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颈髓损伤四肢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4-05-08柳尧花范万杰王丽华
柳尧花,范万杰,王丽华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颈髓是脊髓损伤中最常见的部位,占 55% ~75%[1~3],颈髓损伤病死率高达26%[2],存活患者多伴有四肢瘫痪,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主要目标。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能针对瘫痪患者肌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可提高患者步行的速度及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耐力,并可提高其参与康复的积极性。2009年1月~2012年5月,本研究以颈髓损伤合并四肢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OTOmed训练系统在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合并四肢瘫患者120例,男101例,女19例,年龄18~58岁。脊髓损伤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残损分级[4]选择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位于C3~C5;②损伤程度为不完全性损伤;③残损分级B级、C级;④经MRI或CT证实为颈髓损伤。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原发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康复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师徒手运动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电动站立床、平衡训练、中药、辅以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德国生产的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训练下肢,2次/d,每次15~20 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运动方式,调节速度、阻力。卧床患者采用MOTOmed 713.4/W41a型进行床边训练,能取坐位者采用MOTOmed lette型进行训练。肌力0~1级者采用被动模式,肌力2级以上者采用主动模式,肌力3级以上进行阻力训练。初始3 d调节速度2~3 r/min、阻力1~2 Nm,时间10~15 min,1次/d,使患者无疲劳、肌肉酸痛、影响睡眠等不适感觉,以后每日递增速度、阻力,延长时间至20 min,2次/d。4周为1疗程,一般为8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指标 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4、8个疗程后评价疗效。①下肢运动功能:按ASIA运动评分法(MS)选定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 长伸肌、腓肠肌,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MT)评分,双下肢总分为50分[5],评分越高肌肉功能越佳。②肌张力:根据文献[6]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值1、2、3 分。治疗前后肢体由不能进行任何活动到有一定功能活动,说明肌张力逐渐增强,肌力逐渐恢复,评分提高。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四肢瘫功能指数(QIF)[7]评价,共10项,总分100分,QIF=得分总和/200×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Friedman秩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康复治疗后MMT评分增加、肌张力增强、QIF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治疗前后MMT评分、肌张力、QIF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康复治疗前后MMT评分、肌张力、QIF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康复训练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组别 n MMT评分 肌张力 QIF 评分观察组60康复治疗前 12.60 ±1.42 2.83 ±0.38 18.85 ±1.96康复治疗4疗程后 21.85±1.77*﹟ 2.18±0.39△ 40.05±1.21*△康复治疗8疗程后 28.63±2.75* 1.78±0.50△ 46.25±2.11﹟对照组 60康复治疗前 12.57 ±1.39 2.88 ±0.32 18.48 ±2.13康复治疗4 疗程后 18.08 ±2.64 2.55 ±0.50 36.38 ±2.73*康复治疗8疗程后 24.50±3.11*△ 1.93±0.58 45.21±3.16﹟
3 讨论
所有颈髓损伤四肢瘫患者均有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证实,康复训练可改善瘫痪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8~11]。脊髓损伤后通过适当的锻炼可实现功能重组,但其康复过程漫长而艰难,必须循序渐进[12,13]。MOTOmed 运动训练系统常用于颈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患者。当患者肌力完全丧失无法运动时,MOTOmed运动系统可通过电机带动肢体进行被动运动,被动训练对感觉运动皮质的影响与主动训练是一致的。当患者拥有部分肌力,并能抗自身重力和部分阻力时,电机可协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环;患者能抗阻力运动时,可调节阻力参数,使患者抗阻力完成踩踏循环。本研究发现,通过被动运动,患者可有效利用残余肌肉力量,完成踏车动作;阻力训练不仅能发现肌肉的残存肌力,还可通过经常训练提高肌力,最终达到主动活动的目的。坐位下踏车训练为主导的MOTOmed训练系统除被动活动外,还可根据患者下肢肌力进行助力、主动、抗阻调整,适合下肢综合活动中的肌力训练。通过下肢重复性运动,加强下肢肌群的力量训练,增强膝、踝关节和髋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并不断刺激肢体的关节觉、位置觉,促进肢体运动感觉的恢复,提高患者肌力、肌张力,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后观察组MMT评分、肌张力评分、QIF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证实采用MOTOmed运动系统运动训练对四肢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借鉴。
[1]Pickett GE,Campos-Benitez M,Keller JL,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Canada[J].Spine,2006,31(7):799-805.
[2]Sekhon LH,Fehlings MG.Epidemiology,demographics and 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Spine,2001,26(24):2-12.
[3]Farmer J,Vaccaro A,Albert M,et al.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fter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J].J Spinal Disord,1998,11(3):192-196.
[4]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9-470.
[5]励建安,许光旭.实用脊髓损伤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93-95.
[6]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
[7]Greabam GE,Labl ML,Dittmar SS.The Quadriplegia Index of Function(QIF):sensitivity and reliability demonstrated1n a study of thirty quadriplegic patients[J].Paraplegia,1986,24(11):38-44.
[8]范小艳.主动与被动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5):341-343.
[9]崔贵祥,宋成忠,岳寿伟.功率自行车运动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30-532.
[10]李长顺,崔贵祥.下肢功率自行车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21-123.
[11]Kamps A,Schule K.Cyclic movement training of the lower limb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Neurol Rehabil,2005,11(1):1-12.
[12]谢青,陆廷仁,熊健,等.脊髓损伤ASIA2000神经功能评定介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210-212.
[13]林舟丹,毛琳,刘传太.3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1,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