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人口对耕地、粮食的压力

2014-05-10史景允于伟红梁秋生

北方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粮耕地城镇化

史景允+于伟红+梁秋生

一、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土地对人口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区面积在不断扩大,后备耕地将开发殆尽。数据显示,我国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很低;每年新增人口过多,人口的过快增长拉低了人均耕地面积,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生产的成就。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近十几年来,我国耕地面临严峻挑战。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净减700万亩;“七五”期间净减400万亩;“八五”期间为683万亩;“九五”期间达433万亩;“十五”期间超460万亩;“十一五”期间460万亩,可见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并且耕地开发强度加大,耕地质量在不断退化。

造成耕地锐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快,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甚嚣尘上;二是水土严重流失和沙漠化造成对耕地掠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的破坏,对植被的不珍惜。中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城镇化建设加速,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大增,致使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为单纯实现耕地高产稳产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土质恶化严重,不考虑化学药物对土壤、大气、水分等的二次污染。一方面使耕地有机含量下降,削弱粮食单位面积增产的潜力;另一方面土壤被严重污染、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大量过度不合理灌溉造成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灌溉用水大幅度向非农产使用转移,造成许多地区水位下降甚至影响部分人生活用水。

二、人口对粮食的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报告说,到2015年全球将仍有约9.2亿极度贫困人口。贫困人口、饥饿人口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饥饿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波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成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现在乃至今后十几年或几十年,世界粮食是否够吃、中国粮食能否满足自给依然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单从数字上看,现在世界粮食够吃,但是“有些人吃得太多”,“有的人吃不饱”。粮食分配不均也是人口对粮食压力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由于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以及病虫害加剧等对农业生产的不可控制影响,粮食安全也成为人类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仍然偏低。粮食产量被庞大的人口增长量抵消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由于我国贫富差距大、城乡差距明显,土地带来的收益不显著,许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或从事商业不再务农。农业风险加大,收入不稳定,而化肥、农药、水电费用等随物价水平与日俱增,致使少数常年外出打工农民搁置农田变为荒地。因此,要因地制宜增大农业投入,促进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协调人口与耕地矛盾的对策

(一)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继续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近年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渐起,中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增长率虽然很小,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增加绝对量却不容忽视。伴随全国双独家庭生育二胎和单独二胎政策等计生新政策的实施,可能引起的短时期内人口激增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 严格控制非农用占地,土地制度要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城市发展规化应以提高内涵利用率为主,严禁占用耕地。城镇建设要以原村镇为依托,少占或不占耕地。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尽可能建在非耕种的土地上,甚至建在山坡等可开发宜农荒地。伴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土地制度显得还不够完善,应严守底线调整结构,切实保护耕地,城镇化建设要与优质土地在空间上紧密重合。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不能因为城镇化进程要与绩效挂钩就非法占用耕地,忽视对土地的保护。

(三) 兴修水利,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006年国家对所有种粮农民给予生产资料补贴,对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各种杂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聚焦三农”,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加大,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增加,粮食市场也在稳步发展。继续推广农田节水、保水技术,充分提高水分利用率,改善农田灌溉系统。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有效控制和切断污染源。大力发展无污染、少污染行业,积极建立生态农业。政府应鼓励经济作物种植,取消农业特产税,给予资金上、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拓宽对种粮农民的基础教育。增大科技下乡、农村大喇叭、粮种免费发放等活动范围。提高劳动者素质,开放粮食购销价格,在种粮到收粮过程中全程保护种粮人的合法权益,增大农业保险的服务范围,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四)反对浪费,惩治腐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增强人民对粮食的忧患意识,崇尚勤俭。大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文化宣传,从孩提抓起,提倡节俭之风。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政治素质,加大群众监督上访举报权利。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建立重点区域基本农田永久性保护标志。严厉打击腐败分子的吃喝风和浪费行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增强保护耕地意识。

(作者单位:1.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3.河北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责任编辑:杨再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粮耕地城镇化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