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的体育提升路径研究

2014-05-08王晓红王士娟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家体育文化

王晓红,王士娟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国家形象的体育提升路径研究

王晓红,王士娟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国家形象的塑造对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展现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体育媒介提升国家形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及其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1)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为主要内涵;2)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参与国际体育交流、承担国际体育职责、培养国际体育明星等多种路径提升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体育塑造;提升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化、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国家形象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体育作为国家形象中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的披金斩银,无疑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增添了光辉的笔墨。尤其是因为奥运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我国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也正是得益于体育对国家形象的塑造。2010年胡锦涛访问美国时,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人物宣传片中姚明、丁俊晖、郎平、邓亚萍、郭晶晶等体育明星占据了大量片段,由此也可见体育在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为进一步挖掘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探索国家形象的体育提升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国家形象”、“提升路径”、“体育形象”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查阅了从1979-2014年发表的相关论文39篇,其中相关度较高的文献13篇;并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中国体育报等途径搜集了大量实证性资料丰富研究内容,为论文撰写提供了大量的前期文献基础。同时,采用专家访谈法,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4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2人,并结合信函等方式咨询和请教了关于国家体育形象及提升路径的内容,汲取各位专家的思想和意见,进而明确了论文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为本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1 国家形象与体育的关联

所谓国家形象就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和评价。国家形象在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家实际状况,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1]。如今,体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尤以奥运会等媒介的传播为导向,把体育的功能发挥至极点。体育在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

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彰显。体育作为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综合的社会价值实现平台,已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发展等诸多方面。

2 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

美国学者蒂姆·西斯克曾说过:“一个社会在体育方面的成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结构运行良好,如果一个社会在体育方面十分出色的话,这个社会在管理整个社会方面也相当出色”[2]。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不仅展现了国家的综合水平和实力,也彰显了体育大国的气质,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根本动力。

2.1 群众体育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是其人民。人民的性格、意志、品德乃至健康、能力、观念、理想等能辉映出这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形象。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如今国民身体素质也纳入到了国家综合国力中,人们从体育中享受的最大利益就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也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可以去满足生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而体育恰恰充当了这个强身健体的桥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健身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人亲身参与到健身行列中来,全民健身日、单位(职工)运动会等群体运动项目正在全国风靡。随着《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和实施,以及“全民健身日”的设定,从城市到乡村、从中老年到儿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达3.4亿人,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3],进一步推进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国走向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全民族的体质及健康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社会构建作出了贡献。

2.2 竞技体育展示大国和平崛起竞技体育从金牌零的突破到百枚金牌的获得,从一个人的奥运会到全民参与的奥运会,这是竞技体育稳步发展的见证,更是体育大国和平崛起的彰显,对提升国家地位和声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始终坚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林丹以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勇夺桂冠,冼东妹以“挑战自我、为国争光”的精神展现了奥运赛场上“最温馨瞬间”,在众多运动员的努力下,最终我国代表团以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为国争光,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场中,我国代表团不仅以88枚奖牌的好成绩展现了竞技体育大国的实力,运动员孙杨的喊声“中国人可以的”、叶诗文以大气淡定的表现击退质疑等都体现了我国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文明素养,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展现了国家形象。在索契冬奥会中,我国体育代表团共有运动员66人,参加4个大项49个小项的比赛,充分彰显中国冬季项目的发展水平,赛场上,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项目中张虹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夺冠、李坚柔的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以“柔”克刚的体育精神等都展现了我国运动员良好的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

表1 第23~30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奖牌数统计

在《奥运争光计划》的指引下,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表1),众多国际知名赛事在中国举办,而且,奥运会、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赛事的举办均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运动员屡屡在国际赛场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97个,创造世界纪录45次[3],不仅展现了体育大国的形象,更加坚定了走体育强国之路的自信。

2.3 体育产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3]。近30a来,中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在世界经济剧烈变化的背景下稳步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奥运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不仅表现在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达到2 80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地铁、轻轨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环境治理建设、信息化建设、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将达到1 800亿元,奥运会还创造出上百万个就业机会,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4]。体育现在早已跨出本行业,作为一只隐形的手,默默地推动着国内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体育与国内经济的联姻是不容忽视的,体育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中国融入国际化进程,例如,我国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就已拉动了国内GDP的大幅度增长(表2)。

表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动2002-2008年全国GDP增长情况统计[5]

2.4 体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体育文化发展事关全民切身的体育利益,社会和谐是实现全民利益的基本保障,同时也为体育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精神风貌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体育“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呈现出以人文体育观为主的价值取向。体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要求具备以下4点:1)独立的个性意识。个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和谐社会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个人自我意识的塑造,个人应摆脱各种狭隘的关系,尽可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价值和特征。2)公平竞争观念。公平公正不仅是体育竞赛的灵魂和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诉求。3)法治意识。体育法治不仅体现了平等观念、利益均衡,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秩序的基本保障。4)文化创新。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是体育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提。因此,体育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还在社会和谐的构建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

2.5 体育精神彰显民族复兴民族复兴是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个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医疗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祖国统一,并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体育精神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放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出精神力量,极大地鼓舞着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赢得第1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激励着体育运动健儿为国争光,也成为各行各业人们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初,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肩负着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正是在这时,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连续5次夺得了世界冠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一个民族复兴的核心是民族精神,而体育在这方面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7]。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我们的“中国梦”。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从“第1金”到“第200金”,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全民参与的奥运会”,这种跨越尽显“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更加坚定了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梦”。

3 国家形象的体育提升路径

3.1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路径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国的重视、媒体的关注,以及遍布全球的新闻网络的快速传播。中国举办过的国际体育赛事有亚运会、田径世锦赛、乒乓球世锦赛、羽毛球世锦赛、游泳世锦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F1赛车等,而举办这些国际体育赛事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我国的知名度。

1)对国际赛事进行准确地定位,规划筹办赛事的系统工程。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民主、文明、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将国家形象的树立和传播与国家理念、国际国内政策和国家行为紧密结合。同时,将体育赛事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分阶段地实施和完善。

2)利用举办赛事,营造国际舆论环境,完善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根据国际受众的政治态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选择对外宣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提高赛事的传播效果;通过国际传媒的工作,争取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正面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3)加强与友好邻国的赛事交流,形成国家之间体育塑造形象的合力。政府鼓励和出台大量的支援者在国外从事语言教学、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体育领域的相关工作,形成维护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的利益合力。不同规模体育赛事的举办,直接影响国际与国内体育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2 参与国际体育交流运动无国界。体育是一种超越国界,具有世界性文化的交流,它可以跨越国界和各种国际政治、对外交流等重重障碍。通过体育比赛、交流来缔造的国家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交流等平台,可以缓和、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发展。在国际关系中,体育交流也作为一种交流的方式、手段用来增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体育为联姻促进国家的交流比比皆是。尤以乒乓球为突出案例,1972年中美“乒乓外交”以小球带动大球,打开了我国对外交流的大门,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这正是以体育为纽带打破两国之间的僵局。尼克松事后回忆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以实现”[8]。近些年,随着体育运动潮流的发展,各种赛事都在促进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姚明加入NBA等,都为我国赢得了一定的荣誉和信任。

体育在特殊的国际、国家关系中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正因为其特殊的立场打破了国际、国家间的僵局,使敌对势力或无外交关系的国家之间相互建立起了交流的平台。在国际化阶段,体育能够为一个国家提供超出它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的地位[9]。

3.3 承担国际体育职责权利与义务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我国是奥运会的承办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先锋,作为一个和平崛起、倡导和平互立的大国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国际体育职责。中国奥委会在国际上也承担了自己应有的职责,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了更好,并在国际体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奥委会始终与国际奥委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国奥委会积极支持并参加国际奥委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配合国际奥委会对其五环标志在中国实行保护。中国先后有荣高棠、李梦华、伍绍祖、张百发等19人荣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勋章。1986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中国奥委会奥林匹克杯,以表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体育援助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国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和水平在逐渐完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的原因也是得益于中国国际体育组织,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展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承担了中国奥委会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任务。其中,何振梁曾任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委员、副主席,吕圣荣曾担任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理事、国际奥委会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协调委员会委员,魏纪中曾担任国际排联第1副主席等。他们代表着我国的形象,在国际体坛上树立了讲正义、守信用、敢担当、负责任的中国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为我国体育争取了一定的话语权。

3.4 培养国际体育明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愈演愈烈。在大众传媒的渲染下,体育明星也享有与娱乐明星、政治人物一样的高曝光率和瞩目度。体育明星对构建“第三方话语同盟”也同样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商业化为一个一个的体育符号,通过媒体在全世界进行传播,而奥运会正是塑造体育明星的极佳机会。例如,中国乒乓球队的胜利铸就了乒乓明星——邓亚萍,她也成为了我们国人的骄傲,萨马兰奇先生亲自为她颁发了奥运奖牌,而她成为奥委会中的一员更体现了中国体育明星的国际地位。姚明加入美国NBA以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他自己,更知道了中国。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m栏中勇夺冠军,瞬间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乃至全球的每个角落,他在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通过他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国。事实上,郎平、李宁、邓亚萍、姚明、刘翔、郭晶晶等国际体育明星的在国家中体现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他们本身所代表的价值。

虽然,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地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全面介入体育组织的时间晚、起点低、影响力小,特别是我国举办奥运会,在国际体育组织人才方面距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体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对此,应注重发展我们的优势项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在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项目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为我国增光添彩。

3.5 传承中国体育文化

1)注重提升对外交往中的体育文化含量,展现民族文化魅力与国家体育文化品格,传承中国体育文化。在塑造国家形象时,要重视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和传播现代体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加大向对外宣传的体育资源的倾斜力度,强化传统的文化底蕴,开发有利于国家形象体育塑造的文化产业,推进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和平台。

2)强化“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时代的眼光、创新的观念,自觉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战略中。建议授权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协调总局各司局、中心以及各省市的体育文化工作。增加对国家及地方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等部门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将“中国年”、“中国节”融入到奥运会、亚运会举办城市或欧美国家中进行各种体育文化展示活动等。

3)加快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建设,发挥其搜集、整理、研究、展览、宣传体育文化的功能;制订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规划;出访体育团队,应在服装、饰品、标志、礼品等方面讲究中国文化特色,重视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和整体形象设计。

4 结 语

国家形象的体育塑造涵盖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领域,不仅彰显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更能体现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国家推进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生态文明5位一体的建设中,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参与国际体育交流、承担国际体育职责、培养国际体育明星等路径,对有效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体育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事业科学、持续、健康地发展,也必将为民族文化走向自信、自强贡献一份正能量。

[1] 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4(3):14-20.

[2] 李金宝,王惠生.探讨与争鸣:体育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与策略[J].电视研究,2009(10):33-34.

[3]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3098086.html,2012-07-03.

[4] 杨桦.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5):3-6.

[5] 杨桦.2008年奥运会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58.

[6] 周西宽.体育基本原理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5.

[7] 杨桦.2008年奥运会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03.

[8] 戴轶,赵茜.体育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28):308-310.

[9] 钱江.“乒乓外交”始末[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30.

Research on Improving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

WANG Xiao-hong, WANG Shi-ju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Shaping national image is of important signif i cance to improv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and demonstrating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o increase international inf l uence of China as a sports power, to improve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 media,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specialis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thesis analyses and studies how to shape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 and specif i c ways. Research shows: 1) main connotations of shaping national image through sports are mass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culture and sports spirit. 2) Various ways like organizing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petition,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exchanges,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sports responsibility and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sports stars can all improve national image.

national image; sports shaping; improving path

G80-05

A

1004-7662(2014 )10-0030-05

2014-01-01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事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CTY017)

王晓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国家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我们的“体育梦”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