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4-05-08丁玉敏

关键词:皖江草莓服务业

丁玉敏,胡 艳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铜陵学院 经济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一、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目前各国通常都是在接受克拉克三次产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来解释和划分服务业。随着世界经济“服务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于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说法。

国内学者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那些在改革开放后才发育发展起来的服务业[1],这种观点主要强调时间上的“新兴”特征。诸如旅游、文化、体育等国际上的传统服务业,在我国却被冠之以“现代”二字,主要是由于体制原因和对“服务创造价值”的认识不足,发展较晚,因而属于新兴产业。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2]。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大学刘志彪等认为,现代服务行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缓解分化形成的,是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3]。谭仲池指出现代服务业的出现与发展源于某些服务环节从制造环节逐步分离,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知识和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服务业。

笔者认为,在现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的本质就是创新。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它是与制造业升级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决策咨询、品牌策划、金融支持、市场营销、创新服务;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它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新品种培育、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物流;相对于单个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言,它是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理念带来的新的产品与新市场。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还是资本、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的,只要与时俱进,就能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服务业是指用现代化手段生产,为现代人、现代生产服务的行业。下面用一个案例来加以说明:

案例:小草莓,大市场——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嫁接的成功典范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北部,是我国草莓生产第一大县,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2012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已突破18.5万亩,总产量达28万吨,亩均产值1.5万元以上,拥有7万多种植户,从业人员12.6万人,受益人员30万人。长丰县将传统的草莓种植不断赋予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其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长丰县通过草莓论坛,不断开发草莓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绿色包装保鲜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等。长丰草莓,2003年被国家质监局定为标准化开发生产示范区,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国家级无公害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2.利用品牌进行促销。长丰县已注册的品牌有“丰香”、“红颜”、“章姬”等,2007年,“长丰草莓”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草莓原产地保护商标,同时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

3.发展电子商务。长丰县利用中国长丰草莓网发展电子商务,促使长丰草莓远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及东北等地。

4.培育旅游市场。每年一度的草莓采摘季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游客光顾,成为都市人周末休闲度假胜地。长丰县充分利用草莓采摘期,开展农家乐、体验式农业观光、草莓采摘等旅游活动。

此外,长丰县还通过举办“中国草莓文化节”来繁荣 “草莓文化”,长丰草莓色泽艳丽,形态优雅,香甜爽口,富含多种矿物质,集审美、养颜、保健等功能于一身,这种以小草莓带动的产业链,无疑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嫁接的成功典范。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学者们的研究已逐步趋于成熟。香港大学陶志刚等用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分类方式对香港的现代服务业进行了研究[5]。高运胜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现代服务业分为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性服务业[6]。杜子芳等人根据现行《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02),列出了现代服务业具体的行业类别[7]。

笔者根据2011年11月1日实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结合WTO统计和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以及我国现行统计年鉴中对第三产业的规定,对安徽省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设计,涵盖到16个行业: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租赁业、会展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与有关工程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服务业(指中等及以上教育)、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医疗保健与社会服务业、环境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包括基础教育)(见表1)。这16个行业主要来自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中的第三产业,以及隐藏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服务部分,这些服务会逐步从原有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中分离出来,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生产性服务业。上述分类不仅有利于统计数据的获取,而且还可以对各级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的提法进行统一。

表1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设计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解决我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因此,必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的组织结构和新的商业模式,加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将服务业孕育的市场潜在需求及时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扩大就业水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进行有序转移。服务业是吸纳就业最大容器,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还是促进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

2011年末,皖江城市带服务业增加值为3 343.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32.3%,低于全省32.5%和全国43.1%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0%比率更是相差甚远(见表2)。服务业从业人员649.5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6.84万人,与此同时,农业从业人员比上一年减少62.66万人,工业从业员比上一年减少4.89万人,这表明服务业对本地就业人口吸引力不够。

表2 2011年皖江城市带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及位次

皖江城市带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指引下,一直偏重工业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仅重在工业,而且重在投资,而不是消费,导致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处于薄弱环节。到目前为止,除了旅游、劳务有对外输出外,皖江城市带的交通、运输、邮电、金融等服务业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其他服务业的“走出去”还未起步。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地区之间不平衡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合肥市,其次是池州市、舒城县、宣城市,最低的是铜陵市,低于合肥市15.8个百分点。而同处于安徽经济第一方阵的芜湖、马鞍山也位居后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当然,这些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可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空间,同时,这些地区科研与人力资源投入较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金融支撑能力较强,完全可以使得现代服务业发展到相对较高水平。滁州、安庆两地农业仍占较大比重,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张力明显不足。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城乡之间不平衡

2011年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97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 329.00元,与此相对应,农村居民收入中用于医疗保险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支出的1/3,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之间不平衡。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乡镇服务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投资主体之间不平衡

在皖江城市带的服务行业中,除餐饮、房地产、旅游、租赁、娱乐5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国有投资都占到50%以上,其中会展业、文化产业几乎全由国有资本投资。政府对金融、邮电通信、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科研技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团协会等行业,有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壁垒多,门槛高,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也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目前,服务业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国内民营资本、外资开放。

五、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筑以合肥作为核心城市的综合服务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强化以合肥为区域核心城市,增强其辐射能力与集聚能力。核心城市要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极,并与次中心城市错位互补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核心城市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由于现代城市必须依赖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饮食、金融、保险、文教卫生等部门和行业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来生存和发展,反之,服务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推动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核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将决定城市群对最高水平企业家的吸引能力。合肥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应充分发挥其在商贸、旅游、教育、医疗、金融、信息、产权交易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功能。

因此,目前合肥应大力改善交通状况,引进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突出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承接发达地区的符合合肥产业发展规律的服务产业,政策支持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科技农业,从总体上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逐步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顺序。

(二)大力发展铁路物流、港口物流,实现江海联运

充分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统一的皖江物流信息平台,高效利用铁路干线、长江岸线和港口资源,形成皖江物流轴,实现外向型、国际化的江海联运。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发展矿产品、农产品以及汽车等专业物流的发展。构筑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三大物流枢纽,其中合肥发展成为重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芜马发展成为服务皖江城市带、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安庆发展成为服务皖西南、面向皖鄂赣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枢纽。发挥铜陵铜冶炼、铜产品深加工、铜拆解优势,建成以铜及铜制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同时,构建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支持设立芜湖保税港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适时设立马鞍山、安庆出口加工区,合理构建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口岸与长三角等沿海省份区域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

在改善物流环境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一批A级以上物流企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建设各具特色的综合商务功能集聚区

服务外包区、商业CBD、专业批发市场、信息产业园、动漫园、文化创意园、创新示范园等开发区建设已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驿站。目前在皖江城市带已涌现出一批这样的“新区”,如:合肥滨湖新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合肥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区,马鞍山雨山视聆通动漫产业基地,铜陵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园,池州九华国际动漫产业园和池州国际会展城等颇具特色的服务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聚区内的服务配套功能要相应的发展,从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到通讯、娱乐,包罗了人们生活所需的方面,保证生活的舒适方便,将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自愿到此落户,进一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四)形成开放的皖江城市旅游带

大力推进皖江旅游与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重点建设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合肥都市圈旅游区,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教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旅游商品,把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把皖江旅游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在上述思路的指引下,皖江城市带应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形成“一核(以合肥为核心),双轴(沿铁路干线、长江岸线的现代物流轴),多个综合商务功能集聚区和开放的皖江城市旅游带”“点—线—面”式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1]朱明春.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下[J].中国经贸导刊,2004(13):25-26.

[2]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志彪.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增长[J].中国经济问题,2001(1):10-17.

[4]谭仲池.中部经济崛起的路径选择和发展格局[N].光明日报,2004-08-13.

[5]陶志刚,王查理.对于香港制造业有关的制造服务业的经济性研究[M].城市化: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G].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6]高运胜.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7):78-83.

[7]杜子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1(4):9-11.

猜你喜欢

皖江草莓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草莓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正是乘风破浪时——浅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