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4-05-10魏清政

关键词:制约因素对策

魏清政

摘要: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农民政治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仍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根据党中央的新思路,探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相应的对策,对建设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民主建设 制约因素 对策

1 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内涵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是村民自治。它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村务和政务公开,即“四个民主、两个公开”。“四个民主、两个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核心所在,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2 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因素

2.1 农村经济发展滞缓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和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制约民主与法治意识的提升,在我国中西部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甚至连基本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为了家庭生计问题,大批农民离乡背井进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有的因经济地理环境较分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回家参与选举经济成本高,放弃了选举权,这些地区的民主选举流于形式,选举过程中很容易被地方利益共同体操纵,使得“廉价贿选”有机可乘,逐渐削弱农民的民主与法治意识。另外,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村委会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难以支付选民的务工补贴以及村民代表议事会、理财小组和监事会成员的误工费。村民参与见不到好处,积极性自然有所降低。

2.2 农村文化水平不高

农村文化水平指的是受过学校教育或其他专门教育具备的文化修养。目前,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者居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个体的人,如果没有文化,只会是一个蒙昧无知的人,一个缺乏自觉意识的被动主义者。正如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2]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淡薄,难以正确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吃得不透,工作起来很吃力,很少有创新,工作难有起色。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3]由于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难做到这些,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

2.3 农民政治素质偏低

政治素质是公民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关于政治活动的知识、能力、意识、心理、觉悟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水平、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弱等。[4]目前,我国农村公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民民主主体意识淡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严重抑制了我国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农民倾向于臣服权威统治,臣民思想严重,对自身在基层政治体系中的作用,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很少主动争取自己的权利,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民主权利,更谈不上如何正确履行这些权利,有的只知道享受权利,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农民参与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在传统社会的官本位政治文化影响下,人们习惯认为,社会和政治事务只能由地位高的官员来处理,使得农民在参与政治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大多数人只意识到自身是国家管理的对象,却没有认识到自身也是国家管理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乏公民责任感。三是法律意识不强。一方面是基层干部权力本位和人治思想严重,往往以权代法,使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群众不懂法、轻视法律,对法不感兴趣,认为法治就是人治,以致于违了法自己还不知道。四是农民对政治生活的误解。大多数群众认为官场比较复杂和黑暗,平民百姓难以驾驭,都远离政治。

2.4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实践表明,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社会组织化程度成正比。在社会现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在这种集团性的利益角逐中,哪个集团的组织程度高,哪个集团就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农民缺少参与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目前在中国,工人有工会,艺术家有文联,学生有学联,工商户有工商联,各个阶层都有一个政治性的常设组织,惟独农民是个例外。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制以后,家庭成了农村主要甚至惟一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生活以及部分公共事务都通过家庭来完成。[5]农村制度化的组织形式很少见,又由于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发育也不健全,在基层民主选举中选民很少以组织化形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现阶段我国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乡村中的农民之间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需求,然而往往并没有代表他们利益并对其做出回应的组织。目前,我国农民组织体系虽有所发展,但都不健全,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支持,政治性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组织发展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自身利益表达的需求。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抑制了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

3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层民主建设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实践中看,要实现基层民主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村集体经济直接关系着农户的利益,既能鼓舞农民参与到村经济发展的行为中,又能提高农民参与本村政治的热情。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解决无钱办事的难题,增强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才能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展基层民主事宜。[6]一要抓好当地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销售保障,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二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地方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注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三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利、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储备粮库建设。修复并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对农业资源污染的保护及污染治理,引导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最后要加强农村合作社组织的建设,尤其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农副产品营销,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咨询,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服务。endprint

3.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基层民主建设的精神支柱

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民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能力,决定着农民是否可以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自治权力。[7]对此,国家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在适当阶段增加农业和其他实用技术的教育内容。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为农村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要注重农村成人教育,加大扫盲力度。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务工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并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实行多渠道办学,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此外,也可采取发送读物、文化长廊、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农民展开文化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3.3 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强化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在驱力

当前,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要努力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塑造农村新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大背景,逐渐形成有助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教育功能,村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和普及有关政治的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念,澄清农民对政治活动的误解。充分利用和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宣传作用,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培养与民主发展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认同感。同时加强普法教育,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律意识,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尤其要重点教育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违法现象。在普法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坚持“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放手让广大农民从事民主实践活动,积累参政经验,学习政治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和强化广大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更多的农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会用制度化的渠道来参与政治。

3.4 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农民的组织化是指农民为了更好地实现、保护和促进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而联合起来形成各种经济和政治组织的行动和过程。[8]青年学者程同顺提出中国农民在利益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但是利益表达却呈现个体化、分散化的特征,这就使农民的利益表达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反映农民的整体利益,表达效果缺乏应有的力度,不能对国家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应该建立一些反映农民利益的组织或机构。现阶段,农民群体日益弱势化,农民的合法权益屡屡遭受侵犯,农民依法维权十分困难,针对此类情况,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应考虑允许农村建立权利和义务明确的农民协会等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组织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集体的力量抵御各种可能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引导农民通过制度化渠道有序、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同时,农民协会等组织也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代表农民参加政治决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方针,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上传达农民的各种声音,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农民有组织地介入政治过程,有利于实现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推动政治过程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丹.乡村民主之路:中国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发展及法制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赵美玉,练飞松.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0(01):30.

[4]王永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途径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5]汪德平.新时期三农问题探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03):23.

[6]孙雅茹.现代化视角下基层民主建设的途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

[7]李维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8(01):15

[8]罗志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