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维度
2014-05-05肖瑜
肖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从三个层面、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剖析,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维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维度”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因此,这八个字构成的四个价值词组所表达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其精髓的基本价值理念。
“富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富强”明确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社会,是“富强”的目标。“民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阶级统治的机器,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的人民民主。党是十八大报告指出:“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文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文化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维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自由”,“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平等”,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即公平、正义,在十八大报告的部分章节,专门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都是对公正的最好诠释。“法治”,即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没有改变,并且扩大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之一。报告说,“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说明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思想正在朝着现代法治化的目标迈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维度”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一种爱的循环。
“爱国”,是民族自我认同的心理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十八大报告提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不论什么党派、团体,无论哪一阶层、哪一层面的人士,都应爱国,都应有爱国之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最佳的发展环境和特殊的发展资源,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精神自觉。“友爱”,友好,亲爱,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流露真挚的感情,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情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和谐社会。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维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维度”建设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维度”建设是巩固党的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维度”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需要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三个提倡、三个层面、三个维度,多领域、宽范围、广层次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它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并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和文化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3]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和根本追求[J].河北大学学报,2011(5).
[4]刘兴武.浅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新西部,2009(10).
[5]孙学玉.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J].江海学刊,2009(5).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