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那歌声里纪念上海检察官合唱团成立30周年

2014-05-06沈晨小园

检察风云 2014年17期
关键词:汉堡合唱团排练

文/沈晨小园

在那歌声里纪念上海检察官合唱团成立30周年

文/沈晨小园

六月下旬的上海正值梅雨季,天气异常闷热,已是午夜11点了,位于上海市检察院一楼的会客室里依然亮着灯光,几个人正在对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的名单进行着最后定夺,而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参赛,在先前为期两天的考核中,已经对每位选手的“音色、音区、识谱能力”做了详细、精确的记录。挑选48人的最佳组合目的只有一个,参赛夺魁!这仅是上海检察官合唱团即将参赛前的一组镜头。

上海检察官合唱团,一支完全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合唱团,为什么能够受邀参加国家级的声乐大赛?又是怎样的资质,让他们能够在专业选手中脱颖而出?让我们从30年前说起……

成立: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作为上海市级机关中成立最早的文艺团体,上海检察官合唱团组建于1985年,当时正值检察队伍大发展时期,各路人才大量充实到检察队伍中来,其中不乏喜欢唱歌的中青年检察官。为了丰富检察官们的精神生活,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上海市检察院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建团理念,在全市检察队伍中,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择的方式,组建了上海检察官合唱团。

“当时条件很艰苦,团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在狭小的会议室进行合唱训练”,据市检察院工会主席、检察官文联副主席商璟介绍,凭借着对合唱的满腔热情,这支团队刚成立不久,便以一曲《英雄赞歌》在一次市级机关合唱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合唱团成立后的30年里,在全市检察队伍中进行过多次招录与考核。合唱团团长、时任上海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的杨新生介绍,为了体现招考的公平性与专业性,历届招考都采取“盲考”的形式,完全由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人士进行评分,“我们事先制定考核标准,采用专业的声乐考试方法逐一过堂,最后以降序排分择优录取,严格的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优胜劣汰”的做法在业余团体中显得极为严苛,也受到过许多质疑。但是,秉持“专业严谨”的治团理念,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精湛的艺术水准与源源不断的年轻活力。他们曾先后五次荣获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合唱比赛一等奖;1995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检察系统《人民检察官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女声合唱荣获第一名;1999年荣获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纪念上海解放45周年合唱比赛第一名;2001年荣获上海市第四届“阳光·大地”全市党团员优秀歌曲展演活动三等奖;2011年参加上海市第七届“阳光·大地”合唱比赛,在102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荣誉“合唱优胜奖”。

出访:为检察文化赢得美誉

2002年9月,中德建交30周年之际,德国汉堡举办“中国月”开幕式和“蓝色畅想”文艺晚会演出活动。作为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项目,上海检察官合唱团被邀请访问演出。合唱团与汉堡1901警官合唱团、汉堡法学家乐团合作,先后在圣·米歇尔大教堂、北德广播电视台和RUDOLF STEINEN中学进行了三场联合演出。

九月的汉堡,霞光穿过狭长的圣·米歇尔大教堂的玻璃窗,洒在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和德国的鹰徽标志上,给教堂增加了更多庄严、肃穆的气氛,上海检察官合唱团将在这里作首场访问演出。汉堡也用最美的金秋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晚19时整,大厅内一切准备就绪。除了三四个在现场负责验票、领位的工作人员仍在不停地走动之外,其他的灯光师、音响师及乐手都已各就各位。

15分钟,教堂外已聚集了四五百人。今晚2000张演出票早在两个星期前就已售罄。是啊,谁愿意错过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音乐,了解中国检察官的机会呢?

演出在汉堡警官合唱团深沉、浑厚的男声合唱中开始。警官们英姿焕发,在日本籍指挥印牧和生的带领下,他们演唱了《晚霞》等三首作品,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轮到上海检察官合唱团登场了,全场的目光凝聚在那些端庄的中国检察官身上。他们身着晚礼服,面带微笑,只有从整齐的步伐、威严的台风中才可以和检察官的身份联系起来。

忐忑、惊喜、期待。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中国还是一个遥远的国度。神奇的语言,陌生的音乐,德国观众能适应上海检察官合唱团的演出吗?复杂的情感在团员们的心中徘徊。此次上海检察官合唱团来汉堡演出意义重大。他们身兼重任,就像演出前杨新生团长一再强调的,是“担负着增进中德、上海—汉堡友好交往的任务而来,传递两国人民间的深情厚谊。”来德国压力大吗?所有人异口同声回答:“压力大!”紧张吗?“不紧张!”有些团员说,“但是特别兴奋!我们要用最美妙的歌喉,奉献给汉堡人民一台最好的音乐会。” 事实证明,那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用多声部、无伴奏的方式唱完《茉莉花》时,全场2500余位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十多分钟。当表演到男声合唱上海地方民歌《社员挖河泥》时,团长杨新生一段笛子独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位女观众兴奋地跟着音乐,摇头晃脑地哼唱,还不时在歌声间隙加上一两句乐评“太美妙了”、“太动听了”,直到后面的观众轻拍她的肩膀给她“降降温”。演出尾声,上海检察官合唱团与德国汉堡1901警官合唱团共同演唱了德文歌曲《大森林》、《哈利路亚》等,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人们欢呼着、谈论着,为了那份音乐带来的喜悦,为了上海检察官合唱团传达的友好情谊。歌声、乐曲声、笑声和掌声融汇在一起,迎着汉堡初秋的月光,久久地回荡在汉堡古老的教堂中。

德国之行为这支业余合唱团赢得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看五线谱唱固定调、第一个用原文合唱外国经典作品、第一个在国外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的业余合唱团。

回国前一天,汉堡音乐学院史密茨院长还特地询问:“请实事求是地告诉我,在台上演唱的都是检察官吗?”时任上海市检察官合唱团指挥的赵家圭毫不犹豫地回答他:“都是!除了指挥和钢琴伴奏,46位合唱团团员都是检察官!”史密茨院长在告别时感叹道:“能把亨德尔《哈利路亚》唱得如此完美的中国检察官是值得尊敬的。”

歌唱:检察官的心灵港湾

一支没有行政强制,完全自愿组合的团队,能坚持30年而不散,商璟把原因归结为:合唱是大家共同的精神追求,是检察官追求艺术修养的一种高贵精神。然而,荣誉的背后却是团员们辛勤的汗水与默默的付出。

《云朵上的山寨》,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歌曲,需要八个声部的倾情演绎,用清透纯粹的音质,塑造云朵上的羌寨风情。作为今年参加全国声乐比赛的参赛曲目之一,这首歌曲要求音质的协调和音准的精确,犹如云雾蒸腾下的羌山碉楼,有着难以企及的高度。上海检察官合唱团将用五首高难度作品,代表全国检察干警踏上大赛的征程。

集训在上海闷热的黄梅天拉开序幕。距离初赛只有短短的两周,48位团员每天下班后从四面八方赶来。晚上6点,排练准时开始,调整坐姿、收腹挺胸,时断时续的歌声穿透排练厅大幅的落地窗,直达百米开外,或高亢,或低沉,或明亮,或喑哑,杳渺余音,引得许多人探头张望。然而,想要在国家级的声乐大赛中取得成绩,这样还远远不够。

“第16小节的so和la唱得不准,我们再多唱几遍……”市检察院公诉一处主诉检察官、上海市第二届优秀公诉人、全市检察标兵郭菲力,在合唱队员中被亲切地称为“定音器”。大赛近在咫尺,为了让新团员快速适应合唱团的训练节奏,他常常为团员们“开小灶”。排练间隙,他总会选择几首拿手的曲子,用钢琴弹奏出悠扬的旋律,为大家舒缓紧张的情绪。说到郭菲力,他出身音乐世家,祖父郭维屏是甘肃省著名教育家、书画家,祖母李淑清是中国第二届女大学生,专修钢琴和琵琶。他的体内拥有丰富的艺术DNA,严格的钢琴训练使他具有上佳的乐感和音准能力,合唱排练中任何一个不和谐的音准都难逃他的耳朵。

同样在公诉人的岗位上,执法办案的任何一点“杂音”也很难“逃”过郭菲力敏锐的“耳朵”。在今年办理的一起17名被告人走私、非法买卖、非法持有枪支弹药案件中,他揭开两名辩护人提供的虚假证据,对他们依据专家论证提出的多项辩护意见一一给予反驳。庭审后,三名律师主动上前与他握手,对他的法庭表现赞不绝口,主审法官也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再组织两轮辩论,估计在场所有人都要和你握手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听了他的开庭后曾评价:“公诉人举证严谨,安排顺序妥帖,客观公正,上海的检察官水平很高!”

“艺术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上海市检察院未检处业务骨干、市“三八红旗手”金昀谈起自己参加合唱团的体会时说道。2009年,正值上海市检察院未检处成立之初,处室人员少,工作任务极其繁重,“但是工作再忙,我也坚持参加合唱团在业余时间的排练。”金昀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对于未检工作而言,检察官的职责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重要的是挽救这些迷途的少年,引导他们重新做人、回归社会。

2011年,她办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年仅17岁的小尹因为与同学发生纠纷,杀害了自己的同班同学。提审时,小尹始终沉默不语,偶尔的交谈也仅仅是询问怎样才能轻判,难见惭愧之心。如何拉近与小尹的距离,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帮助他明白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法制观念和做人的道理?金昀想到了音乐:“我和他聊起了各自喜欢的音乐,有了共同语言后,小尹渐渐敞开了心扉,提审后期,他诉说了内心的无限悔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检察官对办案对象情感变化的敏锐捕捉,就如同合唱队员通过听音辨识,来调整整体声音的和谐度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刻苦的训练才能换来观众在舞台上的喝彩;丰富的历练、精益求精的品质,同样是检察官孜孜不倦的追求。合唱艺术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追寻,都对检察工作起到了辅助和促进的作用。这些,都是检察官们从合唱艺术中领悟到的。

每次代表检察机关参加比赛,合唱团都处在备战状态,经历着一周五次的高强度训练,大家都想在这个时候为合唱团做点什么。市检察院工会主席商璟是所有团员心目中的“热心大姐”,参赛集训正值年中,工会工作最为繁忙,已身兼数职的她还主动承担起参赛的组织联络工作,由于过于劳累,商璟在初赛前夕患了严重的腮腺炎,团员们劝她退了烧、养好身体再来排练,她却坚持带病参加集训,“缺席一次就会跟不上进度,绝对不能因为我而拖累了大家”。女低音声部的“定海神针”张馨文,这位妈妈级的声部长,学着用智能手机为合唱团团员建立起了微信群,“明天晚上降温,请大家多穿衣保暖”、“下周脱谱排练,请务必熟记歌词”,千叮万嘱中流露出对团员们浓浓的关爱。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团队无声地奉献着,毫无保留。

凝聚:团队精神的呼唤

合唱,使检察官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舒缓工作压力、寄托对生活的热爱。检察官合唱团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离不开市检察院历任领导的支持与关爱。“许多领导都曾经是合唱团的成员”,杨新生团长回忆起合唱团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时任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的邹传纪就是一位文艺爱好者,他不仅常常参加排练,还主动要求担任参赛曲目《走进新时代》的带领朗诵……”如今,杨新生仍保留着许多检察长参加合唱比赛的珍贵照片,在这支队伍中,职位不分高低,只有对艺术的追求与满腔热情。

2010年7月17日,合唱团受到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邀请,登上世博会园区那座外观透明的综艺大厅的舞台,参加“世博强音·世纪交响”千人交响合唱音乐会,40余名检察官作为全国政法干警唯一一支入选的团队,他们与来自25个国家的音乐爱好者共同用德文唱响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

然而谁会想到,这些正在为世博会提供良好法制环境而忙碌的检察官们的幕后生活。2010年3月,合唱团接到世博局的邀请,队员们开始了排练。由于干警抽调支援世博等工作安排,全市检察办案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合唱团排练以不占用工作时间为首要原则,但是,有几次因为工作原因暂停合唱排练,却受到了团员们的“抗议”。

闵行区检察院的检察官王世民在世博会开幕的第一天就成为了世博城市志愿者,服务的地点是位置偏远的城郊地铁站,为了能安排时间参加排练,原本每天在地铁安检口服务七个小时的王世民,特地安排在排练前一天连续服务14个小时,腾出第二天的排练时间;来自铁路检察院反贪局的徐辉,查案工作比较忙,常常在出差后风尘仆仆地赶往排练场;3月初,奉贤区检察院研究室主任李迅华不慎手臂骨折,打上石膏的手被挂在胸前,李迅华怕赶不上世博会演出,打着石膏参加排练,没有缺过一次课。商璟说:“在世博演出排练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合唱团的现任指挥,刚刚从俄罗斯举办的杰夫林国际合唱指挥大赛中载誉归来的青年指挥家王超,在谈起上海检察官合唱团时,自豪地称赞:“这支团队的声音和谐度,在上海甚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合唱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虽然每个声部的要求各不相同,拆分开甚至不成曲调,但最终形成的和声却无比和谐悠扬。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就如同只有一个人在歌唱,那个声音仿佛拥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抵人心。而这个过程需要每一名队员的自觉融入与无私奉献。

凭借着这股力量,30年来,合唱团曾与全国及上海的多名著名指挥家合作,马革顺、司徒汉、郑会武、赵家圭等都先后受邀担任合唱指挥,排练、演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曲目,连莫扎特、亨德尔、勃拉姆斯和约翰·施特劳斯等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也驾轻就熟。

每当听到和谐、优美的旋律从这个集体中流泻而出时,上海检察官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都会由衷地感到,是合唱艺术让他们更热爱生活,热爱检察事业,也让他们的心靠得更近!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汉堡合唱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难忘的合唱团
参加汉堡节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美国最赞汉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