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讲评 折射精彩
2014-05-09陈卫丰
陈卫丰
摘 要: 初中化学习题讲评是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后期的中考复习环节中,讲评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有效设计,即摸底式考查:把握时机,精心选题;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关键词:初中化学 习题讲评课 有效设计
在化学复习阶段,不少学生认为讲评课枯燥、乏味,甚至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讲评习题没有针对性,缺乏代表性,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进行讲解,知识点零散,讲评的价值不大;二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将讲评课理解为 “纠错”课,以为进行解题、宣讲就够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异常;三是讲评课没有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少学生从讲评课中无法汲取营养;四是忽视了巩固性,习题讲评课跟新课一样是巩固、提升的过程,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讲评课,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讲评课更加精彩。
一、摸底式考察:把握时机,精心选题
在进行讲评之前,笔者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便于习题讲评课能够“对症下药”。所以在摸底考查环节,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知识点,将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呈现出来,通过精心选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必要一提的是,不少教师在摸底环节中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收效也并不明显。
比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对学生们做了一个摸底的练习。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了下面的四张小图片,他们都呈现了二氧化碳的用途,笔者提出问题:哪一张图同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笔者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图都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们纷纷思考,通过这样的摸底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掌握情况,便于在随后的习题讲解中“对症下药”。
二、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在讲评课的进行过程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从第一道题一直讲解到最后一题,对于整堂课缺乏设计,其实高效的习题讲评课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结合摸底的情况,哪些习题重点讲解,哪些次要讲解,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和引导课堂节奏。此外,在讲评过程中应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不少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讲评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讲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与学生随时交流。
比如在部分初中化学习题中,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实验题总是会处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结合这种情况,在实验类的习题讲评中,笔者会重点、细致地讲解实验题。比如针对“中和反应”这个知识点,笔者就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图所示,在第一个烧杯中加入了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显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最终烧杯中的溶液变成无色的溶液。
以上的四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是中和反应?学生们再次温习知识点,回归课本上关于中和反应的相关原理,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的关键要点也就在这里,酸和碱是反应物,盐和水是生成物,所以上述反应中只有KOH+HNO3=KNO3+H2O是中和反应。
随后又讲解了关于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回答,他们很快想到了酸性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成长,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不少农民会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碱,一般会采用熟石灰来进行中和。而酸性土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们很快想到空气污染、使用化肥、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酸雨等。
通过类似的详细讲解,以习题的形式带动复习,结合一环扣一环的习题,让学生全面掌握具体的知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
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学情。针对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可能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习题讲评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并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习题讲评环节中,笔者经常采用分层讲评法,设置有梯度的习题,一般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大类。基础型习题主要是扫除盲区,让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点不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提高型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挑战型习题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达到对基本知识点掌握运用的目的。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讲评中,笔者就开展了课堂互动模式,并且采用差异讲解法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参与到习题讲评中来,通过学生自己讲评,进一步提高其认知能力。在这部分习题讲评中,基础性知识点一般是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笔者让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站起来讲解;在提高型习题环节,笔者让中等生讲解,比如针对“空气中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不同”,来设计实验的方案,以此来判定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与实验相关的现象;在挑战型习题环节中,笔者让班级中的优等生讲解,如让学生讲解“碳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且写出具体的操作和探究方案。
四、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若学生一味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堂课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掌握得很好,但是再过几天不少学生还是会有所迷惑,这主要是学习的反复性造成的,学生要把错误的思维否定,再将正确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习题讲评要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式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这样的讲评课才是真正高效的。
结合习题讲评课上学生的反馈,笔者一般会在临下课的时候布置相关的巩固性拓展作业,包括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小实验,遵循“有效针对、触类旁通”的原则。
总之,初中化学讲评课要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这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幸福.初中化学试卷讲评有效性提高方法[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6)
[2]金之建.如何上好一堂化学习题讲评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
摘 要: 初中化学习题讲评是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后期的中考复习环节中,讲评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有效设计,即摸底式考查:把握时机,精心选题;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关键词:初中化学 习题讲评课 有效设计
在化学复习阶段,不少学生认为讲评课枯燥、乏味,甚至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讲评习题没有针对性,缺乏代表性,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进行讲解,知识点零散,讲评的价值不大;二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将讲评课理解为 “纠错”课,以为进行解题、宣讲就够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异常;三是讲评课没有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少学生从讲评课中无法汲取营养;四是忽视了巩固性,习题讲评课跟新课一样是巩固、提升的过程,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讲评课,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讲评课更加精彩。
一、摸底式考察:把握时机,精心选题
在进行讲评之前,笔者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便于习题讲评课能够“对症下药”。所以在摸底考查环节,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知识点,将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呈现出来,通过精心选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必要一提的是,不少教师在摸底环节中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收效也并不明显。
比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对学生们做了一个摸底的练习。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了下面的四张小图片,他们都呈现了二氧化碳的用途,笔者提出问题:哪一张图同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笔者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图都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们纷纷思考,通过这样的摸底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掌握情况,便于在随后的习题讲解中“对症下药”。
二、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在讲评课的进行过程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从第一道题一直讲解到最后一题,对于整堂课缺乏设计,其实高效的习题讲评课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结合摸底的情况,哪些习题重点讲解,哪些次要讲解,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和引导课堂节奏。此外,在讲评过程中应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不少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讲评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讲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与学生随时交流。
比如在部分初中化学习题中,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实验题总是会处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结合这种情况,在实验类的习题讲评中,笔者会重点、细致地讲解实验题。比如针对“中和反应”这个知识点,笔者就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图所示,在第一个烧杯中加入了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显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最终烧杯中的溶液变成无色的溶液。
以上的四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是中和反应?学生们再次温习知识点,回归课本上关于中和反应的相关原理,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的关键要点也就在这里,酸和碱是反应物,盐和水是生成物,所以上述反应中只有KOH+HNO3=KNO3+H2O是中和反应。
随后又讲解了关于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回答,他们很快想到了酸性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成长,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不少农民会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碱,一般会采用熟石灰来进行中和。而酸性土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们很快想到空气污染、使用化肥、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酸雨等。
通过类似的详细讲解,以习题的形式带动复习,结合一环扣一环的习题,让学生全面掌握具体的知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
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学情。针对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可能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习题讲评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并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习题讲评环节中,笔者经常采用分层讲评法,设置有梯度的习题,一般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大类。基础型习题主要是扫除盲区,让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点不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提高型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挑战型习题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达到对基本知识点掌握运用的目的。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讲评中,笔者就开展了课堂互动模式,并且采用差异讲解法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参与到习题讲评中来,通过学生自己讲评,进一步提高其认知能力。在这部分习题讲评中,基础性知识点一般是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笔者让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站起来讲解;在提高型习题环节,笔者让中等生讲解,比如针对“空气中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不同”,来设计实验的方案,以此来判定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与实验相关的现象;在挑战型习题环节中,笔者让班级中的优等生讲解,如让学生讲解“碳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且写出具体的操作和探究方案。
四、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若学生一味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堂课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掌握得很好,但是再过几天不少学生还是会有所迷惑,这主要是学习的反复性造成的,学生要把错误的思维否定,再将正确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习题讲评要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式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这样的讲评课才是真正高效的。
结合习题讲评课上学生的反馈,笔者一般会在临下课的时候布置相关的巩固性拓展作业,包括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小实验,遵循“有效针对、触类旁通”的原则。
总之,初中化学讲评课要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这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幸福.初中化学试卷讲评有效性提高方法[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6)
[2]金之建.如何上好一堂化学习题讲评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
摘 要: 初中化学习题讲评是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后期的中考复习环节中,讲评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有效设计,即摸底式考查:把握时机,精心选题;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关键词:初中化学 习题讲评课 有效设计
在化学复习阶段,不少学生认为讲评课枯燥、乏味,甚至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讲评习题没有针对性,缺乏代表性,有的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进行讲解,知识点零散,讲评的价值不大;二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将讲评课理解为 “纠错”课,以为进行解题、宣讲就够了,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异常;三是讲评课没有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不少学生从讲评课中无法汲取营养;四是忽视了巩固性,习题讲评课跟新课一样是巩固、提升的过程,但是不少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讲评课,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讲评课更加精彩。
一、摸底式考察:把握时机,精心选题
在进行讲评之前,笔者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便于习题讲评课能够“对症下药”。所以在摸底考查环节,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知识点,将一些综合应用型的题目呈现出来,通过精心选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必要一提的是,不少教师在摸底环节中没有针对性,只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收效也并不明显。
比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对学生们做了一个摸底的练习。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了下面的四张小图片,他们都呈现了二氧化碳的用途,笔者提出问题:哪一张图同时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笔者要求学生说出每一幅图都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们纷纷思考,通过这样的摸底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掌握情况,便于在随后的习题讲解中“对症下药”。
二、有效性课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在讲评课的进行过程中,有的教师仅仅是从第一道题一直讲解到最后一题,对于整堂课缺乏设计,其实高效的习题讲评课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结合摸底的情况,哪些习题重点讲解,哪些次要讲解,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和引导课堂节奏。此外,在讲评过程中应避免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不少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讲评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讲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与学生随时交流。
比如在部分初中化学习题中,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实验题总是会处于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结合这种情况,在实验类的习题讲评中,笔者会重点、细致地讲解实验题。比如针对“中和反应”这个知识点,笔者就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图所示,在第一个烧杯中加入了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显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最终烧杯中的溶液变成无色的溶液。
以上的四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是中和反应?学生们再次温习知识点,回归课本上关于中和反应的相关原理,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的关键要点也就在这里,酸和碱是反应物,盐和水是生成物,所以上述反应中只有KOH+HNO3=KNO3+H2O是中和反应。
随后又讲解了关于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回答,他们很快想到了酸性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成长,所以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不少农民会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碱,一般会采用熟石灰来进行中和。而酸性土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们很快想到空气污染、使用化肥、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酸雨等。
通过类似的详细讲解,以习题的形式带动复习,结合一环扣一环的习题,让学生全面掌握具体的知识,达到复习的效果。
三、灵活式讲评:尊重差异,灵活处理
在习题讲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特殊的学情。针对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可能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习题讲评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并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习题讲评环节中,笔者经常采用分层讲评法,设置有梯度的习题,一般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三大类。基础型习题主要是扫除盲区,让所有学生对基础知识点不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提高型习题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挑战型习题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达到对基本知识点掌握运用的目的。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习题讲评中,笔者就开展了课堂互动模式,并且采用差异讲解法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参与到习题讲评中来,通过学生自己讲评,进一步提高其认知能力。在这部分习题讲评中,基础性知识点一般是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笔者让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站起来讲解;在提高型习题环节,笔者让中等生讲解,比如针对“空气中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不同”,来设计实验的方案,以此来判定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与实验相关的现象;在挑战型习题环节中,笔者让班级中的优等生讲解,如让学生讲解“碳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且写出具体的操作和探究方案。
四、巩固式拓展:有效针对,触类旁通
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若学生一味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堂课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掌握得很好,但是再过几天不少学生还是会有所迷惑,这主要是学习的反复性造成的,学生要把错误的思维否定,再将正确的知识点消化、理解,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所以习题讲评要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式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这样的讲评课才是真正高效的。
结合习题讲评课上学生的反馈,笔者一般会在临下课的时候布置相关的巩固性拓展作业,包括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小实验,遵循“有效针对、触类旁通”的原则。
总之,初中化学讲评课要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这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幸福.初中化学试卷讲评有效性提高方法[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6)
[2]金之建.如何上好一堂化学习题讲评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