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现代有轨电车3号线市内段线站设计研究
2014-05-07芮东升
芮东升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锦州市现代有轨电车3号线为衔接锦州市老城区与龙栖湾新区的通道之一,线路起于锦州火车站,出市区后向南经锦州南站,止于龙栖湾新区世博园。该项目市内段结合客流、城市规划,沿延安街、广州街等城市主道路敷设,并考虑投资等因素,基本以地面线形式敷设,市内段线路长约7.0 km。
1 选线布站原则
选线布站要符合锦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充分考虑锦州市城市及道路布局规划,与之协调相互衔接。
依据城市规划、道路网和公交枢纽状况以及客流情况,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改善交通环境,提高运营效率,以方便居民出行,从而有效吸引客流,并提高运营效益。
充分考虑施工条件,最大化减少拆迁,并避让环保敏感点、重大拆迁等外界控制点,统筹考虑近期远期运营条件,合理布置工程附属设施,做到线路方案稳定,工程投资最省。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及交通组织,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干扰,以达到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平纵断面设置应充分考虑乘客舒适度,尽量避免使用小曲线、坡度起伏大等状况,线路平纵力求顺直,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线路设计、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与地方自然环境的协调,整体上营造干净、整洁,令人耳目一新的出行环境,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绿色交通理念,提升城市形象。
2 线路走向方案研究
线位从锦州站前开始沿延安街向东敷设,市内共有三条至龙栖湾新区的通道,即云飞街通道、徐州街通道和广州街通道。线位如果沿云飞街向南,跨越小凌河,则距离小凌河橡胶坝太近,且跨过小凌河后对凌南区规划影响较大,故舍弃该方案。因此,本段落重点研究比较沿徐州街方案和沿广州街两个方案。
2.1 沿广州街方案
方案比较段落范围内,比较起点自延安路与徐州街交叉路口处,沿延安路继续向东至广州街交叉路口折向南,利用广州街位置并与机动车共享路权,由南向北经解放路、南京路至小额站,新建跨小凌河大桥,跨过小凌河和南广路后,并行南广路向西南,经西山屯、刘北村至方案比较段落终点。比选范围内线路全长5.1 km,高架线长1.33 km,占本段的26.1%,地面线长3.65 km,占本段的73.9%,设面粉厂站、电大站、小额站、西山头站,共4个车站。
2.2 沿徐州街方案
该方案从锦州站前沿延安街敷设至延安街与徐州街交口,利用徐州街专用线位置,向南敷设,与上海路、解放路、洛阳路、南京路平交后至小凌河北大堤,并与小凌河大堤平交,之后新建特大桥,分别跨过东湖公园、小凌河、南广路,于刘北村北部至方案比较段落终点。比选范围内线路全长3.85 km,高架线长1.45 km,占本段的37.7%,地面线长2.4 km,占本段的62.3%,比选段落范围内,设铁东市场、南阳路,共2个车站。
2.3 优缺点分析
两方案优缺点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方案比选优缺点分析
2.4 推荐意见
根据优缺点分析,沿广州街方案虽然线路略有展长,较沿徐州街方案长1.29 km,从而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大,但能够更好的方便居民出行,符合城市规划,可实施性强。沿徐州街方案虽然线位较短,投资较省,但是与铁路电厂专用线干扰较大,施工协调难度较大;另外,沿徐州街方案穿越摈河公园,对公园的景观有一定影响,综合考虑推荐沿广州街方案。
3 线路敷设方案研究
3.1 延安路段敷设方案研究
延安路规划为城市次干道,目前延安路部分路面较宽,主要分布在站前至云飞街段落,而云飞街至广州街段路面较窄,为路宽21.5 m、四车道、中央无分隔带道路。
(1)中央大街至云飞街段敷设方案
火车站站前为线位起点站,需要在其小里程段设交叉渡线,若采用机动车道外侧车道敷设方案,则由于线间距较大,所要敷设的渡线线位较长。同时,由于渡线敷设在路中,对中间两车道的汽车行车影响较大,故舍弃该方案(如图1)。
图1 火车站前路侧敷设方式
图2 站前敷设有轨电车道路断面形式(单位:m)
经研究,该段落采用在中间两车道敷设方案,对城市道路影响较小。火车站站前道路较宽,加之站前广场开阔,该段落采用在中间两车道敷设方案,设置侧式站台,有轨电车站台宽度为3 m,在这种情况下,延安路在中央大街至云飞街段道路需要拓宽1.5 m,其道路断面形式和站台布置形式如图2及图3所示。
(2)云飞街至广州街段敷设方案
云飞街至广州街段延安路路面较窄,若考虑继续以在道路中间两车道敷设的方式,设线间距为4.6 m,以侧式形式设置,站台宽为3 m,则延安路机动车道需拓宽8 m,共需拓宽5 m;若以岛式站台布置,站台宽为4 m,则延安路需拓宽6 m。如果按此标准拓宽,则势必引起较大拆迁,从而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加,故该段落采用在延安路两侧敷设的方案。考虑中间两车道距离,线间距采用10.5 m,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即则延安路机动车道最窄处需拓宽3 m,而只需进行整个路面改造和人行道的铺设,站台可直接设在人行道上,两侧仅引起部分围墙的拆迁。综合考虑,延安路云飞街至广州街段采用在机动车两侧敷设的方式,道路断面形式如图4所示,即利用延安路与云飞街交口,从延安路路中敷设过度至在延安路两侧敷设(如图5)。
图3 站前敷设有轨电车平面示意
图4 延安路云飞街至广州街段敷设道路断面形式(单位:m)
图5 延安路云飞街路口敷设方案
3.2 广州路段敷设方式研究
广州街是规划城市主干道之一,现状延安路至上海路段机动车道为14 m宽4车道,左侧为人行道,右侧机动车道边至右侧建筑较宽,为30 m,上海路至南京路段为6车道,机动车道宽22 m,目前该段落内广州街总宽在40 m左右。虽然目前广州街为4车道,但广州街下钻铁路框构桥竣工后,广州街机动车道将拓宽为6车道。为满足广州街6车道要求,线路在延安街至南京路段落按线间距17.5 m设计,在广州街最外两侧机动车道敷设。其断面形式如图6所示。
3.3 路面恢复(修复)方案
考虑延安路路幅较窄,有轨电车道床下挖施工时对既有路路面挖除较多,设计考虑采用既有路面结构层全挖除重建方案。路面结构形式为:4 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6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F)+18 cm水泥稳定碎石(5%)+18 cm水泥稳定碎石(3%)+30 cm石灰土(12%)。
图6 广州街有轨电车敷设道路断面(单位:m)
广州街段有轨电车道床下挖施工时考虑每侧占用1.5个车道,中间保留约3个车道宽度,维持双向交通;待有轨电车道床施工结束后,靠近路中心线两个车道铣刨两层后罩面,剩余两个车道挖除新建路面结构,在车道分界线处开挖台阶,开挖深度为面层厚度,台阶处(路床顶面)纵向铺设幅宽2 m的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1] 巫伟军.有轨电车系统特点及应用前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7(8):122-125
[2] 李际胜,姜传治.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2007(5):38-45
[3] 何丽英.现代有轨电车在绿色公共交通中的应用现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 08(z1):1576-1579
[4] 罗立波,董亚光,等.现代有轨电车专题研究报告[R].广州: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3
[5] 王灏.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谢琨.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建设[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1):62-71
[7] 钟伟华,魏邦成,等.锦州市现代有轨电车3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