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培养下河北经贸大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思路

2014-05-09赵冬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识河北考试

赵冬梅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教学探索】

大类培养下河北经贸大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思路

赵冬梅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直接载体,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效果。因此,开展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必然对课程改革提出相应要求,而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的指向标,指引着课程的改革方向。

大类培养;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自2001年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先后实施了大类培养制度,也在课程评价方面做了尝试性改革。但是,与大类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相对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建立一套与大类培养相匹配的课程评价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本概念解释

1.大类培养

大类培养又称为大类招生培养,是指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招生,而是按学科(或院系)进行招生录取,在此基础上,低年级阶段学生在学科(或院系)的范围内共同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阶段学生对学科、专业进一步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学科范围内选择专业直至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实施大类培养的高校可以概括为四种:第一种是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培养;第二种是一级学科内大类培养;第三种是跨学科相近专业大类培养;第四种是不分院系也不分专业的大类培养。

2.课程评价

一般认为,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决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课程评价做出多种分类,其中探讨较多的分类是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课程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二、大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评价特点

大类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实行“通识+专业”的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课程本位的思想,按课程结构与功能组合各种课程群,统筹安排,实现模块化,从不同的模块组合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为适应大类培养课程设置的特点,大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评价应具备新的特点:

1.课程评价突出课程结构的大类性

大类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应该与大类培养的课程设置结构相一致,打破专业和学院壁垒,把不同学院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并于一大类课程之下,对他们构建统一的课程评价方式。

2.课程评价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

大类培养课程以模块课程为单位开设,课程评价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对同一模块的课程可以集中统一评价,建立相同或相似的评价体系。

3.课程评价重心倾向于形成性评价

大类培养课程评价的重心由结果转向过程,由一次性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转向由若干次平时测评构成的形成性评价,课程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4.课程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性

课程评价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

5.课程评价过程强调开放性

课程评价主体打破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垄断的局面,吸收社会业内人士和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强调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和评价能力的综合性。

三、河北经贸大学大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评价的构建

河北经贸大学早在2007年就对部分本科专业按学科类别招生与培养,大类培养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为原则,实行两阶段培养,即“通识教育+专业培养”。第1-3学期为通识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全校通修课和学科通修课;第4-8学期为专业培养阶段。

为适应河北经贸大学大类培养两阶段教育的安排,课程评价也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通识教育目标,建立通识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第二阶段为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1.通识教育阶段——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灵活评价模式

通识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通识教育的效果评价,正如张寿松所言“考试绝不能只检验学生获得或记住的知识的多少,要着重于能否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去识别、判断与分析一些社会事件,或能否运用表达、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活动”,通识教育阶段应该灵活运用多样的课程评价手段和方法。

(1)压缩笔试,扩大口试和实务性操作考试。考试应强调书面与口头、脑与手结合。口试往往可以检测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使其应对、交往、综合表达、胆量等方面得到锻炼,如英语考试增设口语考试比例、法学考试增设法律辩论形式。实务性操作考试是考查考生理论运用实际、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有力手段,如计算机考试用模拟制作、会计考试用模拟制表和报账等,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2)减少闭卷考试,增加灵活考试形式。通识教育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以小论文、分析事件评论、读书报告、调查报告以及实际创作和表演等取而代之,既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又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考试任务可以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由教师集体安排和编排考试任务,使课程知识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3)分解一次终结性考试,变通为多次形成性检测。一次终结性期末考试并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课程掌握的熟练程度,反而会鼓励学生经常性逃课、考试“临时抱佛脚”等不良学习习惯。分解一次终结性考试,减少期末考试在学生考查整个体系中的权重,一次终结性期末考试所占分值比例理论上不应超过50%,扩大平时检测和不定期检测的次数和权重,这样才能全方位、多形式、全程考查课程知识点。

2.专业培养阶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模块评价模式

专业培养阶段的课程比较集中,由既具备共性培养目标又有一定性质区别的课程群构成。鉴于此,专业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应采用模块式结构形式,模块式课程结构的总体思路是:每个大类课程下都包括许多课程,这些零散的课程可以按照课程性质归属于几个课程群,这些课程群是一级模块,课程群下属的具体课程是子模块,每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又可分为更小的模块。模块内各门课程之间以及课程模块之间在内容和授课时间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任何一个小模块包含的课程学习都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内容,社会实践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以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保障专业而言,专业课程基本可以概括为:经济学类(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理学类(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类(社会学、人口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劳动关系学)、社会保障学类(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几大类课程,每一大类课程可以设置为一个大模块,算为一级模块,一级模块内课程知识之间可以相互综合运用,适合在一个模块学完之后考核整体模块的学习效果,由大模块所包括课程的任课教师协商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灵活,内容主要侧重于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评价;每一门课程单独作为二级模块,考核以期末考试的课程终结性形式进行;由于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内容或单元,这些部分或单元称为三级模块,如《管理心理学》课程包括了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文化心理四个三级模块,《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可以分为调查理论、调查实施、调查统计分析、调查报告撰写四个三级模块,每个三级模块都包括了几章的内容。每一个三级模块教学完成之后,进行平时测评,测评人员、内容和形式因模块内容而定,可以灵活多样地实施,三级模块的所有测评构成了形成性评价。以《社会调查方法》为例,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级模块评价表

在实施模块课程形成性评价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课程学习档案,将平时考评的各种作业、评价记录等收入到档案中。二是形成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不应低于50%。大类培养除了需要建立一套详细完整的评价系统外,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及时做好记录,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及时反思和不断改进,这样才能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程评价模式与大类培养模式结合起来。

[1]河北经贸大学部分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试行)[Z].2007.

[2]蒋成忠.高职金融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丁佩芬,陶剑文.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核心+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4]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Thoughts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n the Categories of Training i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ZHAO Dongmei

(Institute of Public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s the direct carrier of cultivating talents,curriculum refor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pattern.Therefore,to carry out the categories of training mode will certain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to curriculum reform.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the beaco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programs.

categories of training;curriculum evaluation;formative evaluation;summative evaluation

G642.457

A

1008-469X(2014)03-0067-03

2014-04-02

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教学立项课题《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思路——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2013JYY06)

赵冬梅(1972-),女,河北张家口人,高等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河北考试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河北卷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孙婷婷
通识少年·拿破仑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