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以上海市居民为例

2014-05-10罗丹王涓屹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城市居民中层

罗丹,王涓屹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职业结构与健身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社会分层结构特征。

笔者依据刘芬(2012)提出的城市居民社会分层划分标准对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上海市居民的健身行为特征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了解不同层次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与特征,旨在为相关职能部门更好地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杨浦区、闵行区的42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市民171人,女性市民251人(见表1)。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层调查(见表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社会分层、健身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着重归纳与分析了有关健身行为与社会分层相关联的文献,了解目前健身行为的发展动态,并最终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A:年龄)

表2 研究对象的社会分层情况(n=422)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并以这三个指标作为本研究分层的依据;问卷的第二部分为健身行为状况,主要包括健身项目、健身频数和时间、健身场所、健身形式、健身消费、健身目的以及健身的制约因素。问卷信度通过重测法检验,可靠

性系数r=0.835(P<0.01)。采用随机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黄浦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和闵行区的七所经营性的健身房和杨浦区三处开放性的免费健身场馆向健身参与人群发放。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422份,有效率93.8%。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对问卷中各项内容和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获得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的目的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目的如表3所示。

表3 上海市居民参与健身的目的(n=422)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阶层居民参与健身首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次要目的,上层、中上层居民是缓解工作压力,中层居民是减肥塑形和休闲娱乐,中下层和下层居民健身是为了预防疾病。可见社会阶层不同居民的健身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2.2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健身项目的选择

从表4可以看出,各阶层居民选择健身项目的前三项都包含散步或快步走,说明这种健身形式为大众广泛所接受。除此之外,其他健身项目的选择没有明显的阶层特征。

2.3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的频率及每次健身的持续时间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的频率和每次健身的持续时间如表5所示。

表4 各阶层居民健身项目选择一览表(n=422)

表5 各阶层居民每周参与健身的次数(n=422)

从表5可以看出,上海市居民每周参与健身的频数基本在一至五次之间。其中,中层(含中层)以上居民参与健身的频数较高,每周三次和三次以上者占30%以上,其体育参与人数和潜在的体育参与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层和中下层居民。

从表6可以看出,各阶层居民参与健身持续的时间大体趋同。80%以上的居民持续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基本符合健身的时间要求。

表6 各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持续时间(人/%,n=422)

2.4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形式

如表7所示,上海市各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形式主要有单独一人、和朋友一起以及和家人一起。其中上层和中上层居民单独一人健身与和朋友一起的健身形式基本持平;中层和中下层居民参与健身的形式更多的趋向于和朋友一起;而下层居民参与健身的形式更多的趋向于单独一人。

表7 各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形式选择

2.5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的场所选择

如表8所示,上海市居民在健身活动场所的选择上,依次是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免费性的体育场馆以及公园或者住宅庭院,说明居民的健身消费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一大潜力股,大部分居民都愿意花钱买健康。

2.6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健身消费支出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居民健身消费支出基本都是在健身房办理会员卡进行消费,折合到每周的支出不算太高,都是在100元以内。每周支出在100元~300元的居民,女性基本以舞蹈为主;而男性基本以球类为主(见表9)。

表8 各阶层居民健身行为场所选择(n=422)

表9 各阶层居民每周健身方面的支出情况(n=422)

2.7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参与健身的制约因素

表10 各阶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n=422)

从表10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人群参与健身的制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同:首先,制约各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首要因素都是时间;其次,除去天气这一客观因素,制约上层,中上层和中层参与健身的又一共同因素是自身惰性;而影响中下层和下层居民的主要因素是家务负担比较重以及没有合适的场地。

3 结论

(1)上海市各阶层居民都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参与健身活动,但上层、中上层、中层居民中体育人口比例明显高于下层和中下层居民。各阶层居民每次参与健身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2)各阶层以个人、与朋友家人一起锻炼的形式为主,以社区、单位组织形式参与健身次之;(3)经营性体育场馆是中层以上健身者的主要场所。而免费性的体育场馆是中下层和下层居民健身的主要场所选择;(4)散步、快步走、慢跑是上海市居民日常健身的主要项目。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制约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别,中层以上居民主要是自身惰性,而中下层居民主要是没有时间和没有合适的场地。

[1]陆云彬.目前我国社会阶级和精神状况研究概述[J].理论学习月刊,1989(4):61~64.

[2]张宛丽.近期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1990(5):173~181.

[3]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J].社会学研究,2004(6):93~99.

[4]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3):19.

[5]刘芬.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体育休闲行为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2,33(3):95.

[6]陈冀杭,汤国杰.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分析—一杭、宁、温三城市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16 ~34.

[7]尤洋,于江洋.从健身俱乐部停业引发的对中国健身市场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3):17 ~22.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城市居民中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