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初期的地面建筑文物监测实施探讨
2014-05-11姜留涛
姜留涛
引言
鉴于地铁施工周期长、投资大、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等原因,城市地铁的施工监控量测一直是地铁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地下管网稠密和建(构)筑物林立的城市环境中,随着降水、基坑、隧道开挖等施工工序的进行,由于考虑到破坏施工影响区域内土体的力学平衡,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破坏,如产生裂缝、倾斜、错位、沉陷和坍塌等,尤其是重要建筑文物的监测,其安全和稳定需要进行特别监测和保护的。
在地铁运营初期,也应对地面建筑文物进行持续的变形监测。常规建筑文物的变形监测内容有:应力应变测量、倾斜测量、准直测量、水平位移测量、裂缝测量、挠度观测等。其主要观测方法有:几何水准法、液体静力水准法、微水准法、视准线法、光电导线法、前后方交会法、测量机器人法、三维激光扫描法、激光跟踪法、近景数字摄影法、GPS法、自动遥控监测法等。
下面对西安地铁二号线运营初期,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钟楼的保护措施、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进行阐述分析。
案例简介与保护措施
钟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一口铁钟而得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安地铁二号线地下隧道设计为左右线分别从钟楼东西两侧绕行,在设计施工时即考虑了钟楼的保护方案,比如,在施工方法工艺措施上,采用对钟楼地基土影响相对较小的盾构法施工,并对掘进速度采取限制措施;地基加固措施:结合隧道埋深、钟楼文物地基基础特点,为使地铁隧道开挖及运营过程中对地基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对钟楼地基采取灌注桩加固,即在距钟楼基座外8m,四周布设桩径1000mm,桩长29.5m,桩间距1.4m,共139根钻孔灌注桩,并对桩底采取了二次注浆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在隧道施工整个过程中,要求累计沉降量控制值≤5.0mm。
钟楼场地地貌单元属于黄土梁间洼地,地基土由分层夯实的素填土、新黄土、黄土、古土壤组成。基础为分层夯实素土,基座高8.6m,均由分层夯实的素填土组成,四周外砌青砖。基座下为分层夯实,土厚6.2m-7.4m,基座外分层夯实,土厚5.8m-6.3m。
因钟楼基础为夯实素土,且具有湿陷性,局部夯实土夯实不均匀,发现有地基下沉、基座墙体开裂和中心偏移现象。1982年对钟楼进行立面摄影测量中,发现钟楼宝顶相对底层拱门中心有1.10m偏移。1983年5月煤炭航测大队对钟楼倾斜测量中,发现钟楼宝顶中心相对底层的总偏移量(西南方向)为48mm,宝顶倾斜角5'。随后对钟楼进行了勘察,钟楼主体进行长期变形监测,并对钟楼地基采取了渗水防护措施等,使钟楼变形在安全控制范围。
钟楼沉降监测
本次钟楼沉降观测利用了施工监测期间的基准点3个,沉降观测点36个,编号为1—30、A1—A6。根据相关要求,钟楼的沉降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要求施测,其精度要求每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mm。其沉降观测的基准网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其测量精度要求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3mm,每测站高差中误差≤0.07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15mm。具体布设点位布设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钟楼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经过观测,监测点位累积沉降量均介于1.33mm(A5号点)—–2.61mm(21号点)之间,平均累积沉降量为:-0.92mm,未超过设计允许值(下沉量≤5mm),且在整个监测期间沉降量变化值较小,说明地铁二号线在运营初期对钟楼其主体产生的沉降影响较小,在预先设定的控制值范围内。监测时间—沉降量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西安钟楼时间沉降量曲线
钟楼倾斜监测
钟楼水平位移采用二级变形测量,观测点坐标中误差应小于3mm,按照倾斜观测进行,具体方法采用前方交会法,即:在钟楼较远处的稳定区域设立两个可以通视的基准点K1、K2,钟楼西侧一层大台两转角点方向作为坐标系南北方向轴线,该线垂直方向为坐标系东西方向。
首次观测,全站仪对向精密测量K1、K2点之间距离,并以该值作为各期观测的基准计算数据。后各期观测时,对水平角α、β观测2个测回,钟楼倾斜共观测15次。观测示意图见图3。
利用前方交会,计算钟楼宝顶固定点P坐标,公式如下:
图3 西安钟楼倾斜观测示意图
观测中,观测精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测角中误差,DK1K2为 K1、K2点间距离,ρ=206265″,α、β、γ为K1、K2、P的交会角。每期观测结束后,按上式计算钟楼顶P点坐标,并与首次观测坐标(施工监测首次值)比对,计算出P点的倾斜量、变化量、倾斜方向等。结果显示交会点每次测量的点位中误差最大为2.8mm、最小为1.3mm。具体观测结果见下表。
西安钟楼倾斜观测结果
结论
1.由观测结果可知,钟楼在整个观测期间,倾斜变化不大,钟楼未出现异常情况。
2.建筑文物钟楼在西安地铁二号线运营初期,虽有一定的沉降量、水平位移量,但绝对值较小,在可控范围之内,对构筑物的影响甚微,钟楼处于稳定安全状态。
3.钟楼的沉降监测与倾斜监测成果分析,在地铁修建之初对该文物采取的保护措施较为有效,在地铁运行期间,对文物的影响甚微,符合设计之初的构想,达到了监测目的。
[1]雷永生.西安地铁二号线下穿城墙及钟楼保护措施研究[J].岩土力学,2010(1):223-236.
[2]包欢.大型建筑物实时形变监测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4.
[3]钟楼监测技术报告[R].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