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亢并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变化及胰岛素用量调整

2014-05-08盛丰华孙瑞霞咸玉欣

山东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甲亢激素血脂

盛丰华,庄 敏,李 莉,孙瑞霞,王 静,咸玉欣

(1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五莲2623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造成机体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临床上,甲亢除了以代谢增高和多系统功能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外,还可出现血糖升高;其原因一是甲亢本身引起糖代谢紊乱,进而引起DM,称为甲亢继发DM;二是DM与甲亢同时发病或在甲亢后发病,甲亢控制后血糖恢复正常,即甲亢并DM,以前者较多见[1]。据国外报道,DM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为31.2%[2]。本研究对24例甲亢并DM及26例甲亢继发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甲亢并DM患者确诊甲亢前后的胰岛素用量变化,为临床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五莲县人民医院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甲亢并DM患者24例(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 30 ~56(36.5 ±5.5)岁,BMI(22.6 ±2.9)kg/m2;门诊新诊断的甲亢继发DM患者26例(对照组),其中男 12例、女 14例,年龄 35~60(37.5 ±6.0)岁,BMI(23.8 ±3.3)kg/m2。两组 DM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标准[3],甲亢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国甲状腺诊疗指南制定的标准[4]。DM并甲亢者均为先诊断DM,后发现甲亢。甲亢继发DM者既往均无DM史,DM与甲亢同时发病或在甲亢后发病,甲亢控制后血糖恢复正常。两组均有心慌、手抖、怕热、多汗、消瘦等高代谢症状;均未接受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及酗酒、有 DM急性并发症者。两组性别、年龄、BMI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抽取两组禁食8~12 h的清晨空腹静脉血12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查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压液相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用非参数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血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C、TG、FPG、2 h PG、HbA1c明显升高(P <0.05或 <0.01),见表 1。

表1 两组血脂、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脂、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5,bP <0.01

组别 n 血脂TC(mmol/L) TG(mmol/L)血糖FPG(mmol/L) 2 h PG(mmol/L) HbA1c(%)24 2.5 ±1.2 1.2 ±0.5 8.8 ±2.1 12.8 ±3.1 7.7 ±1.4观察组 26 4.3 ±2.2a 2.6 ±1.1a 12.3 ±3.9b 17.5 ±4.4b 11.5 ±2.8对照组b

2.2 两组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T3、FT4水平明显降低,TSH水平明显升高(P均 <0.05),见表 2。

表2 两组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5

组别 n FT3(pmol/L) FT4(pmol/L)TSH(μIU/mL)24 53.5 ±12.7 70.3 ±20.5 0.15 ±0.1观察组 26 38.2 ± 9.1a 52.7 ±12.5a 0.25 ±0.2对照组a

2.3 观察组确诊甲亢前后的血糖变化 观察组确诊甲亢前均每日用4次胰岛素或每日用2次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4.5±6.1)U;血糖控制在 FPG(6.7 ±1.6)mmol/L,2 h PG(9.6 ±2.3)mmol/L。确诊甲亢后,每日胰岛素用量为(57.8 ± 8.5)U;FPG 升至(12.3 ± 3.9)mmol/L,2 h PG升至(17.5 ±4.4)mmol/L。观察组确诊甲亢前后的血糖变化及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 <0.01)。调整胰岛素用量(5.4 ±1.1)d,患者的血糖控制均达标,其中FPG(6.9±1.4)mmol/L、2 h PG(9.5 ±2.5)mmol/L,与确诊甲亢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甲亢与DM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对甲亢并DM、甲亢继发D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二者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5],由于遗传上的某些缺陷和易感性,加上病毒感染、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造成免疫平衡破坏,可能导致二者发病[6]。②多数学者认为,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DM[7]。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升高;甲状腺激素升高可加速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导致糖耐量减低或DM加重;同时甲亢往往合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活性增强,而儿茶酚胺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可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8];另外,甲亢的高代谢状态使胰岛素分解加速,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最近研究发现,甲亢患者存在肝胰岛素抵抗和外周脂肪组织抵抗[9,10]。还有研究发现,甲亢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HOMA-IR指数均明显升高。甲亢可能通过以上机制,导致患者糖耐量异常甚至发生DM。

甲亢继发DM属于继发性DM的范畴,多因甲状腺激素升高所致,积极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血糖水平可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而降低[11]。甲亢并DM为DM与甲亢同时发病或在甲亢后发病,甲亢控制后血糖恢复正常,因为甲亢的出现造成原来较平稳的血糖波动较大,需增加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才能使血糖达标,但需增加多少胰岛素用量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甲亢并DM及甲亢继发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发现甲亢并DM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甲亢继发DM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明显高于甲亢继发DM患者;且甲亢并DM患者确诊甲亢后血糖明显升高,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达标后,其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对临床甲亢并DM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甲亢并DM与甲亢继发DM的发病机制不同,其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差异较大。甲亢并DM患者在确诊甲亢后血糖指标明显升高,胰岛素用量较确诊甲亢前明显增加。

[1]Hage M,Zantout MSM,Azar ST.Thyroid disorders and diabetes mellitus[J].J Thyroid Res,2011,7(12):439-463.

[2]Demitrost L,Ranabir S.Thyroid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etrospective study[J].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2012,16(Suppl 2):334-335.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76-882.

[5]曹立平,曹蕊芸.长期随诊老年糖尿病发现并发疾病12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42):123-124.

[6]励丽,毛洲宏,褚建平.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代谢紊乱62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6):349.

[7]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5.

[8]Raza SA,Dewitt RT,Chen H,et al.Catecholamine excess in pheochromocytoma inducing insulin resistance[J].Endocr Pract,2004,10(2):149-152.

[9]Kapadia KB,Bhatt PA,Shah JS.Association between altered thyroid state and insulin resistance[J].J Pharmacol Pharmacother,2012,3(2):156-160.

[10]Miyauchi S,Matsuura B,Ueda T,et al.Interleukin-18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hyperthyroid state[J].Endocr J,2013,60(4):449-455.

[11]赵林海,蒋兴春,李玉霞,等.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3096-3097.

猜你喜欢

甲亢激素血脂
甲亢那点事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宁波第二激素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你了解“血脂”吗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