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川农村合作教育的推行方式及其缺失
2014-05-10成功伟
成功伟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复兴农村”,改变农村积贫积弱的状况而极力推行的七项地方自治运动之一,对近代中国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四川省作为大后方“抗战建国”的重要根据地,其农村合作运动发展突飞猛进。据统计,1936年,四川省有各类合作社1 322个,仅占全国合作社总数的3.54%;到1948年时,四川农村合作社的数量已达到26 632个,约占全国合作社总数的 15.78% 。[1]26-27四川农村合作运动对大后方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配合农村合作运动的开展,四川省极力推行合作教育。时人认为:“合作教育实为合作运动之基础,必厉行有效之合作教育,而后可有健全之合作运动”。[2]71941年,全国合作会议第三次大会决议通过的《加紧推进合作社社员及一般民众之合作教育案》指出:“我国合作事业经二十余年之推行,在量的方面虽已相当发展,然考其实质,则距离预期之效果尚远,此中原由尚固多,但合作教育之不发达实为其主因之一。盖必合作教育之发达然后能使人民了解合作意义,运用合作组织,逐渐养成其自动自治之能力。”①四川省和广元县合作金库等关于筹组乡镇合作社、检送到期未还款一览表、付款回单、贷款收款办法等函,四川省档案馆藏,第88全宗2011卷。可见合作教育在农村合作运动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农村合作教育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根据对象和目标的不同,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合作教育进行阐述,即培养合作管理人才、提升基层合作组织能力和树立民众合作意识,希望以新的研究视角去探析合作教育这一特殊民众教育类别,为进一步研究近代农村社会尤其是农村民众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 优先推进合作管理人才的培养——合作指导员教育
合作指导员在农村合作运作中主要负责下乡实地指导合作社的组建和社务经营等事项。作为农村合作运动中的管理人员,合作指导员在合作运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整个庞大的农村合作运动系统能否有效运转的关键。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合作指导人员一直较少,因此优先推进针对合作指导员的培养工作尤为重要。通过举办合作指导人员训练班和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合作指导人员队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为了造就指导合作事业人才,推广合作事业、建设农村经济,解决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中合作指导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四川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和四川省政府分别于1936年和1937年举办了两次合作训练班(所),培训了合作指导人员545人。1936年2月,四川省农村合作委员会举办了四川省第一次合作人员训练班,为农村合作事业输送了第一批合作指导力量。训练班为期两个月,共招收了高中以上学员61人,学员后来都成为了各县农村合作运动的骨干力量。1937年12月,四川省政府设立农村合作指导员训练所(以下简称合训所),设所长1人,副所长2人,训练主任1人、训练副主任1人,大队长1人、大队副1人、中队长4人,分队长12人、政治指导员4人、教务员、教务助理员、事务助理员、医务员、医务助理员各1人,文牍员、雇员和录事10人及军事政治教官多人。[3]凡年龄在25至45岁的四川省行政研究会会员或者高中以上毕业且曾经服务于农村合作事业一年者均可报名参加培训。学员的膳宿和书籍讲义费由省政府承担,其他一切费用由学员自备。原定训练时间为两个月,招收500人。但实际上,训练时间最终延长至四个月,培养合作指导员484人。[4]95与1936年四川省农村合作委员会举办的训练班相比较,1937年四川省政府的合训所时间更长、规模更大。
1940年4月,四川省农村合作委员会改组为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处。1940年8月,为了配合《新县制各级合作社组织大纲》的实施,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制定了《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处举办合作干部人员训练办法》。合作干部人员由四川省地方西征干部人员训练团统一培训,其学员包括:“1.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其所学学科为经济学、社会、统计、会计及其他职业科者;2.高级职业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3.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曾服务社会一年以上者;4.曾任或现任各县合作室见习员者。”[4]102合作干部人员训练班开设了三民主义、合作法规、合作概论、合作指导、合作簿记、合作金融、合作经营、农业仓库、经济大意等课程(见表1)。受训学员在训练期内的膳宿、讲义、津贴均由训练团提供,考核通过者由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局按其成绩及原有资历分派到各县合作室担任指导工作。
四川省地方行政干部人员训练团还于1941年4月和1942年3月分别举办了合作人员训练班,每次120人,共计240人。另外,四川省还派送了983名合作人员参加了国民政府举办的各种合作训练班,占全国受训总数1844人的53%。[2]50
表1 合作干部人员训练班课程(单位:学时)
二 重点提升基层合作组织的业务能力——合作社职社员教育
为了提升农村基层合作社的业务能力,四川省合作主管部门推行了合作社职社员教育。对合作社职员而言,教育重点在于传输合作主义理论与合作社经营技巧;而对于合作社社员而言,教育重点则在于树立其合作兴趣。
1938年,四川省农村合作委员会颁布了《四川省各县市政府办理各级合作社职社员训练办法》,开始全面推行农村合作社职社员教育。合作社职社员教育以讲习会、短期合作夜校、讲演等方式推行。讲习会以“阐明县各级合作社组织之重要意义与特点,以加强各级人员之组织效能并使密切联系,共促事业之普遍发展”为宗旨,①关于合作讲习会有关事项,温江县档案馆藏,第23全宗239卷,第19页。是实施合作社职社员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合作指导员会根据合作社的具体情况,采取更灵活的教育方式。温江县合作指导员罗廷灿除了办理县合作讲习会以外,还组织了合作探讨会、组建合作巡回辅导队、设立民众合作夜课学校、在各级学校加授合作课程、编印合作月报及合作书刊等方式来推行合作教育。[5]至于讲习会课程内容方面,各县除开设抗建常识、农事常识等课程外,职员训练课程主要包括合作概要、社务须知、记账须知,社员训练课程主要有合作常识、社员须知和公民常识。1941年的《四川省县各级合作讲习会暂行办法》则对课程设置和授课时间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县合作讲习会主要课程包括合作概论16小时、合作簿记16小时、合作经营16小时、合作法规10小时、精神讲话4小时以及其他内容8小时;乡镇合作讲习会的主要包括合作概论6小时、合作经营概要14小时、合作法规概要3小时、合作簿记10小时以及其他内容8小时。①中国农民银行、四川省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四川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第四号),1941年。
在讲习会学员资格方面,县级合作讲习会的学员包括合作社的优秀职员或社员、中心学校校长、乡镇长或乡镇公所经济干事、地方热心合作事业青年、有关机关团体选派人员;乡镇合作讲习会的学员包括合作社的优秀职员或社员、保国民学校校长、保长、当地合作事业青年等。1940年12月,温江县共有154人参加了县合作讲习会,其中包括合作社职员93人,普通合作社社员61人。任职职员中包括合作社理事主席3人、理事4人、司库11人、会计61人、监事5人、事务员5人、区联代表5人。93名职员中担任地方公务者有56人,包括保甲长33人、队长13人、教师5人、户籍员5人;从学员的职业方面,农界133人、学界12人、商界5人、医界3人、政界1人;学历方面,私塾95人、小学46人、中学11人、受过其他教育2人;年龄方面,20岁以下27人、30岁以下62人、40岁以下42人、50岁以下20人、50岁以上3人(见表2)。
表2 温江县第三届合作讲习会学员基本情况表(1940年12月)
就讲习会的次数而言,并非所有县份都能保证每年举办一次合作讲习会。1940年,中国农民银行、四川省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对全省74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74县中,有25县举办过一次讲习会,占总数的34%;5县举办过两次,约占7%;举办三次者仅1县;此外尚有43县未举办讲习会(见表3)。
表3 四川74县合作讲习会之举办次数(1940年)(单位:个)
四川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合作社职社员教育情况比较来看,1947年全国合作社职社员训练人数共计2 481 800人,而四川省为13 593人,仅占全国总数的0.55%。同年四川省合作社社员人数有2 792 000人,占全国社员总数20 151 000人的13.86%(见表4)。这说明四川省合作主管机关虽然重视社员人数的壮大,却对职社员的合作教育重视不足,受教育的职社员人数很少,两者极不平衡。
三 广泛树立社会民众的合作意识——一般民众合作教育
一般民众合作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国民进行的合作教育,目的在于广泛树立一般民众的合作意识,奠定农村合作运动的群众基础,减少合作运动的阻力,推动合作运动的全面发展。1941年的《加紧推进合作社社员及一般民众之合作教育案》,对一般民众的合作教育推进原则作了详细的规定:“甲、各地普遍发动,即距城镇较远之偏僻乡村亦应该同时注意。乙、注意一般民众,务使其对合作均能了解,俾踊跃加入合作社或协助其发展。丙、增加教育经费,各合作社主管机关经费内必须注重合作教育经费,使合作工作顺利进行。丁、讲求教育效能,务求每用一分力量即能获得一分收获,并使民众及社职员能经常得到教育之机会。戊、会同有关机关,联络管、教、卫三部门之人力物力财力自力之不足。”①四川省合作金库函告抄发缴解捐款献金、油菜、肥料贷款,透支款项;取缔金融业、典当业质押金类办法;防止敌机使用降落伞运送间谍;川省主席由蒋委员长兼理,四川省档案馆藏,第88全宗4757卷。
表4 全国各省市合作社职社员训练人数统计表(1947年6月底) (单位:人)
合作教育作为一般民众教育的一种,其举办方式较为灵活,主要包括:一、举办合作讲座会,注重工作干部;二、举办合作讲习会,注重合作社的社员职员;三、设立民众合作班,注重一般合作民众;四、举办合作社社员月会,注重精神讲话;五、举办合作社成绩展览会,注重合作社产品及图表;六、设置民众合作教育服务社,注重经常合作教育及巡回书库;七、编演合作戏剧,并放映有关合作之幻灯电影;八、举办合作函授班;九、发行民众合作刊物,灌输合作常识并传播合作常识;十、设立合作茶园或在特约茶馆举行合作通俗讲话。教育经费的来源包括:省市合作主管机关经费预算内的教育用款、合作金库及有关金融机关的辅助费、合作社盈余或公益金的一部分、有关机关或团体的补助费以及合作社社职员和热心合作人士的捐款等途径。
为了宣传农村合作运动,四川创办了各种宣传合作事业的刊物,包括《合作周讯》《四川省合作通讯》《四川合作建设》《四川合作界》《合作教育周刊》《合作实验》《工作周讯》《四川合作》等。此外,其他一些报刊,如《四川经济月刊》《四川建设》等,也对四川省合作事业起到了良好的宣导作用。而省外的一些合作期刊,如《中国合作》《合作教育周刊》《合作事业月刊》等也在川内有所发行和流通,对四川推行农村合作运动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创办专门期刊扩大合作运动的影响外,四川一些县份设立了专门的合作图书室。1939年,成都、温江等地开始在县合作金库设置合作图书室。这一创举得到了四川省合作金库的肯定,并通函要求各县级合作金库都应设立简单的合作图书室以供阅览。此外,制作、张贴和散发合作运动相关小册子、传单或便页也成为一般民众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1940年,绵阳县共印刷了《合作讲义》《合作实验》《告职社员书》等一般民众合作教育宣讲资料3800份,主要涉及合作社的管理与经营、合作社的意义和效用,合作社账务等内容。1940年6月和12月,绵阳县还分别在丰谷井乡公所和绵阳民师馆举办了两次主要面向一般民众的合作教育活动,参加人员达300人,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要办合作社”、“什么叫合作”等。[6]
四 四川农村合作教育的缺失
农村合作教育在整个农村合作运动中的重要性虽为主事者所共识,但由于经费极少,受训人数有限,合作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中的“不合作”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四川农村合作教育的缺失状况。[7]
经费不足是推行农村合作教育的主要瓶颈。以1940年四川省合作社职社员教育为例,1940年,四川32县5 321名合作社职社员接受了合作训练,省政府共投入经费仅为49 348元,平均每县合作教育经费仅约1 500余元,每人经费仅约9元。由于各县财政状况差别很大,各县合作训练经费的投入也极不均衡。其中较少者如1940年8月射洪县举办的讲习会,经费仅有196元,平均每人不足1.13元;较多者如1940年11月三台县的合作讲习会,费用有5 528 元,平均每人为46 元。[4]97合作教育经费的欠缺已经成为四川省推行农村合作运动运动的一大障碍。有鉴于此,1940年,四川省颁布了《农贷加息一厘分配计划草案》,在农村合作贷款中加息一厘用以补助合作教育。1941年,四川省合作训练及教育训练补助费为31.6万元,①成都分处、合作事业管理处关于四川省合作贷款修正农业贷款加息及加息分配计划草案,四川省档案馆藏,第65全宗243卷。1944年,该项教育补助费增至100万元。[8]合作教育补助费对于全省庞大的合作社社员人数而言,仍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合作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受训人数自然也相当有限。就合作指导员教育而言,到1947年底,全省142县共有合作指导员755人,每县不到6人。[9]59就职社员教育的人数而言,从1936至1944年,四川省参加合作教育的合作社职社员人数仅为13 593人。以1940年为例,该年全川共有5 321名社员参加了合作社讲习会,仅占川省合作社社员总数1 353 819人的 0.4% 。[2]58
合作经费的缺乏及受训人员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合作教育的实际功效。合作指导员和合作社职员挪用贷款、合作社质量低下、社员对合作意义不了解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均表明民国时期川省合作教育的作用及效果十分有限。陈礼泉在《贫民加入合作社问题》一文中指出,贫农不易加入合作社,其重要原因就是贫农知识过低,对合作意义不了解,“认为合作社是一个衙门,非当地士绅不能参加者,故多不敢申请入社,恐资格不符。”[10]冯秋农在《我们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一文中也指出,“今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社员多为农民,因为他们知识浅薄,教育缺乏,对合作两字根本就没有认识。”[11]1939年4月,中国农民银行视察员周耀平在视察成都、温江等地合作事业发展情况后感叹到:“批评今四川省之合作事业者,常谓‘农民知合借而不知合作’,以余观察,此说尚欠深刻,正确言之,应谓‘指导员知合借而不知合作,农民知借钱而不知合借’。”[12]可见,由于培训时间短、次数少、经费不足、受益人数有限,民国时期的四川合作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行政院新闻局.中国合作事业[M].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
[2]中国合作事业协会.抗战以来之合作运动[M].中国合作事业协会印行,1946.
[3]四川省银行经济调查室.合作事业概观[J].四川经济月刊,1937,8(3):34 -35.
[4]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处.四川合作事业概览[M].四川省合作事业管理处印行,1938.
[5]罗廷灿.我如何办理合作教育[J].四川合作界,1945(6-7):17-19.
[6]绵阳合作试验区[J].合作实验(创刊号),1940:7-8.
[7]成功伟.合作运动中的“不合作”——抗战时期的川省合作指导室与县合作金库之间的矛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269-273.
[8]成功伟.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行政的变迁及评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6):226.
[9]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农业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
[10]陈礼泉.贫农加入合作社问题[J].四川合作金融季刊,1941(4-5):14.
[11]冯秋农.我们遭遇到的几个问题实际问题[J].四川合作金融季刊,1941(4-5):56.
[12]周耀平.四川省合作金库视察报告[J].农本,193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