学中,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协助讲授或交流指导,无疑会大大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但目前教师间的协作动力不足,面临现实的困难,需要教务部门的推动,否则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总之,基于网络辅助的文检课专业整合教学改革是文检课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的有益的尝试。教学改革在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如果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文检课的收获将值得学生期待。

[1]孙平.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素质教育[EB/OL].[2012-10-13].http://bjgxtgw.ruc.edu.cn/gzyj/zyrw.doc.

[2]刘梦溪.文检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谈“引导-探究学习法”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01(3):28-3O.

[3]朱林仙.医学生学习文献检索课的动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教学与实践及思考[J].医学信息,2005(5):472-474.

[4]刘嫒.科研导入法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导入法”在研究生文检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l999(4):23,36.

[5]胡敏.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文检课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186-187.

猜你喜欢

专业课素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