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多维干预的实验研究

2014-05-08谭希颖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实验组心理健康

杨 薇,谭希颖,曹 平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高校体育课程多维干预的实验研究

杨 薇,谭希颖,曹 平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为进一步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逐步完善高校体育育人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采用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对学生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健康指标有明显改善,而在Coercion, terror and psychosis性3项指标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多维干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整体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

高校;体育课程;多维干预;实验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兴起,人们不禁反思:学校体育究竟有何用处。反思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追问体育教育的目的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设置体育课程目标时,首先关注的是教育目标,在明确培养什么样人的前提下,再设定体育目的和目标[1]。比如,美国的7项体育课程目标AAHPERD:1)能够展示多种运动方式并熟练掌握几项运动;2)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指导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能;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社会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不同之处;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和社会交往的机会[2];德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个性,探索激发潜在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澳大利亚提出通过参与体育过程, 增进对平衡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解;日本大学体育课程目标追求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与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3]。可见,每个国家的体育课程目标集中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在不断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因为,现行我国体育教育实际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较大缺失。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提出5项体育课程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4]。但是,就目前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侧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并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缺乏一致性[5],“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就是要开发和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和方法,从多维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因此,一方面为充分体现体育的价值,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另一方面为适应未来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素养。本文重点对目前体育课程所缺失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高校街舞课程为平台,以“三维一体”生命观育人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指标的多维干预,以进一步确认育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价值和潜力,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创新和完善高校体育育人机制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高校体育课程多维干预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体育课程”、“生命教育”等关键词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将查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为制订多维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实验的目的和可行性,征询有关专家对实验干预手段的意见和建议。

1.2.3 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法,实验对象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选修课街舞专项课2012级学生,共4个班级,每班30人,共120人。将实验对象按整班随机抽取2个班级为实验组,2个班级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进行全学年的跟踪实验。实验前,根据“三维一体”生命观育人指标体系内容制定多维干预方案;实验过程中,实验组采用依据多维干预方案所开发和创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见表1)进行教学,重点对学生的表现力、娱乐性、创新性、想象力、注意力、自信心、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艺术修养等进行培养和提高;对照组班级参照《街舞专项课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实验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7月。为确保实验组与对照组属于同质,实验过程均采用同一位授课教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4 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为测量工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度(社会适应)的测量。测量时间分别为:2013年9月和2014年7月。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1.0对问卷调查和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处理与分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校街舞课程教学实验

2.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法,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前测量。实验过程中,对照组按照《街舞专项课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根据育人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内容项,采用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的多维干预手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教育,共64学时,学期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后测量。然后将实验前、后所测数据进行比较,最终以数据描述实验结果。

2.2 方案实施

2.2.1 实验控制 为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保证实验过程的严谨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授课教师均由研究者本人担任。

2.2.2 实验干预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基于“三维一体”生命观构建的街舞课程育人指标体系所包含的内容[6],选取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2级指标,共16项指标,逐一对应地提出多维干预手段(见表1),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为该实验干预手段具有可操作性。实验组将按照实验干预手段中所提供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

2.2.3 测量 测量对象:对照组2个街舞专项班,每班30人,共60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22人;实验组2个街舞专项班,每班30人,共60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19人。

测量工具: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共包括90个自我评定项目,主要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共有3个维度,分别为客观支持(3项)、主观支持(4项)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项),共10个评定项目。以上2种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并具有一定的重测信度,可用于测量。

表1 多维干预手段

测量时间:2013年9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前测量;2014年7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后测量。实验前、后测量时间间隔为1学年。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多维干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学生在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总分和各因子分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9个因子和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因此,认为本实验做到了齐同比较,对实验的实施保证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者未提出分界值,按全国常模结果,各因子得分以及总分越高,对应的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方面越容易出现问题。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在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外,在其它因子以及总分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P <0.05),并且实验组的平均分数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学生的个体思维不易走极端;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的平均分数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躯体不适症状较不明显;两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4个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特别显著(P <0.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并在实验组平均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多维干预,学生的抑郁程度、焦虑表现和脾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人际交流自信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3.2 多维干预对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 根据学生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所得总分和各维度分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表5)。

表2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SCL-90)t检验结果统计

表3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CL-90)t检验结果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因此,认为本实验做到了齐同比较,对实验的实施保证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表4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SSQ) t检验结果统计

表5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SQ) t检验结果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2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2组在支持利用度维度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SSQ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从表5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数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的分数,这说明通过实施多维干预,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研究表明,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维干预:1)对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均具有显著效果。其中,社会支持利用度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十分显著;2)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健康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3)通过实验结果还发现,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3项指标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3.2 建议体育的目的是培养有修养、有能力、健康开朗、积极向上的人[1]。因此,体育教育应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体育课程的隐性目标更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在时代和社会都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教育时期,高校体育更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应充分利用运动项目的特点,多采用情境式教学,发挥大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充分意识到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建议任课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体育课程目标,不断开发和创新适合自身项目特点及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和方法,以进一步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教育。

[1] 孙喜和,邢金明,李柏.论体育课程目标—评贾齐与解飞厚的课程观[J].体育学刊,2007,14(9):10-14.

[2] Physical best.Human Kinetics.Physical Education for Lifelong Fitness:Physical Best Tchr Gd-2 E[M].AAHPERD,1998.

[3] 范春来.中外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及实现途径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6): 71-73.

[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5] 陈华卫.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57-60.

[6] 杨薇,元文学,宁淑芬.基于“三维一体”生命观构建高校街舞课程育人指标体系[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6):50-53.

[7] 黄宁波.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2):3-6.

[8] 何仲恺,钱铭怡,杨寅,等.运动态度和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6(6):41-46.

[9] 王军.基于健康社会学视角的高校体育教育价值理念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30(4):100-102.

[10] 殷恒婵,陈雁飞,张磊,等.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14-27.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YANG Wei, TAN Xi-ying, CAO P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Liaoning China)

To further realize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gradually improv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is research adopts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experi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using health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SSQ) for students to test and analyze. Result shows that psychological health index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aspects of student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and paranoia, but no distinct difference in level of coercion, terror and psychosis. In the meantime, obvious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out in dimensions of student application of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Therefore,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tion plays signif i cant role in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of student mental health and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ultidimensional interventions;experimental research

G807.0

A

1004-7662(2014 )10-0053-05

2014-09-15

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MS201316)。

杨薇,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实验组心理健康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